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PCI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MACE将STEMI组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Gas6水平,计算CHA2DS2-VASc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s6水平和CHA2DS2-VASc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STEMI组血清Gas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220例STEMI患者PCI术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6例,根据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DGF、Ang-1水平,比较不同PDGF、Ang-1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TEMI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预后不良组PDGF、Ang-1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PDGF组与高Ang-1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低PDGF组、低Ang-1组(P<0.05)。多支病变、高PDGF、高Ang-1均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 结论高PDGF、Ang-1水平STEMI患者PCI术后更易发生MACE,二者有望作为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胱抑素C(CysC)、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0例STEMI PCI术后发生MACEs患者作为MACEs组,另选72例STEMI PCI术后未发生MACEs患者作为非MACEs组。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因素,并分析血清NT-pro BNP、CysC、外周血PLR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s组与非MACEs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有无心源性休克、有无高血栓负荷及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Ⅲ-Ⅳ级、有心源性休克、有高血栓负荷及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水平偏高是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35、3.404、3.114、2.452、2.489、2.779,均P<0.05)。血清NT-proB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90例,均顺利完成PCI治疗。术前检查患者H-FABP、心肌肌钙蛋白1(cTn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随访1年,以发生心力衰竭作为随访终点事件。将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分析术前H-FABP水平对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期间50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5.56%。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术前H-FABP、cTn1、CK-MB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STEMI患者PCI术前H-FABP水平预测术后心力衰竭AUC为0.917,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应最佳cutoff值为23.34ng/ml。结论H-FABP对急性STE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有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20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支架内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17)和无血栓组(n=183)。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脂蛋白(a)水平≥300 mg/L、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支架贴壁不良、支架直径过小是STEMI患者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血清脂蛋白(a)水平过高、LVEF较低、支架贴壁不良、支架直径过小是STEMI患者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上述指标评估STEMI患者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8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PCI术。按照术后6个月有无心室重构分为心室重构组、无心室重构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WBC、hs-CRP、IL-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WBC、hs-CRP、IL-6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室重构组血清WBC、hs-CRP、IL-6高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WBC、hs-CRP、IL-6为STE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总胆红素(TBIL)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COPD急性发作期75例为急性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稳定期60例为稳定期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健康组。观察各组NLRP3、HMGB1及TBIL水平;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患者肺功能分级(GOLD)间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LRP3、HMGB1及TBIL对COPD的诊断效能。结果NLRP3、HMGB1水平变化在急性期组、稳定期组、健康组和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均依次降低(P<0.05),而TBIL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反(P<0.05)。COPD患者NLRP3、HMGB1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TBIL与GOLD分级呈负相关(P<0.05)。血清NLRP3、HMGB1、TBIL三者联合诊断COPD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NLRP3、HMGB1、TBIL水平较稳定期患者更为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OPD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的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根据Killip心功能进行分组,≥Ⅱ级为心力衰竭组80例,Ⅰ级为非心力衰竭组80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NT-proBNP、IL-32、MMP-9水平。结果: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肌酐相对高值及血红蛋白相对低值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NT-proBNP、IL-32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IL-32及MMP-9三指标联合检测价值较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可能为STEMI直接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血清NT-proBNP、IL-32及MMP-9联合预测心力衰竭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定量参数与联合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招募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248例拟行PCI的冠心病的患者,术前行CCTA检测获得血流储备分数(FFRCT)并检测血清NT-proBNP、sdLDL-C水平。术后随访1年,统计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FRCT联合NT-proBNP、sdLDL-C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248例患者中随访失联2例,余246例患者发生MACE62例(MACE组),未发生MAC E184例(非MACE组)。MACE组FFRCT低于非MACE组(P<0.05),血清NTproBNP、sdLDL-C水平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相关造影剂急性肾损害(CIAKI)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结合蛋白(NGAL)、钠/氢交换蛋白3(NHE3)预测CIAKI发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PCI的142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AKI,分为CIAKI组和非CIAKI组。分析影响PCI术后发生CIAKI的因素,评估PCI前后KIM-1差值、NGAL差值及NHE3差值对PCI术后发生CI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142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中发生CIAKI 25例(17.61%)。CIAKI组糖尿病占比及造影剂使用剂量高于非CIAKI组(P <0.05),术前GFR水平低于非CIAKI组(P <0.05)。CIAKI组手术前后尿KIM-1、NGAL及NHE3的差值均高于非CIAKI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3.350(95%CI:1.145,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RA组、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SC和NLRP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SC、NLRP3水平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RA组血清A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NLRP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C、NLRP3为RA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SC和NLRP3水平升高与DAS28评分独立相关,血清ASC、NLRP3对RA及其疾病活动度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行PCI的CHD患者113例,依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41)和非MACE组(n=7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清ALP、白蛋白(ALB)、hs-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ALP、hs-CRP对CHD患者行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结果MACE组ALP和hs-CRP高于非MACE组,ALB低于非MACE组(P<0.05)。