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其致病因素多种,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通过TNF-α作用于内皮细胞(EC)后, 观察单核细胞对其粘附的变化, 粘附分子表达以及对调控粘附分子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变化, 以探讨TNF-α在AS发生早期细胞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γTNF-α(5 ng/ml)作用4 h后, 用细胞计数法测U937细胞以EC粘附率, 用ELISA法检测EC膜上粘附分子VCAM-1、 ICAM-1、 P-selectin的表达, 以及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NFκB核转位百分率. 结果: U937细胞对γTNF-α作用的EC粘附明显增高, 其粘附率为41.30%±1.16%(n=7), 对照组为4.50±1.01%(n=7)(P<0.001), γTNF-α能明显上调EC膜上VCAM-1, ICAM-1及P-selectin表达, 并能明显增加NFκB的核转位其阳性细胞为99.42%±0.84%而对照组为28.93%±14.06%(P<0.001), 当采用银杏提取液事先处理EC而后再用γTNF-α作用, 能抑制U937对EC的粘附百分率, 且有量效依赖关系. 结论: γTNF-α明显促进NFκB核转位, 增强了对粘附分子基因调控, 明显增加EC膜上粘附分子表达粘附分子是细胞粘附分子基础, 增加了单核细胞等对EC粘附, 这为单核细胞迁移到内膜下成为巨噬泡沫细胞提供了前提, 而银杏提取液有明显抑制单核细胞对TNF-α处理的EC粘附作用, 为AS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蛋白分子, 存在于胞浆中, 一旦活化则可转位进胞核中与目标基因启动区域中特定序列结合而调控基因的转录.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参与白细胞粘附分子、 MCP-1、细胞因子等基因的转录调控. 已往工作已经证明, 流体低切应力振荡流动方式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可导致粘附分子VCAM-1表达上调, 这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故进一步探讨这种VCAM-1的上调是否与NFκB参与调节相关. 方法: 接种的第二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中, 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到灌流系统, 调节流动腔隙的高度及灌流液速率达到所需切应力(0.2 Pa), 在此基础上, 用T形管连接一个偏心轮使液面在HUVEC表面来回摆动为振荡流, 这种流动方式作用于HUVEC 4 h后, 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EC的NFκB阳性率及阳性强度. 结果: 经振荡流作用后内皮细胞中NFκB阳性率明显增高、强度明显增加、分别为81.52%±10.65%和198.60±32.61(P<0.001), 处于静态EC为对照组, NFκB阳性率和强度分别为28.93%±14.06%和43.40±22.59, 经γTNF-α(5 ng/ml)处理内皮细胞阳性率为99.42%±0.84%, 阳性强度为277.23±23.26(P<0.001). 结论: EC经低切应力振荡流作用后明显增加NFκB的核转位, NFκB的活化能上调粘附分子的表达, 增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易发部位单核和内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和地塞米松(Dex)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中NF-κB活化的影响,以及AM中NF-κB活化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AM体外培养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LPS和Dex对AM中NF-κBP^65,IκB-α,TNF-α和IC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LPS能使培养的AM中NF-κBP^65,TNF-α和ICAM-1的表达增加,IκB-α的表达降低;Dex的作用与LPS恰相反。结论 LPS促进AM中的NF-κB活化,可能是急性肺损伤肺内炎症损害发生的启动及促进因素,Dex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低切应力时不同流态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于平板流动腔内,经切应力0.2Pa层流或振荡流作用4h、18h,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表达及核因子(NF-κB)核转位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VCAM-1mRNA表达。结果:在相同的低切应力作用下,层流组未见VCAM-1mRNA、VCAM-1有明显变化,而振荡流组则明显上调VCAM-1mRNA、VCAM-1表达分别为对照组2倍、2.4倍及NF-κB核转位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结论:VEC在低切应力作用下,振荡流明显上调VCAM-1表达,而层流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硝普钠作为一氧化氮的供体。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强度测定、细胞ELISA、Northern杂交等方法分别从蛋白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一氧化氮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示:一氧化氮抑制IL-1α诱发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其作用里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一氧化氮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是其抑制单核一内皮细胞粘附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转录因子NF-κB在内毒素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大鼠组织炎性介质的表达特征及其和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factorkappaB)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脂多糖(lippolysaccharice,LPS)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肾组织转录因子NFκB、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的表达。结果LPS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肾组织转录因子NFκBp65,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阳性细胞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阳性细胞率与NF-κBp65阳性细胞率成正相关。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dithiocarbmate,PDTC)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内毒素休克大鼠炎性介质ICAM1、VCAM1、iNOS阳性细胞率低于LPS组。结论核转录因子NFκB在LPS引起的大鼠内毒素休克炎性介质的表达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脂对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血清胆固醇 (cho)升高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研究血清cho对红细胞变形性 ,白细胞自发活化率及粘附分子 (CD11b/CD18)表达的影响。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研究OX -LDL对VEC粘附分子 (ICAM -1、VCAM -1)和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动物模型的结果指出随着血清cho升高 ,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白细胞SAR和CD11b/CD18表达增加。