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用Brooker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例达到解剖复住,13例复位满意,总满意率高达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Brooker分级I级1例,Ⅱ级1例,总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住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两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实用性,为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2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的髂腹股沟人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骨折复位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依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综合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腓总神经损伤、骨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固,解剖复位满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改良Rives-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2013年我科收治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54例,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2002~2010年采用髂腹股沟入路33例,2008~2013年采用改良Rives-Stoppa入路2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早期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结果改良Rives-Stoppa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在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方面均获得满意结果。改良Rives-Stoppa入路获得了更好的解剖复位率(P<0.05)。结论改良Rives-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显露更清楚,复位效果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改良Stoppa入路最大优点是术者能够站在对侧从髋臼后柱及四边体骨折的顶部直接复位并应用支撑钢板固定,操作更简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标准三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改良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7%,对照组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为(54.7±8.6)min,术中出血量为(234.4±27.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6.2±9.8)min、(511.9±5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髋臼骨折5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髋臼骨折56例。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L(Kocher—Langenbeck)入路35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入路)13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8—42个月)。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31例,良好复位21例,差4例,优良率92.9%。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结论: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时机、入路、手术顺序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I—I)入路联合Koche-Langenbeck(K—L)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对37例应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6年。结果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0.9%(17/21),单一入路(K—L或I—I)组68.7%(11/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良率:前后联合入路组85.7%(18/21),单一入路(K—L或I—I)组75.0%(12/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21例中严重异位骨化2例,无1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双柱严重移位的髋臼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易平  张战和  李海涛 《西部医学》2014,(8):1033-1035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传统外固定术治疗,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用Brooker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结果 观察组24例达到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总满意率高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Brooker分级Ⅰ级1例,Ⅱ级1例,总异位骨化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两窗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沈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髋臼骨折手术患者42例.分为改良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了标准的三窗髂腹股沟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据Matta影像学评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对照组和改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8.15±10.23)min和(55.46±9.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0,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0.4±54.0)mL和(232.0±25.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6,P〈0.05)。据Mmta影像学评分进行疗效判断,对照组和改良组优、良、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7、2、1、0例和16、4、2、0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比91%,P〉0.05)。结论改良后的两窗髂腹股沟人路与标准三窗髂腹股沟人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解剖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对36例经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用Matta复位标准测量,解剖复位18例,满意14例,不满意4例。平均随访36.2月,临床疗效优良28例,中等6例,差2例。④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适用于髋臼前柱及前壁骨折,也适用于部分双柱骨折及“T”形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宗和 《当代医学》2016,(31):21-22
目的:观察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盆骨折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异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Majeed评分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Majeed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复位显示直观,患者无需改变体位,操作也相对简单,避免了医源性损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某些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60例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进行复杂髋臼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对60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25~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6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股神经损伤发生.所有患者中,异位骨化发生2例(3.3%),髋关节功能优良者50例(83.4%).结论在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大部分的双柱骨折、部分T形骨折以及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等可以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进行骨折的内固定,髂腹股沟入路使得手术中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且手术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对于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共 15例。手术入路采用 Kocher- L angenbeck(K- L)入路 7例 ,髂腹股沟入路 3例 ,髂股加 K- L 入路 3例 ,三射线入路 2例。结果 :解剖复位 10例 ,满意 3例 ,差 2例。随访功能评分优 7例 ,良 3例 ,可 2例 ,差 3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多数有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标准 ,L etournel分类对手术入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6~24个月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8例,差1例.结论 明确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和Kocher-Langenbeck(K-L)联合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取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通过前后联合切口手术内同定治疗的38例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拄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x线表现按Matta标准评估,远期髋关节功能和异位骨化率按D’Aubi2ne和Brooker标准评估。结果: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髋关节功能优3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7%。骼腹股沟入路无例异位骨化;K-L入路I~II度异位骨化4例,III度异位骨化1例,无7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中能更好的显露.便于骨折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对2005年2月~2009年3月应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改良Gibson入路治疗29例复杂髋臼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4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Matta的X线复位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4例,解剖复位率达69%;改良Merled'Aubigne and 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6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86%;异位骨化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无深部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髂腹股沟入路联合改良Gibson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牢靠,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邓信昌 《安徽医学》2012,33(5):532-53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中采用健侧可前后翻转的"漂浮"健侧卧位,对于不规则骨折,做前后路2个切口,由髂嵴开始,初步复位移位较多的大骨块,经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前柱和前壁骨折,对于高位骨折使用2块短钢板固定髂嵴内侧缘,根据髂耻嵴形状,使用1块钢板预弯固定,低位骨折沿髂耻嵴使用1块钢板固定,K-L入路显露、复位和固定后柱以及后壁骨折。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3.5±0.5)h,术中平均失血(1 135±230)ml,解剖复位达到67.9%,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6.4%,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3%,总共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腹股沟斜疝以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前后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术中显露充分,其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内固定稳固,并发症影响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骨折类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改良扩大“T”形髂股入路,对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按Matta复位评定标准,优12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1%。结论对于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应根据X线片和CT扫描,确定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其切开复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疗效.方法 开展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6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前方的髂腹股沟入路和后方的K-L入路,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其中由前向后15例,由后向前11例.结果 手术时间3.2~6.3 h,出血量350~1 400 mL.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8~60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全部骨性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复位2例.依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11例,良9例,可4例,差2例.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学习曲线长,开展该类手术可根据骨折的类型以及手术技巧掌握的不同程度选用不同的前后入路复位次序.  相似文献   

20.
庄科雄 《河北医学》2011,17(9):1166-1169
目的:探讨经K-L入路联合骼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联合2种手术入路治疗的33例复杂髋臼骨折;骨折按Letournel分型方法分型,评估术后复位质量,骨盆关节评分标准,异位骨化率按Brooker标准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获临床治愈,复位成功率为87.9%。骨盆关节功能评分显示23例为优7,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90.9%。骼腹股沟入路未见异位骨化,K-L入路I-II度异位骨化及III-IV度异位骨化各1例。结论:经K-L入路联合骼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