MACE组年龄≥70岁、心肌梗死患者、BNP≥500 ng/L、左主干病变及支架数≥2个的占比均高于非MACE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NP、ALP、hs-CRP、冠心病类型、左主干病变及支架数≥2个均为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ALP、hs-CRP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P<0.05)。 结论血清ALP及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CHD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联合常规药物与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HMGB1和SAA水平、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MGB1、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实施PCI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但会提高血清HMGB1、SAA水平,增加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137例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PCI,术后随访12个月,依据STEMI患者PCI术后转归情况分为病死组22例和存活组115例,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病死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肾小球过滤率(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高水平、GFR低水平、LVEF低水平、GRACE评分高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NT-proBNP高水平、GFR低水平、LVEF低水平、GRACE评分高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心力衰竭组,同期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心电图检查两组QRS波时限,检测血清NLRP-3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的QT间期和QRS波时限都高于对照组(均P<0.05)。心力衰竭组的血清NL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力衰竭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NLRP3水平与QRS波时限存在相关性(r=0.711,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NLRP3水平与QRS波时限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和0.777,灵敏度与特异度都超过了7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LRP3水平与QRS波时限均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多伴随有血清NLRP3的高表达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两者存在相关性,可共同影响与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4(Foxo4)、微小RNA-23b-3p(miR-23b-3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PCI手术的STEMI患者210例,按照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47例)和非MACE组(163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水平及术中、术后相关资料,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23b-3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Foxo4表达水平。按照血清Foxo4表达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将STEMI患者分为A1组(≤2.76 ng/L,53例)、B1组(>2.76~3.27 ng/L,52例)、C1组(>3.27~3.94 ng/L,53例)、D1组(>3.94 ng/L,52例);按照血清miR-23b-3p表达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A2组(≤0.95,53例)、B2组(>0.95~0.99,52例)、C2组(>0.99~1.03,53例)、D2组(&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组胺水平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84例,动态观察从PCI术前至术后1周内血清组胺水平的变化.多因素回归分析STEMI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数的相关因素.结果:STEMI患者血清组胺水平在PCI术后1周内进行性下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2hST段回落百分数的相关因素为:术后2h组胺(r=-0.361,P=0.001)、胸痛至球囊时间、梗死相关动脉和术后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分级.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2h组胺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再灌注不佳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比较 sd-LDL、NT-proBNP 以及二者联合对 CI-AKI 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于 2019 年 11 月~ 2020 年 12 月因STEMI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415例。根据PCI 前术后肌酐变化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 CI-AKI 组及非 CI-AKI 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 STEMI 患者行急诊 PCI 后 CI-AKI 的影响因素。绘制 ROC 曲线以评价 sd-LDL、NT-proBNP 以及二者联合水平对 PCI 后 CI-AKI 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sd-LDL、高 NT-proBNP 水平的患者具有更高的 CI-AKI 发生率。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后CI-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 CI:0.736~0.846,P<0.001),敏感度为84.5%,特异性为64.5%,并且敏感度和特异性比单独使用sd-LDL或NT-proBNP要高(P分别为0.015、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LDL*水平(OR=1.165,95% CI:1.105~1.228,P<0.001)、NT-proBNP水平(OR=2.309,95% CI:1.753~3.043,P<0.001)、NLR水平(OR=1.165,95% CI:1.101~1.232,P<0.001)、eGFR(OR=0.985,95% CI:0.977~0.993,P<0.001)是STEMI患者行PCI后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sd-LDL及高NT-proBNP为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能提高对CI-AKI发生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成功行PCI冶疗的CHD患者80例(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患者30例,又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为重度病变亚组32例和非重度病变亚组48例;另选取非CHD志愿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PCI术前及术后1 h和24 h时血清MPO水平改变,综合分析MPO改变与临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SAP亚组和UAP亚组患者术前MPO和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PCI术后1 h MPO水平上升(P<0.05),24 h回落。重度病变亚组患者术前MPO和CRP水平均高于非重度病变亚组(P<0.05)。经PCI治疗后,重度病变亚组PCI术后1 h水平仍明显高于非重度病变亚组(P<0.05)。ROC分析可见术后24 h和△1(术后1 h-术前)、Δ3(术后24 h-术后1 h)的MPO水平有助于预测MACE的发生(AUC分别为0.823、0.769和0.845,P<0.05)。△1(术后1 h-术前)与MACE存在正相关(r=0.372,P<0.05),与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392,P<0.05),Δ3(术后24 h-术后1 h)与MACE存在负相关(r=-0.329,P<0.05),与Gensini积分存在负相关(r=-0.435,P<0.05)。Logistic回归发现Gensini积分(OR=1.03,95%CI0.92~1.32,P<0.05)和△3(OR=1.12,95%CI 0.94~1.45,P<0.05)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CHD患者血清MPO出现一过性波动,这种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的院前脉压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血清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脉压分为:H组:脉压60 mmHg;M组:脉压20~60 mmHg;L组:脉压20 mmHg。观察3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检测PCI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情况,同时记录血清CK-MB、cTn-I、NT-proBNP峰值,对比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结果冠脉病变血管数及部位由轻到重依次为M组、H组、L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罪犯血管血流情况为M组优于H组,L组次于H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围术期,CK-MB、cTn-I、NT-proBNP峰值水平均表现为:L组H组M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L组H组M组,且L组显著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水平越低,急性STEMI患者于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以及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越高,提示脉压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