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国产XS-4型前视纤维胃镜,单人操作整复5例器官轴型、2例系膜轴型慢性胃扭转。本组病例内镜特点均见:①胃腔奇小;②胃大小弯与胃角倒置,胃皱襞螺旋状汇合,或胃腔有巨大扭转皱折阻挡。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诊治慢性胃扭转1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慢性胃扭转诊治中的作用主其安全性。方法: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12例慢性胃扭转患者行胃镜诊治资料。结果:12例慢性胃扭转患者内镜下复位成功11例,1例复位后复发(8h)转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复位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诊治慢性胃扭转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内镜科于1999年3月~2000年2月用日本Olympus GIF-Ⅴ型电子胃镜诊断并治疗胃扭转5例,复位成功4例.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扭转属少见病,多为X线诊断发现,重者需外科手术复位治疗。用胃镜诊断扭转与复位已有报道。我院自1980~1986年用UG_1-F_2、G1F-K_2等型胃镜共检查2772例,其中发现3例慢性胃扭转与1例急性扭转,检出率0.15%,并在内镜下复位,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内镜诊治胃扭转11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扭转由Pare于1879年首先报道,既往认为比较少见,近几年来由于内镜检查的广泛开展,认为本病并非少见.本院自1996至2003年胃镜检查5738例,内镜诊断胃扭转11例,并使用胃镜行胃扭转复位治疗,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扭转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宁远县人民医院(425000)谢利民范杰慧谢碧清1984~1993年我院共行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6472例次,发现慢性胃扭转10例,其中6例经内镜复位成功,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  相似文献   

7.
胃Dieulafoy病16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胃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16例中有12例(75%)为1次检查确诊,4例为2次或2次以上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内镜止血成功,首次治疗成功10例(62.5%)。4例经2次内镜止血成功(25%),2例需外科手术(12.5%)。结论在胃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内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刚 《临床医学》2001,21(2):47
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我科对8例胃扭转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复位,全部复位成功,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中,女性5例,男性3例,最小10岁,最大56岁。多数患者有餐后剧烈活动病史,上腹胀痛、  相似文献   

9.
熊永江 《临床医学》2009,29(9):96-97
慢性胃扭转是一种少见的腹部疾病,而且常易误诊或漏诊。为提高认识,现将近20年经x线确诊,并经内镜证实且整复的慢性胃扭转8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内镜诊治慢性胃扭转八例报告衡阳市第五医院郑新平作者采用内镜诊断并复位慢性胃扭转8例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中,年龄30~62岁,男6例,女2例。病程2~8个月。主要症状为腹胀、上腹痛、暖气、返酸、恶心、呕吐,少数为呕血和(或)黑便...  相似文献   

11.
内镜超声指导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指导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内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起源层次、生长特性和性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53例.结果 53例病灶直径0.6~3.5 cm.一次直接或吸引圈套切除病灶35例,双通道内镜切除病灶11例,尼龙绳结扎后圈套切除治疗1例,分片切除病灶5例,分期切除病灶1例.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良性间质瘤16例,增生性或化生性息肉病变7例,腺瘤17例,食管乳头状瘤4例,食管黏膜内癌1例,胃乳头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胃异位胰腺2例,胃脂肪瘤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1例,十二指肠Brunner's腺瘤3例.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无穿孔并发症.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指导下对起源于黏膜下层以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扁平息肉性病变、癌前病变和早期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内镜喷洒酚红溶液,直接观察胃内颜色改变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14例慢性胃炎,1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于检查前1天的睡前服兰索拉唑30mg,内镜检查时从活检孔道将0.1%的酚红溶液与5%的尿素溶液喷洒于胃粘膜上,观察胃粘膜的颜色变化,分别取染色和非染色胃粘膜组织4块,2块做病检查,2块做细菌检查。结果:7例慢性胃炎胃粘膜染色,其中5例全胃染色,2例胃窦染色,9例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染色,其中2例全胃染色,5例胃窦染色,1例胃体染色,1例胃底染色。染色部位的病理检查、细菌培养(除1例因消化道出血连续3d静脉注射洛赛克40mg为阴性外)均阳性,未染色部位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内镜下酚红喷洒染色可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1997年 1月~ 1 998年 9月我院内镜室用高频电发生器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36例病人中男 2 3例 ,女 1 3例。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7.5岁。门诊病人 32例 ,住院病人 4例 ,均为常规内镜检查发现。息肉位于幽门管 8例 ,胃窦 6例 ,胃体 7例 ,胃底 3例 ,食管 2例 ,贲门 1例 ,十二指肠 1例 ,胃多发息肉 6例 ,吻合口 2例。息肉总数 47枚 ,5例为 2枚 ,1例为 7枚 ,其中带蒂型和亚蒂型 2 5枚 ,宽基无蒂 1 1枚 ,息肉直径 0 .5~ 2 .5cm。术前麻醉同常规内镜检查 ,接…  相似文献   

