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 )最初于1977年从宫颈鳞癌组织中分离得到,又名TA-4抗原。SCC是一组肿瘤相关蛋白,其血清水平检测广泛应用于多种器官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CC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SCC正常参考值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原发性和复发性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对于耳、鼻、咽喉区域肿瘤中对病程和疗效的监测有很大的临床意义。SCC的常用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免疫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各种方法的正常人群参考值有所不同。随着化学发光法的日益推广,SCC的临床应用日渐受到重视。我们应用美国Abbott公司i2000型化学发光仪测定了1229例正常人的SCC值,旨在建立化学发光法检测的正常人群参考值,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假血管肉瘤样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断、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观察1例阴茎原发假血管肉瘤样鳞状细胞癌,并复习文献。结果镜下可见显著的棘细胞松解,肿瘤由排列呈腔隙状、网状结构的长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大多红染,局部区域弥漫出血坏死。免疫表型:CK、Vim阳性,CD34、CD31、SMA、FⅧRAg阴性。网状纤维染色不显示血管外形。结论假血管肉瘤样SCC是一种罕见的易与敌国管肉瘤混淆的特殊形态的SCC.需与血管肉瘤、癌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鳞状细胞癌(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癌,包括喉鳞状细胞癌(LSCC)和下咽部鳞状细胞癌(HSCC)等。LSCC/HSCC属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异质性疾病。当前,基于肿瘤分期的病例分层对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然而,当前WHO分类标准中HSCC/LSCC分级系统对预后判断的作用非常有限。近来,基于肿瘤出芽活性(BA)及其肿瘤细胞巢大小(CNS)的新分级系统已被引入上消化道不同解剖区域SCC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CA125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rcAGFG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CC13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标本,qRT-PCR法检测circAGFG1、miR-653-5p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AGFG1与miR-653-5p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3,随机分为:si-NC组、si-circAGFG1组、miR-NC组、miR-653-5p组、si-circ-AGFG1+anti-miR-NC组、si-circAGFG1+anti-miR-653-5p组;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AGFG1与miR-653-5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AGFG1的表达量升高(P<0.05),miR-653-5p的表达量降低(P<0.05);circAGFG1与miR-65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耳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耳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外耳c SCC患者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66.9岁,中位年龄71岁。23例耳廓c SCC,7例外耳道c SCC。镜检:22例(73.3%)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8例(26.7%)为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SCCIS),其中2例可疑浸润。浸润癌中,19例为混合型c SCC,伴一种或多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其中10例伴棘层松解;8例伴梭形细胞区域;3例伴透明细胞区域;2例伴淋巴上皮瘤样癌特点;7例伴角化棘皮瘤样特点;1例与毛囊相关。外耳c SCC的首次活检确诊率约80.1%,外耳道c SCC的确诊率仅为57.1%。切缘阳性病例的局部复发率为66.7%(2/3),切缘阴性者局部复发率为10%(2/20)。20例随访病例中,2例(10%)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5%)肺转移,5例(25%)死亡。结论外耳c SCC的组织学形态多样,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确诊需密切联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外耳c SCC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直径≥2 cm、浸润软骨、累及颅骨、分期较晚和切缘阳性等。  相似文献   

8.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是从宫颈鳞癌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由两个相似的约45KDa的蛋白质组成,即SCC1和SCC2,两者高度同源,在食道、肺、头颈、肛门和子宫颈的鳞癌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高水平的SCC。SCC水平监测已成为判断恶性肿瘤进展、复发或好转的辅助指标。临床上多使用酶标AGSCCEIA检测总SCC,  相似文献   

9.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是Kato和Torigoe于1977年从子宫颈鳞状上皮中分离出来的鳞状上皮相关抗原TA-4的亚单位,相对分子量为42~48kD。SCCA可分为中性和酸性两个亚单位。SCCA升高常见于多种鳞状细胞癌,在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皮肤癌、头颈癌、消化道癌、卵巢癌和泌尿道肿瘤中常见SCCA升高[4-6]。SCCA也常见于唾液、汗液、呼吸道分泌物,因此在SCCA检测过程中易被人体体表的物质所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癌胚蛋白IMP3的表达与浸润性癌密切相关。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一种生物标记IMP3是否可以作为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和CIN3患者进展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CC)的预测标记。共计124 9例无异型增生、CINs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病人做了IMP3标记。710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2~3的病人进行了无浸润性癌生存的进一步分析评估。作者通过微小干扰RNA改变IMP3表达的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作为肺癌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entocor CYERA21-1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定肺癌病人血清CK19的数值。