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睾丸女性化(Tfm)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并主研究雄激素受体(AR)结构与功能关系提供资料,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4例Tfm患者的基因8个外显子中的7个(B-H)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AR基因的上述外显子经PCR扩增后均出现与外显子相应长度一致的条带,表明没有明显的缺失或插入突变。2例患者外显子G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分别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例完全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TFM)患者的外阴部皮肤成纤维细胞(GSF)中的雄激素受体(AR)。结果:发现两患者AR的数量无明显改变,但一患者的AR亲和力明显降低。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两患者AR基因8个外显子中的7个(B-H)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两患者AR基因外显子E均存在着泳动变位,DNA序列分析证实两患者外显子E各有一点突变,分别使得编码第743位和第752位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后一突变还造成了一Sau3AⅠ酶酶切位点的消失。结论:结合AR功能改变及临床表型可以认为,两患者的性分化发育异常是由于两位点的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Wilson病基因第9,14外显子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人Wilson病基因(ATP7B基因)第9,14外显子突变特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141例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9及14外显子分子结构改变,结果:通过用PCR-SSCP对患者和正常人的DNA的电泳带迁移作对比分析,发现在患者中第9和14外显子PCR扩增产物迁移异常者分别为6例(2.1%,6/282)和42例(14.9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exon14)的突变情况,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的第14外显子片段,通过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筛选,以PCR产物(PCR-DNA)循环测序双鉴定。结果;在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39例正常人的PCR-SSCP均呈现两种泳动常型(Ⅰ,Ⅱ型),我们分别对两组中各种带型的  相似文献   

5.
45例人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基因B~H外显子的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前列腺癌(PC)发生发展及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的关系,我们首先建立了用PC的穿刺和石蜡切片组织检测AR基因突变的PCR-SSCP(双链构象多态性)-双链DNA循环测序法。并用上述方法检测了45例国人前列腺癌组织AR基因B ̄H我显子的突变。结果:在6例2的癌组织中证实有7个SSC溘 变位片段(其中一患者有两个外显子异常)。这6例 4例为低分化腺癌,其中2例已有远处转  相似文献   

6.
软骨发育不全FGFR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3,FGFR3)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分析辽宁地区7例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者外周血DNA标本中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区域。结果7例患者均检测到相同的G380R点突变。结论表明G380R为中国人ACH患者常见突变。应用PCR-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检测FGFR3基因突变是产前诊断和早期诊断ACH患者的简便、快速、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胃腺癌p53基因第5,7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型多态(PCR-SSCP)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方法初步分析了23例原发性胃癌p53基因第5、7外显子的突变,经SSCP检测发现第5外显子无一例异常泳动变位,而第7外显子发现2例阳性结果,经测序证实一例发生了剪切位点突变,另一例突变为静息突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国人Wilson病基因(ATP7B基因)第9、14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141便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9及14外显子的分子结构改变。结果:通过用PCR-SSCP对患者和正常人的DNA的电泳带迁移作对比分析,发现在患者中第9和14外显子PCR扩增产物迁移异常者分别为6例(2.1%,6/282)和42例(14.9%,42/282)。结论:依据DNA单链构象与分子电泳迁移的关系,这一初步结果提示该组病人中ATP7日基因的第14外显子可能存在着较高的突变率。  相似文献   

9.
p16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与人胰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异常在人胰腺癌发生及侵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PCR-SSCP、DNA测序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5例人胰腺癌的p16基因第2外显子进行了检测,研究p16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2例在p16基因第2外显子部分存在至少522bp的纯合缺失。7例存在2个点突变(突变位点均相同):其一为第126密码子碱基GTC→AAT的错义突变,氨基酸由缬氨酸(Val)变成了天冬酰胺(Asn);另一为第127密码子GCA→GCG的同义突变。缺失及突变共占54.3%(19/35)。P16蛋白三维结构模拟提示,Val126Asn对蛋白空间结构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P16蛋白的功能。12例缺失标本呈现P16蛋白表达阴性,9例标本(其中7例点突变)出现P16蛋白表达下降,共占60%(21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p16基因的纯合缺失、高甲基化、突变及其表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纯合缺失,高甲基化和突变等结构变化及其与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甲基化银染分析技术(PCR-MASS)对60例乳腺癌和24例癌旁组织进行了p16基因纯合缺失和p16基在第1外显子的甲基化检测,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技术进行了p16基因突变分析,检测了p16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60例乳腺癌中,检出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