14.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 8 a来共行胃镜检查 80 2 9例次 ,其中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患者内镜检查 92例 ,发现胃肠吻合口和残胃有多种病变 ,现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本组男 79例 ,女 13例 ,年龄 2 6~ 76岁 ,平均年龄 5 7.1岁。腹痛 4 3例 ,呕吐 2 5例 ,呕血 2 3例 ,黑便 10例 ,消瘦 35例。术前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 15例 ,胃癌 4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2 5例 ,胃淋巴瘤 2例 ,胃平滑肌瘤 5例。手术 :毕 式 6 0例 ,毕 式 11例 ,全胃切除 2 1例。1a内胃镜检查 32例 ;1~ 5 a2 6例 ;5~ 10 a14例 ,10 a以上 2 0例 ,最长术后 30 a。2 结果2 .1 炎症性疾…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3年以来 ,我们用内镜取出或治疗食管、胃异物共计 48例。急诊患者多为儿童和老年人 ,经内镜一次性处理 ,多数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37例 ,女 1 1例。年龄 4 5~ 78岁 ,其中≤ 7岁 9例 ,占 1 8 73 %。多数有误食异物史 ,有进食或吞咽困难 ;胸骨后、上腹部疼痛 ,腹胀不适 ,欲吐而无胃内容物吐出。X线、吞钡透视及内镜检查证实异物位于食管 2 6例 ,位于胃 2 2例。1 2 治疗方法1 2 1 凡是锐利异物、硬质异物、巨大异物等 ,紧急内镜取异物。取异物内镜常用工具 :活检钳、鼠抓钳、三抓钳及圈套器、取…  相似文献   

16.
赵理梅 《临床医学》2002,22(11):22-22
我院自 1997年到 1999年共做内镜检查 14 86 2例 ,其中内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有 1335例 ,本文着重分析遗传及其它因素对发病的影响。1 临床资料1335例消化性溃疡中 ,胃溃疡 2 10例 ,占 15 7%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0 80例 ,占 80 9% ;胃合十二指肠溃疡 4 5例 ,占3 4 %。 1335例中 ,男 10 72例 ,女 2 6 3例 ,男女比例为 4 1∶1;18~ 5 5岁患者 1174例 ,占 87 9%。1 1 消化性溃疡与遗传的关系1 1 1 本文病例中 ,1335例患者一级亲属有病史者 10 4 2例 ,占 78 1% ,10 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其一级亲属中有十二指肠溃疡 95 2例 ,2 10例胃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和超声内镜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患者的腹部CT及上消化道超声内镜资料。结果 8例胃神经鞘瘤中,1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窦。CT表现为起源于胃壁的外生性界清均质的实质性肿块,局灶性结节或肿块型7例、巨块型1例;肿块边缘细点状钙化1例,肿块内见小片状、细条状低密度囊变区4例,增强后8例病灶均见轻中度较均匀强化。7例胃神经鞘瘤超声内镜表现为胃壁肌层起源低回声团块。结论 CT和超声内镜检查可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边界及肿瘤内部有无坏死、囊变或钙化,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内镜下特点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内镜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方法收集近4年我院通过内镜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17例和内镜拟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20例,分析其内镜下特点。结果17例确诊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绝大部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内镜下特点主要为病变大、范围广、以胃体为主的多部位侵犯.表现为大的溃疡(10/17,58.8%)、广泛的小结节或小息肉样病变可形成鹅卵石样外观(4/17,23.5%)。20例疑诊原发性胃淋巴瘤组内镜下表现为以胃窦为主的相对较小的溃疡型(5/20,25.0%)和较大结节样增生隆起性病变的结节型(9/20,45.0%)。二者内镜下病变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病变的蠕动性及活检质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下形态具有多型性,呈现一定的内镜特征,提高对其内镜下表现的认识并结合深取活检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内镜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采用内镜下血管钳夹加止血合剂注射治疗难治性溃疡出血6 4例 ,止血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6 4例患者 ,男 4 1例 ,女 2 3例 ,年龄 18~6 4岁 ,平均年龄 37.6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4 5例 ,胃溃疡并出血 12例 ,复合性溃疡并出血 7例 ;呕血 2 4例 ,失血性休克 38例 ,大出血5 2例。病例选择标准 :(1)病史、体征、内镜检查诊断胃或 /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H2 受体拮抗剂标准剂量治疗 3个月 ,溃疡未愈合 ;(2 )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1.2 方法作急诊内镜…  相似文献   

20.
郭德忠 《临床荟萃》1999,14(4):165-166
我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的7例Dieulafoy病(亦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其中5例经内镜微波加注射止血治疗有效,2例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2~1997年底急诊内镜检出的Dieulafoy病7例,占同期各种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患者的0.91%。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39.4岁。均无明显诱因突然大量呕血及(或)黑便入院。其中表现为呕血者6例(85.71%),呕血伴黑便4例(57.14%),伴失血性休克5例(71.42%)。 1.2内镜检查 7例均急诊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在胃体小弯后壁3例,胃底后壁2例,胃窦大弯侧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病变于镜下为0.5~2.0cm浅表性溃疡5例,小片状粘膜糜烂2例。病变处活动性喷射状出血(Forrest Ⅰa)4例,血管显露(ForrestⅡa)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