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蛋白激酶C(PKC)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了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PKCαmRNA的分布及低氧对在体和离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PKC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大鼠各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PKCαmRNA的表达,腺泡内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肌型肺动脉(P<0.01),低氧14d和28d肌型动脉和腺泡内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腺泡内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低氧14d肌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升高不明显,但低氧28d明显升高(P<01),正常条件下离体培养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PKCαmRNA的表达,低氧1h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48,72h表达明显升高,以72h升高最显著(P<0.001),结论:低氧可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PKC amRNA 的表达,而以腺泡内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变化最明显,PCK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低氧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常氧组,低氧2 h、6 h、10 h、16 h、24 h组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常氧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SOCS3 mRNA表达呈阴性,低氧培养2 h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升高,6 h组达高峰,10 h组开始下降,24 h检测不到其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示SOCS3蛋白仅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内表达;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示SOCS3蛋白与SOCS3 mRNA表达的改变基本一致。 结论: 低氧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SOCS3表达,提示SOCS3在低氧所致肺血管重建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210(miR-210)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MKP-1)的关系,是否通过MKP-1调节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方法:选用4~8代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分为12组,其中21% O2正常氧及1% O2低氧培养箱各6组,分别给予转染miR-210抑制剂、增强剂、MKP-1 siRNA等处理,提取RNA和miRN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平滑肌细胞中miR-210和MKP-1 mRNA的表达,提取蛋白,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各组MKP-1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低氧下,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R-210及MKP-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抑制miR-210表达使MKP-1的表达增加并可抑制低氧诱导的细胞增殖,miR-210的过表达可抑制低氧诱导的MKP-1表达上调,但不影响细胞增殖,MKP-1基因沉默后,低氧下miR-210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 低氧下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KP-1是miR-210的一个新的靶基因,MKP-1可以介导miR-210抑制剂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跃秀  刘岩  王丛  刘杰  王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11):1163-1166
 目的 探讨低氧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系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的表达及功能改变,。方法 用RT-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TRPV1的表达。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低氧能明显上调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TRPV1通道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促进增殖, TRPV1通道阻断剂 Capsazepine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增殖。结论 TRPV1通道可能参与或调制低氧所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microRNA-17-92簇在肺动脉高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氨酸酶Ⅱ又参与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与精氨酸酶Ⅱ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见研究报道。目的:分析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与精氨酸酶Ⅱ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8代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给予转染微小RNA-17的抑制剂、增强剂、精氨酸酶Ⅱ小干扰RNA等处理,分别在常氧(体积分数21%O2)及低氧(体积分数1%O2)条件下培养。提取RNA和微小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和精氨酸酶ⅡmRNA的表达,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各组细胞中精氨酸酶Ⅱ等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低氧下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及精氨酸酶Ⅱ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抑制微小RNA-17的表达可阻止低氧诱导的精氨酸酶Ⅱ的表达增加,微小RNA-17的过表达可使精氨酸酶Ⅱ表达上调,精氨酸酶Ⅱ基因敲除后,低氧诱导的微小RNA-17的表达受到抑制。提示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精氨酸酶Ⅱ是微小RNA-17的一个新的靶基因,而且精氨酸酶Ⅱ可以反馈调节微小RNA-17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microRNA-17-92簇在肺动脉高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氨酸酶Ⅱ又参与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与精氨酸酶Ⅱ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见研究报道。目的:分析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与精氨酸酶Ⅱ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8代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给予转染微小RNA-17的抑制剂、增强剂、精氨酸酶Ⅱ小干扰RNA等处理,分别在常氧(体积分数21%O2)及低氧(体积分数1%O2)条件下培养。提取RNA和微小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和精氨酸酶ⅡmRNA的表达,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各组细胞中精氨酸酶Ⅱ等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低氧下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微小RNA-17及精氨酸酶Ⅱ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抑制微小RNA-17的表达可阻止低氧诱导的精氨酸酶Ⅱ的表达增加,微小RNA-17的过表达可使精氨酸酶Ⅱ表达上调,精氨酸酶Ⅱ基因敲除后,低氧诱导的微小RNA-17的表达受到抑制。