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CK1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CK19的平均值为0.67ng/ml,而肺腺癌(Ⅲ,Ⅳ期)CK19的阳性率为41.7%,肺鳞状上皮癌(Ⅲ,Ⅳ期)的阳性率为69.2%,大细胞癌为25.0%,小细胞癌为33.3%。并与SCC抗原比较示CK19比SCC抗原具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 CK19对肺癌特别是鳞状上皮癌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是肺鳞状上皮癌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异常表达.方法 选择30例确诊为子宫颈SCC的住院患者,手术前采集子宫颈涂片,分别进行传统的巴氏染色和CAP检测.CAP的检测采用FSC-811染色试剂盒,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物质为CAP阳性.巴氏染色结果的判定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 正常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中CAP表达为阴性,而正常的子宫颈管细胞中CAP表达阳性;30例诊断为子宫颈SCC的患者子宫颈涂片中CAP均为阳性.典型的CAP细胞内分布呈颗粒状,这可能与溶酶体的分布一致.结论 CAP在子宫颈SCC中的表达或活性增加,提示CAP有可能成为子宫颈SCC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卵巢的成熟囊性畸胎瘤的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几率约为 2 %。如何在手术前诊断出这种恶变十分困难。本研究评价了联合应用两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 (M- CSF)和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能否作为诊断这种恶变的有效手段 ,区分出没有恶变的成熟畸胎瘤。方法 手术前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M- CSF和 SCC的水平 ,一共检测了 16 4份患者手术前血清 ,其中 31位患者有畸胎瘤向鳞状细胞癌的恶变 ,133位没有恶变。结果 有 71% (2 2 / 31)的恶变患者的血清 M- CSF水平超过正常上限 (10 5 6 U/ ml)。该结果明显高于没有恶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SCC),据报道有3.1%~8.2%宫颈癌可发生肺转移.区分肺原发性SCC与转移性宫颈SCC对评价病人预后和选择治疗措施非常重要.尽管肺转移性癌为多灶性病变,但有时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导致二者的鉴别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免疫标记物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21 Ras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5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实验组)及1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组织中p21 Ra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21 Ras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分别为40.0%和72.0%,P0.05),且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EGFR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20.0%和76.0%,P0.05),且与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p21 Ras表达呈正相关(r=0.81,P0.05)。结论 p21 Ras和EGFR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阳性率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预测指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提示二者在喉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cell component,MC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20例MCSC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巨检、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特点。结果本组肿瘤中纯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6例、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13例、癌肉瘤1例。全组平均发病年龄52·4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SCC和ASC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和66·7%。巨检45%病例呈囊性。镜下角化型SCC2例、棘层松解型1例、角化与棘层松解混合型2例、角化与梭形细胞混合型1例。ASC中的SCC成分均为角化型,腺癌成分则为浸润性导管癌,仅1例混有少量黏液癌。1例癌肉瘤含有鳞癌、腺癌和软骨肉瘤成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病例的SCC成分均呈CK34βE12、CK5/6、CK14和p63阳性,ER、PR阴性。5例腺癌成分呈CK34βE12灶性阳性,各有1例腺癌成分灶性表达CK14和CK5/6。CK8阳性见于所有腺癌成分,仅1例SCC成分呈灶性阳性。SMA在本组肿瘤的腺鳞两种成分均呈阴性。结论MCSC以ASC最为常见,眼观呈囊性是其特点之一。SCC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变异。CK14、p63和CK8作为一种组合可能有助于SCC的鉴别诊断。规范诊断标准的大样本研究将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50例怀疑肺部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的联检,以探讨其在肺部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反义1(DSCAM-AS1)靶向miR-627-3p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DSCAM-AS1和miR-627-3p在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3种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及治疗后变化。方法:选取145例宫颈鳞癌患者(鳞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CC水平,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肌层浸润情况、有无静脉栓塞等资料,另选女性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SCC水平及治疗后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鳞癌组SCC水平明显升高;与0期~Ⅱ期比较,Ⅲ期和Ⅳ期宫颈鳞癌患者SCC水平均升高,Ⅳ期比Ⅲ期升高更明显;有淋巴转移较无淋巴转移患者SCC水平增高;肌层浸润>2/3患者SCC水平高于浸润≤2/3者;有静脉栓塞者SCC水平高于无静脉栓塞者(P均<0.01)。治疗后患者SC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SCC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