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观察40例浅昏迷病人抢救性气管插管。插管前给予麻醉剂或镇静剂20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插管时并发症血流动力学和Spo2变化。结果表明,用药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用药组RPP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po2两组间无差异,但用药组Spo2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为此主张对浅昏迷病人急救插管给予适当麻醉剂或镇静剂。  相似文献   

2.
开塞露插管注入法治疗住院病人便秘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润肠排便药开塞露传统注入法和使用插管法的排便效果。方法将住院长期卧床危重病人和老年病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观察组病例采用导尿插管注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直接注入法。结果插管法在用药后的排便率、排便量和排便后仍有否便意感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注入用药法(P〈0.05)。结论插管法因用药部位较深.药液作用发挥充分,病人痛苦少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盲探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将 6 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分为两组 ,观察组 ( 组 )使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插管 ,对照组 ( 组 )使用常规盲探气管插管法插管 ,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插管时间、并发症。结果 :插管成功率 组 90 .91% , 组 70 .37% ;插管时间 组 (14.45± 1.82 ) min, 组 (2 3.2 5± 1.5 3) m in;并发症鼻衄 组 3例 (9.0 9% ) , 组 9例 (33.33% ) ,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 P <0 .0 5 )。结论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法插管比常规盲探气管插管法成功率高 ,所需时间短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观察超声引导与盲探法颈内静脉插管术临床对比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病人平均插管时间9分钟,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20分钟;观察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对照组10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余均反复穿刺,误穿动脉2例,局部血肿1例,穿刺不成功1例.观察组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一半还低,二组插管时间,观察组显著短的对照组.二组穿刺成功率,观察组50例均一次性成功;对照组,10例一次性成功,其余失误及反复穿刺才获得成功,经统计学X2=4,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05,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抢救性气管插管时给予适当镇静剂的意义。方法:60例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予任何镇静剂),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0.03~0.05)mg/kg]和异丙酚组[异丙酚(0.5~1.0)mg/kg]。记录3组插管前,插管后1、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耗氧变化。结果:3组插管前,插管后1、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耗氧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O2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抢救性气管插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经鼻气管插管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30例ICU治疗中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5例给予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更换经口气管插管为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操作及留置时间、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留置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2分钟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高于观察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333,P<0.05)。结论 ICU采用Tosight视频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更换为经鼻气管插管与传统Macintosh直接喉镜比较暴露良好,插管操作刺激小,一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醉前及苏醒后雾化吸入预防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术后咽痛的效果。方法 40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实验组麻醉前30分钟和苏醒后即时各给予一次超声雾化吸入,用药均为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8 000单位+地塞米松5 mg+0.9%NS 20 ml;对照组不作雾化吸入。记录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咽痛发生情况及咽痛VAS(0~10分)评分。结果 (1)两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种类、插管时间、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咽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咽痛病例中,实验组(吞咽、咳嗽时)咽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3)未发生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结论麻醉前30分钟和苏醒后即时各给予一次雾化吸入能降低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并减轻咽痛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内泵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氧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道压力增高的患儿5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在气管插管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肾上腺素;对照组25例常规使用呼吸机。两组均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心率(HR)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患者BP、HR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能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阻力而改善先心病术后患者血氧,且局部用药较安全,对BP、HR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少体外循环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时间长所致的并发症。方法 对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在护理中可采取不用或少用镇静剂,加速病人清醒,减少吸痰次数和缩短时间,尽早行深呼吸,促使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术后4~6h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12~24h后下床活动等措施。结果 早期停机拔管者38例,术后住院天数由15~20d减少为7~10d。结论 术后4~6h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可使心排血量和肺活量增加,有利于切口愈合和脏器功能的增加,促进食欲恢复,减轻病人负担,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Glide Scope视频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将92例分为两组,视频喉镜组45例。普通喉镜组42例,另有5例为先经普通喉镜操作,经两次试插失败者,改视频喉镜操作。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所用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和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经单一方法插管成功者,视频喉镜组插管所用时间显著短于普通喉镜组(P〈0.01),但其中一次插管成功者所用时间,视频喉镜组与普通喉镜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频喉镜组插管一次成功率略高于普通喉镜组(91.1%vs78.6%),但无统计学意义。视频喉镜组插管并发症发生数较低,插管时需应用镇静剂人数亦较少。5例普通喉镜插管两次失败者,改视频喉镜后,气管插管困难分级改善至Ⅱ~Ⅲ级而成功插管。结论Glide Scope视频喉镜可作为急诊气管插管,特别是困难插管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黎旭  熊彰明  袁芳 《大家健康》2013,(15):120-121
