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芹菜素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系BT474及SK-BR-3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曲妥珠单抗与人乳腺癌细胞的结合活性;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芹菜素、曲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应用对BT474和SK-BR-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EdU染色法检测芹菜素、曲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应用对BT474和SK-BR-3细胞DNA复制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芹菜素、曲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应用对BT474和SK-BR-3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HER3、Akt等蛋白及其各自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设置芹菜素组、曲妥珠单抗组、芹菜素+曲妥珠单抗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芹菜素抑制BT474和SK-BR-3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5.70和29.34μmol/L。EdU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芹菜素(16、32、64μmol/L)单药作用于SK-BR-3和BT474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9.25和309.10,均P<0.001。芹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瘦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0、25、50、100和200nmol/L瘦素作用于细胞株MCF-7细胞,同时在上述作用后24、48和72h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MTT比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MCF-7细胞生长刺激的剂量、时间效应,比较在相对应剂量胰岛素情况下,二者对细胞增殖刺激作用的强弱。结果:加用瘦素各组细胞比未加瘦素细胞密度增加,形态变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瘦素(25、50、100和200nmol/L)均可明显促进MCF-7细胞增殖,其中50、100和200nmol/L瘦素作用24、48和72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对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胰岛素各相对应组之间与瘦素比较,细胞增殖刺激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有刺激作用,且这种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结果提示瘦素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楝素对人乳腺癌MDA—MB-453细胞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453细胞,0、6.25、12.50、25.00、50.00、100.00nmol/L川楝素处理,绘制生长曲线。川楝素0、12.5、50nmol/L处理72h后,MTS法检测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MDA—MB453细胞48h、72h、96h的IC50分别为17.25、22.20和135.69nmol/L。流式细胞分析表明,川楝素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P〈0.01),且阻滞细胞在S期(P〈0.01),以0、12.50、50.00nmol/L川楝素处理乳腺癌细胞72h后,MDA—MB-453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21%、9.64%和20.19%,MDA—MB-453细胞处于细胞周期S期细胞占20.98%、35.92%和45.02%。[结论]川楝素对乳腺癌MDA—MB-45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S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外研究不同浓度的多西紫杉醇(泰索帝)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生长及对胞内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NSCLC细胞株A549和NCI-H460作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试验(MTT)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泰索帝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分别经泰索帝1、2、4nmol/L作用48小时后,细胞内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泰索帝住体外对NSCLC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在药物浓度加大到10nmol/L后处于平台期,对NCI-H460存浓度加大到4nmol/L后处于平台期;两株细胞分别经泰索帝1、2、4nmol/L作用48小时后,细胞内COX-2蛋闩的表达同对照组(不加药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泰索帝住体外对NSCLC细胞株A549和NCI-H460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影响细胞内环氧化酶-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中相关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MCF-7株,使用CDK4/6抑制剂帕布昔利布和内分泌药物阿那曲唑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BD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采用RT-PCR检测相关mi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TNF-α、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在药物作用12 h、24 h、48 h和72 h后的MDA-MB-231研究组、SK-BR-3研究组、MCF-7研究组细胞中miRNA-1321、miRNA-574-5p、miRNA-24-3p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而miRNA-1246、miRNA-494-3p、miRNA-29b-3p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MDA-MB-231研究组、SK-BR-3研究组、MCF-7研究组细胞G0/G1期、S期的比例均较对照组细胞均有所升高,而G2/M期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所下降;MDA-MB-231研究组、SK-BR-3研究组、MCF-7研究组细胞中TNF-α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上升。结论: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可以调节人乳腺癌细胞中相关miRNA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体外对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转移能力作用。方法:以5nmol/L。