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传统腹腔镜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PRT)切除术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PPRT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机器人组28例,腹腔镜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肿瘤手术时间长(191.5min vs.156.0min)、总花费高(62586.1元vs.34669.5元)、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7.1%vs.25.4%)(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2例此类患者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患者因出血多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女性PPRT虽然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具备一定的优势。对于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腹膜后良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女性盆腔腹膜后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仅行肛指检查(无性生活),13例患者行三合诊,14例患者除超声检查外另行盆腹腔MRI或CT检查(6例患者行盆腹腔MRI检查,8例患者行盆腔CT检查),肿瘤直径5.2~12.0 cm,肿瘤与周围脏器界限清楚;3例患者行双合诊,未行直肠检查,影像学检查仅行超声检查,肿瘤直径5.4~7.6 cm,肿瘤与周围脏器界限清楚,未进一步行盆腹腔CT或MRI检查。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3.9分钟(63~16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85 ml(80~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天(3~16天)。有1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发生盆腔感染。术后有15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2~68月,发现1例复发病例。结论:对高度怀疑盆腔腹膜后肿瘤的女性患者应重视直肠检查及CT、MRI盆腔影像学检查。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女性盆腔腹膜后良性肿瘤临床可行,是盆腔腹膜后良性肿瘤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盆腔包块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4年1月~2010年2月我院因盆腔包块入院的70例患者,分为:35例采用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实验组),35例行剖腹探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身体创伤、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结果: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5~45分钟,手术切口1~1.5cm,住院天数平均4天。剖腹探查术(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0~60分钟,手术切口8~10cm,住院天数平均8天。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70例患者中,55例为盆腔结核,7例卵巢癌,1例腹膜恶性间皮瘤,4例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冰冻切片,肿瘤确诊后立即手术切除。结论:开放性腹腔镜手术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断中,具有手术时间短、身体创伤小、愈后快、费用底、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是怀疑盆腔结核患者,用开放性腹腔镜手术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应用于超重及肥胖的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初治并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或传统腹腔镜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60岁以上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24 kg/m2)患者244例,根据手术入路将其分为机器人组(66例)和腹腔镜组(17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50ml vs.60ml),术后住院时间短(7.0±3.0天vs.8.3±3.0天),而总淋巴结切除数多(23.0±7.3枚vs.20.0±8.7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较多(6.5枚vs.3.0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233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43月,两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68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组),随机抽取同期60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病例做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生存质量等。结果: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中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和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盆腔引流液,尿管拔出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盆腔腹膜后肿瘤(PRT)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RT患者47例,其中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16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分级(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术后肿瘤性质(良、恶性)以及预后。结果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中位数分别为147、275 min)、住院费用增加(中位数分别为29375、61088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肿瘤切除是否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楚、距离骶前静脉丛及大血管的距离,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与腹腔镜组[13%(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机器人组Ⅰ级、Ⅲ级各1例,腹腔镜组Ⅰ级、Ⅱ级、Ⅳ级分别为1、2、1例。术后病理检查,机器人组恶性肿瘤4例(4/16),腹腔镜组4例(13%,4/31),两组患者恶性肿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525)。机器人组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患者;腹腔镜组3例未完整切除,2例术后复发。机器人组复发率(0/16)与腹腔镜组(6%,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PRT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但手术野图像更清晰,可增加肿瘤切净率,减少术后复发,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作为治疗PRT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切除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因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的69例患者,其中经腹膜入路腹腔镜手术者22例(对照组),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手术者47例(实验组)。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天数、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如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泌尿系统感染、血栓形成、肠粘连、尿潴留、膀胱阴道瘘)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经腹膜入路与腹膜外入路的总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ALN手术时间、PALN切除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囊肿、乳糜漏、输尿管损伤等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PALN转移率、患者生存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入路在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采用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采用整体印象改善评分量表(PGI...  相似文献   

9.
