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纯使用LMWH和联合IPC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74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6例,术后8h开始单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治疗组38例,术后马上开始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术后8 h开始使用速碧林.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观察出血并发症与记录围术期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DVT 8例(22.2%).出血量(814.3±312.4)ml;治疗组DVT 2例(2.6%),出血量(852.2±295.4)m1.结论 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间歇充气加压(IPC)及传统方法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共360例,随机分为LMWH组、IPC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比较各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1)LMWH组与IPC组术后DVT、PE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LMWH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PC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间歇充气加压均可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涂少龙  陈自主  庄显叶 《河北医学》2014,(11):1811-1814
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进行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1.00%、19.67%,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都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下肢气压泵用于预防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538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270例)和B组(268例)。A组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并应用压力泵进行双下肢间歇性充气加压。B组患者单纯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A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静脉血栓2例,B组患者中10例发生静脉血栓,两组比较(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下肢气压泵用于预防妇科长时间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40例髋、膝关节手术及髋关节周围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的方法预防下肢DVT的发生,观察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下肢DVT3例,发生率为4.29%(3/70)。对照组手术后发生DVT11例,发生率为15.71%(11/7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可以降低骨科手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闭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照组术前预防性使用右旋糖酐40抗凝,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大于实验组(t=3.065,P=0.003;t=2.504,P=0.014;t=3.568,P=0.001);实验组3例发生下肢DVT(5.17%),为腓静脉血栓1例,股静脉2例;对照组11例发生下肢DVT(19.97%),为腓静脉血栓3例,腘静脉2例,髂外静脉2例,股静脉4例,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于实验组(χ2=5.198,P=0.023)。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临床疗效优于右旋糖酐40。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髓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区别。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的下肢骨干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病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钠和硝冰散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钠和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为对照组,统计血栓出现率和肿胀消除时间。结果:两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而肿胀消除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可以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9例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组44例,在低分子肝素使用基础上加服复元活血汤加减,14d为1疗程。术后观察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89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术后共有8例DVT发生,其中,对照组7例,中西医结合组1例,其发生率分别为15.56%、2.27% (X2=4.7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能达到协同预防作用,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郝敬铎  岑雪英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8-1348,1350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4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14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对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手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者28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围手术期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避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不应用。结果:实验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总输血量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的,对手术后伤口出血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对100例髋周骨折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56例,联合采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与药物(中西医结合)预防措施;对照组44例,仅采用基本预防的措施。主要的观察指标:①术后48 h的术口引流量;②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③术前及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DVT 5例(8.9%),对照组DVT 14例(31.8%),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术口引流量及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丹红注射液、低分子肝素联合间隙充气加压装置)能有效降低髋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并发症少,在预防髋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有着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96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9例和47例,观察组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2例,动力髋螺钉(DHS)19例;对照组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1例,DHS17例。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变化及双下肢DVT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6.12%(3/49)、25.5%(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结论: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伤一号方在预防髋部手术后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于术前12 h、术后12h或24 h给药1次,以后每24 h给药1次,术后应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制骨伤一号方活血化瘀治疗,1剂/d,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治疗1周.术后第1d起2组均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下肢气压泵治疗.[结果]治疗后下肢周径差比较,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DVT发生率对照组为15.0%,治疗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一号方在预防髋部手术后DVT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G-Caprini(gynecological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分级,对评分达到中危以上的患者,比较单独采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或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DVT的效果。 方法 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Caprini评分 ≥ 2分,有DVT危险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使用IPC(对照组42例)或IPC+LMWH(观察组50例)预防血栓措施后,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D-二聚体;术后第5天行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检查(compression ultrasound,CUS),统计2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 结果 92例术后患者预防血栓治疗后发生了9例DVT,发生率为9.78%,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4.0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量肝素钙(IPC+LMWH)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D-二聚体可以动态监测DVT消长。   相似文献   

15.
易疆莺  李浩  杏建东  边防  吴旭东  邹远云 《四川医学》2011,32(11):1695-169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3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使用LMWH联合IPC预防VTE。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7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17例,髋臼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术11例。术后8h给予常规剂量LMWH,以后每24h重复使用一次,直至术后10d。同时术后当天持续使用IPC 8h,第2天起每天分2次使用,每次1h时,疗程10~14d。术后5~7d进行VTE症状评估和下肢静脉的彩超检查,并监测血小板计数及血凝,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术后1~3个月的随访中,对可疑DVT患者行第二次彩超检查。结果 53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有4例出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为7.54%,均在出院后的3个月术后随访期内发生,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症状及严重出血并发症。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ration,INR)在2.5以内,未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结论联合使用LMWH和IPC可以显著降低髋、膝关节手术后VTE的发生率,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分别使用利伐沙班和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来评价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临床药师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预防中,如何协助临床医生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方法:收集10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50例和低分子肝素组50例。利伐沙班组病人于术后8 h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每天1次,口服;低分子肝素组病人于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量肝素5 000抗Xa国际单位,每天1次,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过程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2组病人术前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0%(0/50),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为8%(4/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低分子肝素组为12%(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利伐沙班具备可口服、固定剂量、疗效满意、无需监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3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1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患者血D-二聚体。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查血D-二聚体,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其伤口引流量均由少至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人发生血栓,对照组有7人发生血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