提示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精氨酸酶Ⅱ是微小RNA-17的一个新的靶基因,而且精氨酸酶Ⅱ可以反馈调节微小RNA-17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低氧诱导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从三个层次分别证明低氧诱导大鼠肺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使中膜平滑肌细胞具有NOS活性;离体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实验也证明低氧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NOS活性增加,NO生成增多。提示诱生型NOS基因可能是一种低氧诱导基因,低氧诱导NOS表达可能是细胞感受低氧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NHE-1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Na+/H+交换器-1(NHE-1)、细胞内pH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和低氧3周组,大鼠常压低氧3周后,分离肺动脉平滑肌层,测定细胞内pH,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NHE-1mRNA表达的变化。体外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诱导细胞酸化后,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不同浓度及时间NHE-1特异性抑制剂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低氧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H及NHE-1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NHE-1参与调节细胞内pH,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改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且不同来源、不同环境的外泌体功能存在显著差别。低氧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超滤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组织消化法分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用CCK-8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外泌体干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外泌体作用的适宜质量浓度和干预时间。将第3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常氧外泌体处理组和低氧+低氧外泌体处理组,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核增殖抗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与低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常氧外泌体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且低氧+低氧外泌体组增殖能力下降更明显;(2)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核增殖抗原蛋白表达升高;与低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常氧外泌体组细胞核...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低氧性增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低氧性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猪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和PCNA的免疫组化法测定其增殖反应。结果低氧+AM组MTT比色法平均吸光度(A值)为0.394±0.025,显著低于缺氧组的0.514±0.035(P<0.01),PCNA表达减少,图像分析平均吸光度(A值)为0.168±0.049,显著低于低氧组的0.307±0.078(P<0.01)。结论肾上腺髓质素能抑制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AM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BQ123 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根据常氧 (PO2 152 mmHg ) 及慢性低氧(PO2 40±5 mmHg)的不同培养条件,将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常氧组和慢性低氧组,并用BQ123分别处理上述两组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2.1、Kv9.3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经过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2.1、Kv9.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氧组(P<0.01,n=5),BQ123对常氧组Kv2.1的mRNA表达无影响(P>0.05,n=5),但可明显增加慢性低氧组Kv2.1的表达(P<0.01,n=5)。无论在常氧还是慢性低氧时,BQ123对Kv9.3的mRNA表达均无影响(P>0.05,n=5)。 结论: 慢性低氧可降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的表达,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BQ123可能通过抑制PASMCs的增殖,改变了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某些因子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Kv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下肺动脉内皮细胞转分化现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内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分别在常氧(含21%O2、5%CO2、74%N2混合气体)和低氧(含1%O2、5%CO2、94%N2混合气体)条件下培养1、4、7d,检测细胞形态表型变化和TGF—β1表达水平。不同TGF—β1或其抑制剂SD-208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检测平滑肌细胞标准蛋白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来判断肺动脉内皮细胞转分化情况。结果低氧培养铺路石样肺动脉内皮细胞逐步向α—SMA高表达的多角形细胞改变,且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GF—β1能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可出现αSMA表达的增加,SD-208可抑制上述改变。结论低氧可促进肺动脉内皮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转分化;TGF-β1在此讨稃中发挥重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琳  曾和平  汤秀  杜军保 《解剖学报》2003,34(2):177-181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HO/CO)体系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幼年大鼠肺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氧组、低氧 锌原卟啉(ZnPP)组和低氧 一氧化碳(CO)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并对大鼠肺动脉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低氧组大鼠肺动脉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内皮细胞呈柱状,部分核突入管腔,排列呈栅状,内皮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大量空泡,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平滑肌细胞胞体肥大,胞浆中肌丝和致密斑减少。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等三田胞器增多。约半数平滑肌细胞处于收缩表型,余呈过渡表型或合成表型,有肺血管结构重构形成。低氧 ZnPP组肺血管结构重建程度较低氧组加重:内皮细胞呈柱状,呈栅状排列,部分脱落致管腔,胞浆内可见大量空泡,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平滑肌细胞形态不规则,胞体肥大,胞浆中肌丝和致密斑明显减少,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低氧组 CO组肺血管结构重建程度较低氧组减轻;内皮细胞胞体扁平,内衬血管内壁,其肿胀程度较低氧组减轻,空泡明显减少;平滑肌细胞改变较低氧组为轻,约半数平滑肌细胞处于收缩表型,余呈合成表型或过渡表型。