10nmol/L,20nmol/L,30nmol/L,40nmol/L和50nmol/L不同浪度的雷帕霉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细胞粘附分析及体外侵袭试验观察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结果:雷帕霉素可显著的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雷帕霉素作用肝癌细胞BEL-740248h后,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雷帕霉素能抑制其粘附性和侵袭性。具有剂量依赖性。随浓度增加而抑制增加。结论:雷帕霉素不仅能诱导BEL-7402肝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生长。而且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粘附性和侵袭性.阻止肿瘤细胞的转移,雷帕霉素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抗肝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乳腺癌SK-BR-3细胞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的影响,明确KLF4在促进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0、1、5、10、20 ng/ml)刺激乳腺癌SK-BR-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LF4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刺激浓度的增高,KLF4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逐渐增多。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显示,TNFα可诱导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构建p Ad-GFP和p Ad-GFPKLF4腺病毒表达载体,在乳腺癌SK-BR-3细胞中过表达GFP或GFP-KLF4,再给予TNFα刺激后,流式细胞术观察结果显示,KLF4过表达可促进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结论 TNFα可诱导乳腺癌SKBR-3细胞中KLF4表达,KLF4参与了TNFα诱导的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γ-干扰素(γ-IFN)对他莫昔芬(TAM)抗乳腺癌细胞的增强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或联合应用γ-干扰素、TAM或雌二醇(E2)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MCF-7和ER阴性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株,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AM能抑制ER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O/G1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相同浓度条件下,TAM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对ER阴性的乳腺癌细胞。同时,TAM能拈抗外源性雌激素对MCF-7细胞的促生长作用,而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雌激素的存在与否无关。γ-干扰素预处理细胞24h后,TAM抗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增强。结论:体外条件下,TAM有抗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细胞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γ-干扰素能加强TAM的抗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VES联合ADM作用于人乳腺癌Bcap-37细胞24h和36h,VES浓度为5、10、20mg/L,ADM的浓度分别为0.25、1、2mg/L。采用MTT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联合作用前后乳腺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和对细胞表面Fas表达的影响。结果VES联合ADM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Bcap-37细胞的自然凋亡率为0.7%,5mg/L和20mg/LVES作用24h后凋亡率分别为10.1%和19.2%,lmg/L和2mg/LADM作用24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6.0%和23.3%。5mg/LVES联合1mg/LADM以及20mg/LVES联合2mg/LADM作用24h后的凋亡率分别升高至31.1%和40.7%。VES联合ADM作用24h后Bcap-37细胞表面Fas表达增强。结论VES联合ADM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表面Fas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下调lncRNA LINC00263靶向miR-4458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运动、侵袭及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qRT-PCR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LINC00263表达差异。SK-BR-3细胞中转染LINC00263shRNA下调LINC00263表达,克隆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SK-BR-3细胞给予6Gy照射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运动和侵袭,蛋白印迹法检测C-Caspase-3、C-Caspase-9、MMP-2、MMP-9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INC00263和miR-4458有互补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测定二者的靶向关系。在SK-BR-3细胞中共转染LINC00263shRNA和miR-4458 inhibitor,给予6Gy照射处理,检测细胞增殖、运动、侵袭和凋亡变化。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LINC0026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细胞中LINC0026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转染LINC00263shRNA以后的SK-BR-3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转染LINC00263shRNA和放射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共同抑制细胞增殖、运动、侵袭,促进细胞凋亡,提高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调LINC00263靶向促进miR-4458表达。miR-4458 inhibitor逆转LINC00263shRNA联合放射对SK-BR-3细胞增殖、运动、侵袭的抑制作用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 下调lncRNA LINC00263靶向miR-4458抑制SK-BR-3细胞增殖、运动、侵袭,提高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蟾毒灵(Bufalin)联合顺铂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协同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仅培养液)、单纯细胞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增殖率,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顺铂或Bufalin单药或以固定比例(Bufalin∶顺铂=1 nmol/L∶1 μmol/L)联合作用24 h。