正盆腔腹膜后肿瘤即发生在盆腔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由于肿瘤早期多无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盆腔腹膜后间隙局部解剖复杂,肿瘤较大时,常累及腹膜后器官、神经及血管,容易造成受累脏器损伤或大出血,从而给手术带来困难,因此,盆腔腹膜后肿瘤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盆腔腹膜后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可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由于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性质不同,故没有固定的手术模式,手术方式宜个体化,理想的手术效果是完整切除肿瘤。现报道1例经腹腔镜切除的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近年来文献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SNSRH)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评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ⅠA2~ⅡA期宫颈癌患者35例。研究组17例应用SNSRH术,术中保留盆腔内脏神经、腹下神经、下腹下神经丛及其膀胱分支;对照组18例患者用传统腹腔镜子宫广泛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36±17min,长于对照组的218±8min(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301±12.5ml,与对照组255±33.3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及对照组残余尿少于100ml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4%及11%,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尿管时间10±3.0天,明显短于对照组23±5.4天(P0.05)。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及肿瘤切缘不净情况发生。结论:腹腔镜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能明显改善术后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子宫切除2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病例的术式选择、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276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126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79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39例,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32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276例,中转开腹6例,手术成功率97.77%。平均手术时间112分钟(60~18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30ml(30~4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天。2例膀胱损伤发生在CISH术中,术后经治疗痊愈。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提高操作技能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手术 (15例 )和剖腹手术(17例 )治疗的临床Ⅰ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疾病复发等。结果 :腹腔镜组 1例因膀胱损伤而中转开腹。 2例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分别为 2 0 5分钟和 115分钟 ,出血分别为 75 0ml和 2 0 0ml;12例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平均 30 3 7分钟 ,术中出血平均 393 3ml,平均切除淋巴结 15 3个。剖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 2 18 0分钟 ,术中出血平均 384 1ml,平均切除淋巴结 16 2个。腹腔镜和剖腹手术组术后病率分别为 5 0 %和 47 1%。腹腔镜组髂外静脉损伤 2例 ,剖腹手术组髂总静脉损伤 1例。两组术后尿潴留分别为 3例和 4例 ,淋巴囊肿分别为 4例和 2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剖腹手术组 (P<0 .0 1) ,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 3月至 4年 ,两组各 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治疗妇科肿瘤适应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适应证。方法 :腹腔镜下行附件切除或囊肿剥除 ,子宫切除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或大网膜切除。并以相应开腹手术作对照。结果 :腹腔镜手术进腹与缝合腹壁时间短、恒定 ,而开腹手术却受手术的大小和患者肥胖程度的影响。腹腔镜对小于 10cm的卵巢囊性肿瘤或子宫小于3月妊娠大小的子宫肿瘤患者 ,手术时间及过程与开腹手术比较没有显著区别。但对于更大囊性肿瘤或子宫肿瘤 ,腹腔镜手术难度加大 ,时间显著延长 ,开腹手术优于腔镜手术。合并盆腔脏器粘连者 ,两者处理过程相似。腹腔镜下处理妇科恶性肿瘤需较高的操作技巧和相应的手术器械 ,手术效果可与开腹手术相类似。结论 :腹腔镜手术适应于较小的卵巢囊性肿瘤或子宫肿瘤 ,对于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需处理淋巴结或探查上腹部者 ,腹腔镜手术效果和预后亦可与开腹手术相类似。因腹壁创伤小、腹腔干扰小 ,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因"阴道穹隆脱垂"行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38例患者(全腹腔镜组)和因"子宫阴道脱垂"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的161例患者(阴腹联合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全腹腔镜组及阴腹联合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出血量59.2±37.9 ml vs 74.8±45.4 ml,手术时间74.47±8.4分钟vs 107.6±6.5分钟,术后停留导尿管时间2.3±1.0天vs 2.3±0.9天,术后住院天数5.6±1.6天vs 5.5±1.8天,两组间术后停留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及阴腹联合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为:发热2.6%vs 1.2%,尿潴留7.9%vs 5.6%;远期并发症为网片相关并发症5.3%vs 5.0%。两组间术后病率、尿潴留发生率及网片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相比,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没有增加围手术期感染率及网片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线层解剖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114例,其中56例行线层解剖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观察组),58例行连续整块切除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7±12.5)min、(27.3±15.6)ml,对照组分别为(85.6±21.3)min、(58.3±20.4)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线层解剖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用于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传统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医生满意度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剔除肌瘤数、肌瘤平均直径、术后24h腹腔引流量等。结果:达芬奇智能臂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医生满意度评分、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缝合牢固、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对2例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220min,平均出血量200ml;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例,平均手术时间240min。术中无一例脏器损伤、术后平均住院8d。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翟军  孙莹璞  郭历琛  田作荣 《生殖与避孕》2010,30(12):818-821,805
目的:评价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术(THLsc)和标准腹腔镜术(Lsc)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不孕症患者施行THLsc,观察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性、盆腔病变情况,对需行Lsc诊治的患者,行Lsc诊治。记录2种腹腔镜检查的符合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88例患者THLsc穿刺成功率为94.32%。83例经THLsc检查的患者中,盆腔检查结果正常者39例(46.99%),44例盆腔检查结果有异常(53.01%)。术后需要进一步施行Lsc手术的患者32例(38.55%),其中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符合率为87.5%。在术后疼痛方面,THLsc组明显优于Lsc组(P<0.01)。结论:THLsc是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微创、安全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早期检查方法,对有盆腔明显病变者,应进行Lsc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Ⅲ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解剖、技术要点及安全可行性.方法:对2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先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Ⅲ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大便、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巨大卵巢囊肿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22年9月因巨大卵巢囊肿(直径≥10cm)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其中行经脐单孔腹腔镜(TU-LESS)手术52例,行传统多孔腹腔镜(MLS)手术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破裂率、术中出血、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基线特征标准化均值差值(SMD)小于0.1。控制混杂因素后,MLS是巨大卵巢囊肿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MLS发生肿瘤破裂的危险是TU-LESS的4.998倍(OR=4.998,95%CI为1.701~14.686)。MLS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TU-LE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TU-LESS治疗良性巨大卵巢囊肿安全、有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囊肿破裂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