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移植已经逐渐成为许多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选择,而移植希望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能够适应每例患者的个体需求,以避免移植排斥或过度免疫抑制.这样的个体治疗需要具备可重复使用的含量测定,以便在同种异体移植的早期就发现那些对患者有害的进程.我们将重点讨论移植后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时出现过度免疫抑制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后糖尿病是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某一患者是否出现移植后糖尿病由可调节性和不可调节性危险因素决定,可调节性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药物的选择与所用剂量大小,不可调节性危险因素包括人种、年龄及家族史等。因此对那些存在移植后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免疫抑制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是现今修复再造领域的一种新选择,但术后的免疫排斥是公认的医学难题.近年来由于复合组织移植数量的增多,使术后的免疫抑制方案成为新热点,本文介绍并总结了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胰腺及胰岛移植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在移植物存活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胰腺及胰岛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胰肾联合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1例存活超过1年的肝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I型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施行原位背驮式肝、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采用二剂巴利昔单抗(舒莱)诱导,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四联维持治疗。结果 术后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1周内逐渐恢复;肾功能延迟恢复,于术后第16天因消化道大出血致肾脏血流下降,切除移植肾脏,于原移植部位进行第2次肾移植,术后第3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未发生排斥反应。患者已健康存活超过1年,移植肝、胰、肾功能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肝胰肾联合移植术前后采用二剂舒莱诱导,同时用ATG、FK506、MMF及泼尼松作为免疫维持治疗安全有效,用药期间进行移植物功能、血药浓度及T细胞亚群(CD4^+,CD4^+)监测是防治排斥反应、感染及药物中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Cao KJ  Gao CX  Qin Y  Hu DZ  Shi JX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818-821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探讨优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对提高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2002年11月至2006年6月,行肺移植手术16例,其中单肺移植7例、双肺移植9例,免疫抑制方案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骁悉)和泼尼松为主的新三联和(或)辅以赛尼哌治疗。结果本组中除早期2例双肺移植术中因出现严重的肺水肿和早期移植肺失功能死亡外,其余14例手术成功,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4%(3/14)。应用赛尼哌辅助方案的8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在三联方案的6例中,术后有3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他克莫司、骁悉和泼尼松为主的新三联和(或)辅以赛尼哌治疗方案,在预防肺移植后患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肠联合移植的术式、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与效果。方法对一中年男性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辅助性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患者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甲波尼龙(MP)、环孢素A(CsA)、环磷酰胺(CTX)与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处理。结果术后观察期内移植物存活良好。结论本例采用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是成功的,且手术方法操作较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手术方式及移植效果。方法对1例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将肾脏移植于左侧髂窝,胰腺移植于右侧髂窝,胰腺移植采用胰腺外分泌肠道引流、内分泌体循环系统回流的术式(肠道-体循环回流术式);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防治感染、支持等治疗。结果受者手术顺利。联合移植后胰、肾均发挥正常功能,血清肌酐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血糖趋于稳定,第14日完全停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受者健康存活,门诊随访移植胰腺、肾脏功能正常。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mpath-1H诱导在小肠移植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采用Campath-1H静脉注射诱导,术后予以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Campath-1H诱导后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经提升白细胞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患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严重感染症状,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Campath-1H术中诱导.术后小剂量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胰岛分离、保存、移植及免疫抑制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胰岛移植面临的供体短缺、诱导免疫耐受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术后近期的免疫抑制策略。方法我中心于2004年至2009年共实施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22例,其中肝肾联合移植17例,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5例。存活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共18例,比较此类患者与单一器官移植患者术后近期排斥反应发生率和免疫抑制策略的差别。结果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移植肝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5%;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9%;其他器官没有发生排斥反应,较我中心单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同时,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初始剂量及术后近期所需浓度均较单一器官移植低。结论肝联合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由于移植肝对其他移植器官的免疫保护作用,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所需免疫抑制剂初始剂量及浓度均低于单一器官移植。但肝脏对其他移植器官的免疫保护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虽已取得长足进步,患者的预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现今患者仍然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后的诸多并发症当中,大多数与免疫抑制剂有关,严重影响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因此,如何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使其达到低毒化、个体化,成为目前移植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接受肝移植的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虽然免疫抑制剂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由于对药物的耐受力不同,传统标准的免疫抑制方案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案.本文将就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肾脏移植模型成功建立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肾脏移植模型是常用实验动物模型之一,白1965年Fisher和Lee^[1]首次报告近交系大鼠的肾移植以来,已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于研究和阐明器官保存机制、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治疗、某些肾脏疾病或肾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等各种基础和应用研究。陈金芝等^[2]于1981年在我国首次报道了大鼠肾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心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sA或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心脏移植术后最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许多心脏移植受者在移植前或/和移植后同时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诱导治疗。雷帕霉素和Everolimus等新型免疫抑制剂在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同时还可预防移植物心血管病变,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应用免疫学指标、心肌标记物和其它血清标记物等相对无创的指标预测和估计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程度,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控制移植排斥反应,以提高心脏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糖皮质激素作为肾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核心成分已经超过40年,其作为免疫抑制方案的核心成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其明显的毒副作用,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儿童发育迟缓等,导致患者最终死于感染和心血管疾病,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肾移植患者长期治疗的费用。由此人们对激素在肾移植中的长期应用产生了忧虑,国内外众多移植工作者开始探索少用和不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因此,如何尽量减少或早期撤除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展非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glucocortocoid—freeimmunosuppressiveregimen)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免疫抑制治疗的进展,在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提高移植物短期及长期生存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肾移植患者存活时间越长,移植后IgA肾病复发越来越多,并且成为导致移植肾失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移植后IgA肾病复发的原因还不明确.在预防及治疗复发性IgA肾病方面,除了ACEI/ARB类药物被认为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其他治疗包括免疫治疗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就移植后IgA肾病复发的相关原因、预后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CsA和FK506在肝移植中运用的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在肝移植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环隐素A(Cyclosporine A,CsA)是从霉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化多肽。1976年发现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后开始运用于临床,大大降低了移植患者的死亡率。目前CsA仍然是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的一线药物。但随着FK506(Tacrolimus)等药物的出现,CsA在强效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9.
心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与排斥反应的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及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方法:对4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给予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组成的新三联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进行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结果:死亡1例,存活3例,该3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且生活质量良好,由FK506,MMF及泼尼松组成的新三联免疫抑制效果良好,结论:FK506,MMF及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效果肯定,副作用少,排斥反应监测应把无创性检查与心内膜活检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胰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能消除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或阻止慢性并发症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就胰腺移植的适应证、外科技术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