分别采用20 nmol/L Bufalin、20 μmol/L顺铂单药或联合作用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活化的Met(p-Met)、Met、活化的Src(p-Src)、Src、PARP及其裂解cleaved 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顺铂和Bufalin均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在顺铂≥0.1 μmol/L和Bufalin≥0.1 nmol/L时两药联合作用可协同抑制MCF-7细胞增殖(0<CI<0.433)。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0 μmol/L顺铂作用24 h可诱导(10.7±4.8)% 的MCF-7细胞凋亡,而20 nmol/L Bufalin作用24 h未明显诱导细胞凋亡,20 nmol/L Bufalin与20 μmol/L顺铂联合作用24 h后可诱导(40.8±8.5)%的MCF-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顺铂作用后可导致Met和Src活化,Bufalin与顺铂联合作用后可抑制顺铂诱导的Met和Src活化,同时上调PARP裂解。结论 Bufalin可能通过抑制顺铂诱导的Met和Src活化与顺铂协同抑制MCF-7细胞增殖,增强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吲哚美辛(IND)与雄激素(Mib)对喉癌细胞增生与凋亡的作用。方法 Hep-2细胞暴露于含IND(125,250,500 μmol/L),或Mib(1,10,100 nmol/L),或IND与维持剂量的Mib(1 nmol/L)同时存在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 h;用MTT法、锥虫蓝染色法与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分别检测细胞增生、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IND使Hep-2细胞增生及细胞活力明显降低,S期细胞含量明显增加,且出现凋亡峰; Mib(100 nmol/L)明显促进Hep-2细胞增生; Mib(1 nmol/L)与IND(250 μmol/L)同时作用,下调细胞增生的抑制率,明显减少死细胞数,但S期细胞含量以及细胞凋亡比率明显上升。结论 IND强烈抑制Hep-2细胞增生与细胞活力,阻滞细胞从S期向G2/M期转化,并诱导其凋亡;维持剂量的Mib具有保护细胞膜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又具有促进IND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上调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中NRP-1的表达,观察NRP-1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NA3.1-NRP-1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NRP-1 表达质粒转染MDA-MB-231、SK-BR-3细胞,用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乳腺癌细胞株。利用RTq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RP-1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CCK-8法、AnnexinⅤ-APC/7-AAD法、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转染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及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1- NRP-1表达载体,转染MDA-MB-231、SK-BR-3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系。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的NR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NRP-1过表达组的细胞较对照组增殖率增加、凋亡率降低、侵袭及迁移能力增强(均P<0.05)。结论 NRP-1在乳腺癌发展、浸润、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glutamate metabotropic receptor 4,GRM4)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关,但GRM4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GRM4的两种正向别构调节剂VU0364439及VU0364770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进而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和SK-BR-3中分别单独加入VU0364439、VU0364770以及联合使用两种试剂,利用CellTiter-Glo®发光细胞活力测定法定量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活性;利用Annexin Ⅴ-PI双染法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系的凋亡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技术测定GRM4基因在6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在GRM4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中单独加入或联合使用VU0364439及VU0364770,用RTFQ-PCR检测GRM4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VU0364439及VU0364770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和SK-BR-3的增殖水平,并促进MCF-7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VU0364439及VU036477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FQ-PCR实验表明GRM4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MCF-7细胞中分别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VU0364439及VU0364770均能激活GRM4的表达。结论:GRM4的正向别构调节剂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GRM4基因的表达引起的,本研究为探索GRM4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新的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量子点-细胞角蛋白19抗体(cytokeratin,CKl9)荧光探针,利用其光学性质和特异性识别能力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进行荧光标记,并探讨其细胞毒性。方法:用水热法合成CdTeS量子点,并将其与CKl9抗体连接。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合成的量子点-CKl9抗体探针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昏231进行荧光标记,并观察探针在细胞内的分布。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探针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和增殖变化。结果:量子点-CKl9抗体探针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该探针能有效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进行特异性荧光标记,荧光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荧光清晰明亮,持续时间长。