由HUVEC获得如下结果 :(1)培养的HUVEC能少量表达ICAM -1和MCP -1及蛋白 ;(2)OX -LDL可显著增强ICAM -1、MCP -1及蛋白表达。对VCAM -1表达无影响 ;(3)OX -LDL有细胞毒性 ,引起VEC形态异常。结论血清cho升高引起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白细胞SAR升高 ,活化的白细胞通过释放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和蛋白酶 ,损伤VEC ,从而破坏内皮的完整性。因此 ,血清cho升高是AS和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 -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PMN -EC)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 (ZAHS)单独、和TNF -α协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 ,用直接细胞计数和改良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变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结果 :旁路活化补体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对PMN -EC粘附和ICAM - 1的表达仅有轻微影响 ;和 4 0 μg/L的TNF -α共同作用可以明显促进PMN -EC粘附率和ICAM - 1的表达。结论 :旁路活化补体对TNF -α诱导的PMN-EC粘附及ICAM - 1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和方法: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吸烟促使这些疾病发生的详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探讨作为香烟烟雾中主要成分的尼西丁对白细胞活化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并观察764-3(中药丹参提取物)对其影响,有助于阐明尼古丁在炎症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并为寻找有效的防治炎症损伤的措施提供新的思路。结果:1.利用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靶细胞,首先观察到尼古丁促进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2.用流式细胞术和Northern印迹杂交法分别观察到尼西丁可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蛋白和mRNA表达,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的趋势;3.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地构建了4种含人ICAM-1基因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序列和两种含顺式作用元件发生定点和突变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4.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证实尼古丁的作用与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之间的关系。观察到尼古丁可促使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PKC活化(γ-^32P-ATP掺入法)入Ras蛋白的活化(GST-RBD沉淀和Western印迹杂交法);6.观察到764-3分别抑制尼古丁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加、内皮细胞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内皮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以及PKC的活化。结论:尼古丁可能通过作用于ICAM-1启动子区下游NF-κB位点,诱导TCAM-1基因表达,在尼古丁所致的炎症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764-3拮抗尼古丁的作用提示其在吸烟所致炎症性疾病的防治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体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流动产生的切应力对白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VEC)相互粘附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炎症、免疫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已汇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玻片放于平板流动腔中 ,以层流不同切应力 0 .6、1.2、2 .4Pa剪切不同时间 (2、8、12h)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VEC表面ICAM 1表达 ,以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率表示。结果 :稳层流切应力能上调HUVECICAM 1表达 ,切应力是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LPS和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和方法 采用细胞间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研究脂多糖(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与内皮细胞表明ICAM-1的基础表达相比,LPS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在第8-24h显著增加,但第36h有较明显的下降;TNF-α也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在第8-24h显著增加,并在36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LPS和TNF-α与内皮细胞ICAM-1表达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LPS和TNF-α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但内皮细胞在表达ICAM-1时对LPS的长期刺激可能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又名CD54,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粘附因子。ICAM1在介导疟原虫感染红细胞(PRBC)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重症疟疾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ICAM1表达上调。PRBC在脑微血管中的扣押是脑疟的致病机制之一,ICAM1与PRBC表面的PfEMP1分子的相互作用是扣押的重要的分子基础。ICAM1与CD36在介导粘附时有协同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ICAM1介导粘附的机制及PRBC内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阿魏酸钠对TNF-α致内皮细胞NF-κB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TNF α致内皮细胞NF κB和ICAM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阿魏酸钠对TNF α对培养内皮细胞 (ECV30 4)的NF κB和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 :TNF α能使细胞核内NF κB及细胞表面ICAM 1表达明显增高 ,阿魏酸钠和TNF α共同作用后 ,可使内皮细胞核内NF κB及细胞表面ICAM 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阿魏酸钠可显著减轻TNF α所致内皮细胞的损害 ,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NF κB活化 ,减少ICAM 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与(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LPS刺激PMVEC0、2、4、6、8h或10ng/ml、50ng/ml、100ng/mlLPS刺激6h ,检测PMVEC -PMN粘附率、PMVECICAM -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EMSA方法检测NF -κ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An ti_ICAM -1抗体或活化阻断剂观察对PMVEC -PMN粘附率的影响。