目的:观察蛇形管内窥镜引导进行气管插管尤其是困难气道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需全身麻醉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蛇形管内窥镜引导插管)、对比组(直接喉镜插管),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插管消耗时间、试插次数、插管并发症发生人数。结果:对照组发生插管相关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在声门Ⅰ~Ⅱ级暴露情况下观察组插管耗时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拭擦次数、发生插管并发症人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声门Ⅲ~Ⅳ级暴露情况下观察组插管耗时、试插次数和发生插管并发症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蛇形管内窥镜引导插管能有效减少试插次数,提高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耗时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是一项解决困难气道插管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维库溴铵与琥珀胆碱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比较.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维库溴铵组);对照组(琥珀胆碱组).两组均常规根据公斤体重用药.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的声门显露情况;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插管时,两组病人声门显露均充分,无声带活动,能提供良好插管条件,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两组病人注射肌松药前后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维库溴铵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和维持肌松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前后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意识尚未完全丧失前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分别接受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和异丙酚一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心血管反应。结果 亚麻醉剂量的异丙酚一氯胺酮能有效地抑制慢阻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意识尚未完全丧失前接受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4.
口腔护理新技术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感染。方法选择100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随机分组为传统的口腔护理组(对照组A组)50例,改进方法护理组(实验组B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口腔异味、细菌阳性率、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异味、细菌阳性率、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传统的棉球擦洗不能满足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要求,牙刷刷洗配合冲洗口腔方法对控制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感染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用于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组普外科全麻病例30例,随机分为两组:尼卡地平组(N组,n=15例)和对照组(C组,n=15例),N组于诱导予以尼卡地平20цg/kg给药,C组给生理盐水2ml,诱导方法两组相同,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N组插管后血压无明显升高,但心率在用药后和插管前后显著增快。结论:尼卡地平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升压反应,但不能防止插管过程中的心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17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以硫贲妥钠4~6mg/kg 及琥珀胆碱2mg/kg 诱导;实验组7例,给予上述药物前先静脉注射芬太尼4~5μg/kg,观察插管后心率及收缩压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插管后心率及收缩压明显升高,实验组病人心率及收缩压无明显改变。作者认为,小剂量芬太尼(4~5μg/kg)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观察卡肌宁与琥珀胆碱用于气管插管时的插管条件、肌松程度、插管时间、给药后的维持时间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病人随机分成琥珀胆碱组和卡肌宁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给予琥珀胆碱1.5mg/kg、卡肌宁0.6mg/g,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病人插管情况,并于给予前、后及插管前监测病人血压、脉搏。结果琥珀胆碱的插管时间显著快于卡肌宁组,而维持时间显著短于卡肌宁组(P〈0.01);根据病人下颁松弛、声带麻痹及插管反应的的程度进行插管均能顺利通过气管内插管;给药后两组病人血压均有下降,脉搏均略增加,但均不显著(P〉0.05)。结论卡肌宁用于快速气管插管起效时间长于琥珀胆碱,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不引起高血钾,对应用琥珀胆碱有禁忌证的病人,卡肌宁为最佳选择的肌松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在抢救性气管插管时的作用。方法:将60例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予任何镇静剂),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0.1~0.15)mg/kg]。记录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结果: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O2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咪唑安定用于抢救性气管插管安全有效,对改善插管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双重寸带固定经口气管插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9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十字胶布固定法固定;观察组24例,采用改良式双重寸带固定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比较2种方法的固定效果、舒适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气管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口腔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 < 0.01),插管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改良的双重寸带固定方法能够提高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舒适度,降低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冲洗法在经口行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经口行气管插管需口腔护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1组实验组,用冲洗法;2组对照组,按基础护理教科书的特殊口腔护理法,从口臭发生率、舌苔转薄率、口腔感染率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1组优于2组.结论利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能彻底清除口腔内的血迹、污垢,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减少气管插管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