结论 HO/CO系统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以及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和方法:以Fura-2/AM荧光指示剂负载,检测常氧(PO2213kPa)及慢性低氧[PO2(53±07)kPa]培养的大鼠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及猪肺动脉内皮细胞胞浆游离钙的水平及其对急性低氧刺激反应的变化。结果:慢性低氧条件培养的第6代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在急性低氧时[Ca2+]i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P<0.05);而慢性低氧条件培养的第5代肺动脉内皮细胞对急性低氧引起的[Ca2+]i升高程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性低氧可以减弱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对急性低氧所致[Ca2+]i升高的反应而增强肺动脉内皮细胞低氧性[Ca2+]i升高的反应。这可能在慢性低氧时肺血管对低氧的反应性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AH)发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在体循环血管、肺循环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低压缺氧舱建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正常氧组、缺氧2wk组和缺氧3wk组。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检测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中VEGF及PCNA的表达量。结果VEGF在正常氧组大鼠的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肺内小动脉平滑肌内均有表达;缺氧组大鼠肺动脉主干及肺内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并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动脉平滑肌内VEGF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CNA在正常氧组大鼠的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肺内小动脉平滑肌内均有微弱表达;但缺氧时只有肺小动脉平滑肌内其表达量增加;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平滑肌内PCNA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过程中,VEGF在体循环血管、肺循环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具有差异性,提示其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氧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做肺病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对其病理进程已有多年研究,认识到低氧可以导致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肺腺泡及微血管的构型改建。既往人们注意到肺内皮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物质调节一滑肌细胞增生。关于肺做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microvascularendotheliacell,PMEC低氧状态下与平滑肌细胞的关系研究甚少,然而,肺做血管内皮细胞却是最早感受低氧的细胞之一。本研究通过离休培养的大鼠PMH:和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arterialsmoothmusclecellPASMC),从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低氧对PASM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钾通道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用急性酶分离法分离单个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钾通道的电生理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可记录出钙激活性钾电流(Kca)和电压门控性钾电流(Kv)。Kca可被四乙胺阻断,Kv电流由快速失活K+电流(Ka)、缓慢失活钾电流(Kst)和延迟整流K+电流(KDR)以不同比例复合而成,可被四氨基吡啶所阻断。结论: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发现,低氧通过作用K+通道引起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 与肺血管重构(hypoxic pulmonary vascular remolding, HPVR) 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 其中低氧性肺血管重构是HPH 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血管壁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异常的增殖、凋亡和代谢变化会导致肺血管重构和阻塞, 是HPH 进行性加重的主要原因。目前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 与微小核糖核酸(miRNA) 均可引起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相关的血管壁细胞的改变, 导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 并进一步诱导HPH 的形成。了解HIF 和miRNA 在低氧性肺血管重构中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有助于了解HPH 发病的分子基础, 确定新的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为靶向治疗疾病提供新的导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及其肺内5-羟色胺1B(5-HT1B)受体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低氧3周组、低氧4周组和低氧5周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分别在低氧环境中饲养3周、4周和5周。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度[RV/(LV+S)%]、血浆和肺组织中5-HT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分布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蛋白含量。结果:和正常组相比,低氧3周组大鼠的mPAP、RVSP和右心室肥厚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均P0.05)。低氧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5-H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均P0.05),并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HT1B受体主要分布在正常大鼠肺动脉的内膜层,而平滑肌层中仅有少量表达;和正常组相比,低氧3周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层中5-HT1B受体的表达显著增多;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层中5-HT1B受体表达持续增多。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蛋白含量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体内5-HT水平显著升高,其肺动脉中5-HT1B受体呈过度表达,这可能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牛痘相关激酶1(vaccinia-related kinase 1, VRK1)在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系,细胞传至第3代至第5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在低氧条件下检测不同低氧时间干预后PASMC中VRK1蛋白水平的变化。为探究VRK1在低氧所致PA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通过携带Vrk1特异短发夹RNA(Vrk1 short hairpin RNA,sh Vrk1)或相关阴性对照RNA(shCon)的慢病毒转染PASMCs,将转染后的PASMCs分别进行常氧、低氧处理,Western blot检测VRK1和β-catenin蛋白水平变化,采用Ki-67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ASMCs的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PASMCs的迁移能力。加入40μmol/L SKL2001恢复β-catenin活性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处理24 h和36 h后PASMCs中VR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常氧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