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中医学院方剂学科于1986年由著名方剂学家王世民教授创立,是国内最早从事方剂学实验研究与实验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1986年王世民教授就率先以实验方剂学名义招收硕士研究生,并先后组织了两次实验方剂学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在王世民教授带领下,学科骨干刘亚明教授、  相似文献   

2.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F0002-F0002
山西中医学院方剂学科是国内最早从事方剂学实验研究与方剂学实验教学的单位之一。王世民教授提出的实验方剂学为国内首创,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1年,率先在全国中医药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开展方剂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编写了《中医学基础实验教程》。此项目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王世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方剂学家和中医药学家,实验方剂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力倡用分析化学和实验方剂学方法对中医方剂学进行探讨和研究,尤其在补肾方剂的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中医学院方剂学科是国内最早从事方剂学实验研究与方剂学实验教学的单位之一。王世民教授提出的实验方剂学为国内首创,1 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 991年,率先在全国中医药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开展方剂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编写了《中医学基础实验教程》,此项目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至2004年,形成了中医方剂的现代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中医方剂配伍作用现代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阎润红,男,1963年生,师承著名方剂学专家王世民教授。1990年毕业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山西中医学院方药教研室副主任,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医学基础实验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山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山西省委委员获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山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首批学科带头人、山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称号。主持及参与多项省部级和院级课题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3):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统实验方剂学于2005年入选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贾伟教授。本学科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优势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工科力量,致力于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剂学科发展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学科传统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现代方剂学以计算机和实验为重要研究手段,熔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及临床方剂学于一炉。现代方剂学科模式的建立必将培育出新的知识增长点,丰富学科内涵,促进研究方向和专业课程的调整,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世纪方剂学科发展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学科历史与现状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科是以基础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为核心、由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相关学科参与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该学科点最早由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王绵之教授创立,1978年和1986年被国家教委先后批准为全国首批方剂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多年来,学科在人员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在科研上经历了由本学科和中医基础学科合作、与中药学科协作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多学科介入的资源优化配置;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方剂效应…  相似文献   

9.
实验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学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外延分化为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临床方剂学三级学科;实验方剂学(Experimental Formulae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FTC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校自2007年开设该门课程,经过3年的教学与实践,由于学生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发现学生对实验方剂学的理解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达到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知识面广、通识型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如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良好效果的授课?如何将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对实验方剂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本文对实验方剂学教学的目的、意义、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3):F0002-F0002
吴红彦,男,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曾于200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进修管理学,2007年在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院进修分子生物学。现为甘肃省精品课程方剂学学科带头人,甘肃  相似文献   

11.
裴妙荣 ,女 ,195 6年生 ,山西阳曲县人 ,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 ,后又跟随我国著名实验方剂学家王世民教授攻读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现任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 )主任 ,教授 ,山西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中医》、《山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曾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奖 ,两次获山西省教育厅“先进工作者”奖 ,今年五月份被推荐参加“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评选 ,为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1 立足科技前沿 创新中医理论 矢志投身科研 成果蜚声学界1…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2,(8):F0002-F0002
全世建,男,1966年8月出生,湖北南漳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二级学科方剂学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技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1I/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613。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1)方剂学研究的进展;(2)方剂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3)方剂学课程改革与创新;(4)方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方剂学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技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1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613。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1)方剂学研究的进展;(2)方剂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3)方剂学课程改革与创新;(4)方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方剂学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技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1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613。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1)方剂学研究的进展;(2)方剂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3)方剂学课程改革与创新;(4)方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方剂学研究生教育;(6)方剂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7)中医复方新药的研发;(8)其他有关方剂学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信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技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1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613。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1)方剂学研究的进展;(2)方剂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3)方剂学课程改革与创新;(4)方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中医学院方剂学学科是1995年被国家批准设立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硕士5人,师资队伍年富力强。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学科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和2004年,方剂学学科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并于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该学科设立硕士学位授权点后,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科技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51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613。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1、征文范围:(1)方剂学研究的进展;(2)方剂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3)方剂学课程改革与创新;(4)方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方剂学研究生教育;(6)方剂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7)中医复方新药的研发;(8)其他有关方剂学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9.
依托本校方剂学科被列入2010年辽宁省"提升学科项目"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设置方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方剂学科从实验室建设到人才队伍已经具备了开展方剂学实验教学的条件。文章从设置方剂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的条件、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探讨,为本校方剂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方剂学是中医药诸学科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被诸多学者视为中医药发展的前沿,不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科研人员进入这一领域,而且备受海内外医药界及相关学者的青睐和关注。中国中医研究院统计1994年至2000年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方剂学科的研究论文占60%。特别是近10年来,国家提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将方剂领域的有关研究列入国家重大或重点资助项目。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积极开展方剂研究,从而引进了系统科学、生物信息学、现代物理学、细胞分子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现代医学以及相关边沿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国内许多专家呼吁中医药现代化要与世界接轨,方剂是先导,因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方剂研究热潮。由此,一大批崭新的,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方剂学科在内涵上已拓宽与更新。归纳、总结、研究、应用现有科研成果,创新方剂学科结构体系,已摆上方剂学界的议事日程。1学科分化重组目标国内曾有学者对方剂学科的分化重组提出了多种设想,如主张建立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与临床方剂学的三位一体的方剂学结构体系;有主张建立传统方剂学与现代方剂学,以传统与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