与对照组相比,量子点-CKl9抗体探针浓度≤2nmol/L时,对照组乳腺癌细胞株MDA_M辟231的凋亡率为(3.763±0.130)%,0.25nmol/L组为(3.760±0.161)%,0.5nmol/L组为(3.827士O.107)%,1nmol/L组为(3.947±0.081)%,2nmol/L组为(4.013±0.05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23,P-0.071。量子点-CKl9抗体探针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昏231增殖,F-133.407,P〈0.001;且存在时间-O:应(F-299.142,P〈0.001)和剂量-效应(F-9.105,P〈0.001)关系,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值逐渐减小,但除了浓度2nmol/L作用48h外,其余各组的抑制率均〈7%。结论:成功制备了量子点-CKl9抗体荧光探针,该探针能有效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昏231进行荧光标记,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较低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延缓乳腺癌互苯氧胺(TAM)耐药的作用,并探究其最佳作用浓度。方法TAM诱导野生型MCF-7乳腺癌细胞构建TAM耐药细胞系TAM—R,将WT—MCF-7乳腺癌细胞与TAM—R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TAM培养液中,MTT法比较细胞生长变化。WT—MCF-7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Rg3的TAM培养液中,MTF法检测细胞对TAM的反应。结果经TAM处理后,TAM—R细胞生长曲线明显高于wⅢr—MCF一7细胞的生长曲线,人参皂甙Rg3呵延缓WT—MCF-7细胞TAM耐药的发生时间,1×10-8μmol/L和5×10-8μmol/L人参皂甙R妇延缓耐药时间最长。结论临床可通过联合应用参一胶囊和TAM延缓内分泌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瘦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0、25、50、100和200nmol/L瘦素作用于细胞株MCF-7细胞,同时在上述作用后24、48和72h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MTT比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MCF-7细胞生长刺激的剂量、时间效应,比较在相对应剂量胰岛素情况下,二者对细胞增殖刺激作用的强弱。结果:加用瘦素各组细胞比未加瘦素细胞密度增加,形态变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瘦素(25、50、100和200nmol/L)均可明显促进MCF-7细胞增殖,其中50、100和200nmol/L瘦素作用24、48和72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对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胰岛素各相对应组之间与瘦素比较,细胞增殖刺激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有刺激作用,且这种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结果提示瘦素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分泌治疗是否影响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雌激素及其拈抗剂对人乳腺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转录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雌二醇(E2)对MCF-7乳腺癌细胞VEGF mRNA表达影响,并检测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和ICI182780是否可抑制雌激素对VEGF转录的影响。结果:剂量依赖性实验显示E2浓度为1~10nmol/L时,VEGFmRNA表达水平最高,为0.125&#177;0.006-0.112&#177;0.014;时间依赖性实验中E2培养2h内VEGF转录水平明显升高(0.105&#177;0.009),6h达到最大值(0.140&#177;0.024),较未治疗组高1.5倍(P〈0.05)。TAM在浓度为1nmol/L时可轻微促进VEGFmRNA表达(0.061&#177;0.010),但该浓度下与E2共同培养时可抑制E2诱导VEGF产生(0.070&#177;0.001);ICI182780同样可抑制E2诱导VEGF产生(0.068&#177;0.001)。结论:雌激素可促进VEGFmRNA生成,其生成量依赖于雌激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TAM和ICI182780对雌激素诱导VEGFmRNA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提示雌激素及其拮抗剂在转录水平调节VEOF表达,TAM通过阻遏雌激素诱导VEGF表达抑制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吴凤英  欧周罗  邵志敏 《肿瘤》2007,27(2):129-133
目的:研究CC族趋化因子结合蛋白D6在乳腺癌中的组成性表达及细胞因子IL-1β诱导后D6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D6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乳腺癌组织以及正常脾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其在细胞中表达的差异;Western blot法分析D6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用重组人IL-1β(0.5ng/mL,1ng/mL,2ng/mL)刺激MDA-MB-231细胞24h,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肺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D6mRNA在所有9种人乳腺癌细胞系、4例乳腺癌组织以及作为阳性对照的人正常脾组织中均可检出,其表达水平因细胞的不同而异,其中MCF-7、ZR-75-1和SK-BR-3细胞的表达量较高。MDA-MB-435和MDA-MB-231细胞中可检测出D6蛋白。此外,以MDA-MB-231细胞为对象的细胞因子诱导实验结果显示,IL-1β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嘶的基因表达。结论:D6分子在来源于不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生物学特性各异的多种人乳腺癌细胞系中均呈组成性表达,提示CC族趋化因子的结合蛋D6可能参与乳腺癌中趋化因子的调控,从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洋地黄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的细胞,不同浓度洋地黄处理,MTT法观察洋地黄对MDA-MB-231细胞活性、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洋地黄促细胞凋亡作用,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 9活性变化检测线粒体损伤程度;生长曲线法观测洋地黄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的洋地黄(≥100nmol/L)引起MDA-MB-231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caspase 9活性。低浓度洋地黄(30nmol/L)不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但是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素D1和细胞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增强p21cip1蛋白的表达。结论:高浓度洋地黄通过线粒体损伤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低浓度洋地黄通过干扰细胞周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