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对桂西地区HIV/AIDS患者的艾滋病相关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我地区更好地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桂西地区2014年6月~2015年6月确诊为HIV/AIDS的25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含:一般资料,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等。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以便为艾滋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结果我地区HIV/AIDS患者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差,大部分艾滋病知识题目的正确率<60%,例如对于与艾滋病病人日常行为接触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正确率仅为22.87%;HIV/AIDS患者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相关态度较好,绝大部分患者支持尊重和保护被感染者;HIV/AIDS患者选择安全性行为的比例较低,部分患者经常存在高危性行为。结论桂西地区HIV/AIDS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不全面、存在高危性行为。针对我地区HIV/AIDS患者的实际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强干预和健康教育,尽可能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HIV/AIDS防治知识和态度,为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市主城区3个区9个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每个区400人,共1 200人,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等.结果 发放问卷1 260份,有效问卷1 243份.8个HIV/AIDS防治知识问题中回答正确范围为33.95%~80.13%,全部回答正确的占15.12%.10种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中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电视(53.50%)、广播(37.01%)、免费宣传材料(31.62%).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所了解,但存在歧视.建议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以降低艾滋病在这部分人群中的传播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艾滋病(AIDS)病人或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营养知识知晓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使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48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营养知识调查,对其及家庭成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后,选择43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效果评价。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营养知识知晓水平于干预后显著提高,影响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知晓的因素为态度与行为(P〈0.01)。结论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可促进该人群积极的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女性商业性工作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随着中国的艾滋病传播出现以性传播为主的新特点,商业性工作者成为感染和传播HIV/AIDS的核心人群。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情况是显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高危人群采取正确的行为干预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口腔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AIDS/HIV知识教育及加强AIDS/HIV感染控制提供背景资料及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沙区305名口腔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危险行为了解情况。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口腔医务人员对AIDS的一般知识了解较多,对于HIV的传播途径了解程度在70%以上。结论乌鲁木齐市口腔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有一定了解,但仍需对口腔医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端  闫永平  刘家政  陆松鹤  张磊  苏海霞  卢娟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92-1093,1097
目的了解商洛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口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AIDS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54.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看起来健康的人不会携带艾滋病毒,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可靠的疫苗以及母婴传播预防等问题更是缺乏了解。被调查的流动人口中有50.0%的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感到害怕、紧张并会躲避,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最高。结论流动人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吸毒劳教人员培训前后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劳教所开展AIDS健康教育,建立切实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吸毒人员培训前、后对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对待AIDS态度、行为倾向上的某些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劳教人员AIDS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开展全面系统的AIDS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本院220名临床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现状、培训需求及对HIV/AIDS者的态度和行为。结果临床护理人员AIDS的基本知识及一般防护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回答问题的正确率80.91%~98.64%;在态度和行为方面,76.4%的护士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护理和帮助,95.9%的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关于AIDS的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存在较多误区,需加强对护理人员对AIDS知识的学习及强化教育,并制定出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程序及实践标准,保障临床护士职业安全,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9.
彝族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基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彝族人群掌握HIV/AIDS防治知识的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彝族聚居的布托县抽取三个行政村,用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HIV/AIDS相关知识、性行为相关情况调查。结果彝族聚居地区HIV/AIDS知识相对缺乏,一定程度存在感染HIV/AIDS的多性伴、吸毒等高危行为。结论应该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对彝族地区给予关注,采取适当方式对彝族聚居地区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HIV/AIDS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300名大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部分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和歧视、性观念性态度较为开放和宽容、拥有艾滋病高危行为、边缘性行为和性交行为;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存在不足,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主要为大众传播方式,绝大多数新生对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应对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庞世荣 《广西医学》2006,28(7):990-992
目的了解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对辖区内农村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全面,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正确知晓率为55.44%;预防途径正确知晓率仅为30.43%.结论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认知水平,仍应进一步改进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三个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3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艾滋病传播、预防知识及艾滋病专业知识的调查,利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在3个地区共调查了144名工作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7.2%;预防方法知晓率为75.7%;经血、性行为及母婴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6%;传播及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1.9%;艾滋病专业知识总知晓率为8.3%;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37.5%;而5.6%的工作人员认为被查出艾滋病毒感染应该通知感染者的配偶,而60.4%的人愿意为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艾滋病传播及预防基本知识,但艾滋病专业知识十分缺乏,应该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专业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宁市6个建筑工地627名农民工实施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上升(P<0.01),其中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以及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了解,分别较健康教育前提高了22.61%、22.52%和22.28%.健康教育干预后,被调查者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选择不赞成婚前、婚外性行为的人较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不会害怕和躲避”、认为“应该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选择“如果身边的同事、朋友或亲人患了艾滋病,愿意与他们继续共事、共同生活或交往”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玲  褚永光  王华东 《安徽医学》2013,34(12):1864-1867
目的 了解怀远县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将2012年调查结果与2009年基线比较分析.结果 2012年初中组和高中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5.25%和88.50%,较2009年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依赖传统方式,高中组干预前后知识来源渠道呈现多样性.结论 怀远县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距离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探索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泰山区基层领导干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基层领导干部对艾滋病知识熟悉的状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改进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区575名乡镇及村级基层领导干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后以问卷形式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基层领导干部401人,基层领导干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6.30%,国家"四免-关怀"艾滋病防治政策知晓率为83.79%.结论 经过培训,泰山区基层领导干部对艾滋病知识和国家政策有比较高的知晓率,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广,以保障艾滋病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和顺利贯彻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持续开展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在实施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防治、防治资源利用及危险行为和态度等相关内容问卷调查,从而评价同伴教育效果。结果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使参与活动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水平、服务知晓情况及行为意识均有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实施前的14.3%提高到37.9%,增长了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7,P〈0.05);传播途径知晓率从实施前的39.3%提高到78.6%,增长了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P〈0.05);实施前有56.3%(79/140)实施后有85.0%(119/140)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7,P〈0.05)。结论在校外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艾滋病(AIDS)知识和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一、二年级学生共计1 149名,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 149名学生AIDS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为94.56%和77.20%,AIDS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6.70%;83.90%的学生愿意参与AIDS宣传教育,但70.00%以上的学生回避与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直接接触;学生获取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71.98%).结论 低年级医学生对AIDS经典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但对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对待AIDS的态度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泰山区城市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城区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城区社区居民255名,使用《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统一的“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城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9.4%,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人群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泰山区城市居民艾滋病宣传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