结果PMVECICAM -1的表达及与PMN的粘附与LPS的刺激呈时相 -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 -κB ,60min达到高峰 ,后逐渐下降。Anti-ICAM -1抗体、PDTC能显著降低PMVEC -PMN粘附(P<0.001)。结论LPS刺激诱导NF -κB的活化 ,启动ICAM -1的合成表达 ,从而导致PMVEC -PMN的粘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髓脂碱性蛋白(MBP)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作用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和FCM检测HUVEC的VCAM-1,ICAM-1和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MBP刺激的PBM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较MBP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可诱导HUVCE特异表达VCAM-1和HLA-DR,上调ICAM-1的表达,经MBP作用的HUVCE可明显促进T细胞的增殖。结论MBP刺激PBMC的培养上清可引起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促进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近十五年人们才发现炎症是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它以白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过程由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介导,ICAM-1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前期活体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哮喘动物肺组织中内皮细胞一白细胞粘附现象显著,并且肺组织ICAM-1高表达,这有可能是发病过程中ICAM-1大量表达于内皮细胞表面,导致内皮细胞一白细胞粘附增加的结果。本实验采用肺组织机械分离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内皮细胞,将哮喘病理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用于细胞粘附的体外研究,借助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分离法,我们首先研究了受哮喘病理血清刺激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血清孵育的内皮细胞ICAM-1表达比用DMEM培养基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量高;哮喘血清刺激4h后ICAM-1表达量达到峰值,长于4h则很快降低;正常血清或培养基处理的内皮细胞表达持续在一个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病变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及动脉弯曲处, 推测与血液流动方式有关: 此处血流呈低切应力摆动方式, 血管其它部位的血流呈稳层流方式. 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内膜, 进而穿过内膜迁移到内膜下成为巨噬泡沫细胞, 这是AS的病理基础的早期细胞行为, 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细胞粘附的分子基础. VCAM-1是参与内皮和单核粘附的主要粘附分子之一, 了解不同血流方式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 有助于AS发生机制的阐明. 方法: 接种的第二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中, 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到灌流系统, 调节流动腔隙的高度及灌流液速率达到所需切应力(0.2 Pa), 此为稳层流, 在此基础上, 用T形管连接一个偏心轮使液面在HUVEC表面来回摆动为振荡流, 这两种流动方式作用于HUVEC 4、 18 h后, 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EC膜上VCAM-1表达. 结果: 低切应力振荡流4、 18 h细胞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4.83%±2.09%(n=6, P<0.01), 10.40%±2.28%(n=5, P<0.05), 稳层流4、 18 h, 分别为2.45%±0.47%(n=9, P<0.05), 4.98%±1.34%(n=9, P>0.05), 对照组为4.41%±0.59%(n=9), 阳性对照组(用TNF-α 5 ng/ml作用)为20.33%±3.01%(n=9, P<0.001). 结论: 同是低剪切应力, 由于流动方式不同, 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不同, 振荡流可上调粘附分子VCAM-1表达, 促进细胞粘附发生, 为AS在局部形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FκB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基因诱导表达中的作用及抗氧化剂对内皮细胞iNOS诱导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NO-2 水平以反映NO的生成 ,Northern印迹分析iNOSmRNA水平 ,EMSA法测定细胞核内NFκB的结合活性。结果 :抗氧化剂可阻断内皮细胞培养体系LPS和TNFα诱导的NO生成及iNOSmRNA的表达 ;LPS和TNFα可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并可被抗氧化剂阻断。结论 :LPS和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iNOS基因表达依赖于NFκB的激活 ;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而阻断iNOS基因的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19.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近十年来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成员中的I CAM 1,VCAM 1,PECAM 1;整合素家族中的αvβ3;及选择素家族中的E 选择素在介导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粘附的作用 ,从而提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恶性肿瘤细胞沿血管或淋巴管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细胞间粘附分子在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用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和内皮细胞与血液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结果证实,TNF-α,IL-1和IFN可使SHR和WKY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粘附增加,两组动物细胞相比,SHR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粘附率增加较多,提示SHR脑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对细胞因子的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