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针药组给予温灸针刺+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中药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及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量表)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最终共纳入合格病例52例,针药组22例,中药组30例,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IBDQ量表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针药组患者畏寒、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针药联用较单用中药治疗在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谢晶日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方法]从疾病归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证加减、病后调护等方面论述谢晶日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总结其用药规律及治疗特色,并举典型病案一则佐证。[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脾虚是本病的病机之本,湿热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而肝与肺、脾、大肠密切相关,能够调畅情志,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故在治疗时除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基本大法外,还应重视从肝论治,兼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之法,同时注重病后调护,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谢晶日教授辨证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清肠化湿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芩10 g,黄连6 g,白头翁10 g,炒当归10 g,木香10 g,炒白芍20 g,生甘草6 g,肉桂(后下)3 g。并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伴发热者加金银花15 g,葛根15 g;腹痛较为严重者,加延胡索10 g,徐长卿15 g;腹泻、脓血便者,去白头翁、肉桂,改黄连3 g,加茯苓15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黏膜镜像积分、IB水平以及治疗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的8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肠黏膜镜像积分、I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肠黏膜镜像积分,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和IB-水平,综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SASP组、清肠栓组、正常对照组,给药7d后处死,剪取远端结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 正常组、SASP组与清肠栓组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清肠栓组凋亡率的平均值较SASP组凋亡率的平均值低,但两组凋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与降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1年以来,从益气健脾、涤痰化瘀及清肠通腑法入手,以自拟"调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真权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湿热”“气滞”“血瘀”贯穿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的全过程,治疗应以清热燥湿为主,行气止痛、化瘀止血为辅。强调:(1)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是基础,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诊断后再辨证,才能抓住其本虚标实的特点,对其活动期和缓解期特点的认识更加准确,使治疗更加具体。(2)湿热蕴结是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的关键病机,湿热即是重要病因,也是急性活动期致病的关键病机。(3)清热燥湿、顺势而为是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的关键治法。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发病初期以湿热蕴结为主,而后湿阻气机,瘀滞肠腑以致于血败肉腐。故临证之时应以清热燥湿为本,以调和气血为辅,祛除湿热之关键病因,断瘀血之来路,如此顺势而为,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4)衷中参西、内外合治是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将复方芩柏汤颗粒剂通过口服和(或)保留灌肠的方式使药物直达病所,改善黏膜屏障,修复病变黏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清肠汤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清肠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炎症因子和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清肠汤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选病例94例,其中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分别予以清肠栓和柳氮磺胺吡啶栓各1支,纳肛,每晚1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肠镜、病理检查及肠道湿热证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91.48%,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30%,低于对照组(26.83%);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清肠栓治疗左半结肠以下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排毒清肠复方合剂对实验性豚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豚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用中药复方合剂进行治疗,并与柳氮黄吡啶(SAS)进行比较。结果SAS组、治疗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药高剂量组与SAS组比较,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排毒清肠汤剂(60 mg/100 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姚乃礼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与临床经验;方法选取姚乃礼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医案临证处方,运用方剂计量学、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用药序列分析、常用药遴选、常用药气味构成比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而系统地总结姚乃礼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与用药规律。结果 (1)姚乃礼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为白术、茯苓、木香、白芍、黄连。其次为甘草、莪术、太子参,少用地榆、杜仲、防风等。(2)姚乃礼教授临证喜寒温并用,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同时也辅以酸涩之品。结论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溃疡样结肠炎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因此姚师治疗此病多以攻补结合,寒热平调的方式治疗此病,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赵崧  陆玥琳  冯皖  沈洪 《河北医学》2016,(11):1920-1922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1例湿热内蕴证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药清肠化湿方口服加灌肠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单用中药的疗效,应用特异性细胞固定及检测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肠化湿方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外周血CD3+及CD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反应抑制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病机、体质证型、治疗用药三方面探讨湿热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认为湿热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因素,湿热关联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始终,在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应该重视"湿、热"机制的存在,将清化湿热法运用其中,对延缓溃疡性结肠炎的进程,防止其传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肠化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拟清肠化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清肠化滞汤(由秦皮、木香、黄芩、炒白芍、槟榔、白头翁、地榆等药物组成),水煎服,日1剂,早晚2次温服,14 d为1疗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3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自拟清肠化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健脾益肾清肠导滞汤对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 ,每日 2次。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健脾益肾清肠导滞汤 ,每日一剂 ,水煎服。两组疗程均 6周。结果 治疗组近期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健脾益肾清肠导滞汤对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连清肠煎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姜连清肠煎对4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愈16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本病多病程长,本虚标实多见。姜连清肠煎采取标本同治,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节食主义中的"清肠理论"阐述了断食、辟谷疗法治疗瘀滞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认为该病病位在大肠,病在血分,气血凝滞,病久瘀积于内;以节食主义中的"清肠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本病治疗当祛瘀消积、扶正祛邪,清里透邪,从里治表,防止传变,脏腑同调;生发胃气,调和气血,疏布津液,兼顾脾肾。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现代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情志因素在UC发病与复发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查安生教授临证基于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清肝、疏肝、暖肝之肠病治肝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谢晶日教授临证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门诊学习,整理并分析医案,翻阅古籍资料,从谢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机的认识,临证分析辨证及用药等方面,分析其临床治疗经验,并举医案一则加以证明。[结结果]谢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饮食、起居、情志等因素导致,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发病根本原因是脾虚,证候要素以脾虚湿盛、湿热、寒湿、阴虚、阳虚、气滞、血瘀为主,活动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提出以寒、热、虚、实为纲辨治,热者以湿热蕴结为实,以阴亏热稽为虚;寒者以寒湿内停为实,以脾肾阳脱为虚。拟定了清肠燥湿、养阴泄热,化湿温中、升阳固脱,健脾疏肝、扶正固本,调气和血、化瘀敛疡的治疗法则,其中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的治法应用于患者的全程治疗。所举医案患者病情反复发作10余年,为痢疾之脾肾阳虚证,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治则,治疗后诸症好转,恢复正常。[结论]谢师以寒、热、虚、实为纲,辅以健脾疏肝、调气和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清晰,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相对成熟,模型复制方法较多,主要有化学法、免疫法、复合法、基因模型、细菌感染模型。而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主要有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寒热错杂证模型,其复制方法多以“病证结合”为基础。这些病证结合模型存在较多问题,如部分动物模型研究过于集中,评价指标缺乏客观性及科学性,模型可重复性不强。因此,总结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方法,对探究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各代医家发展,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可指导现代临床诊疗.溃疡性结肠炎属"肠络病"范畴,本文从起因、病程、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论述其与"络病"的相似之处.溃疡性结肠炎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脉络失养为其本,痰、浊、瘀胶结留滞,痹阻肠络为本病之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的"络以通为用"为络病常用治疗方法.在治疗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特点,制定"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补虚荣络等通络方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