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感染性角膜疾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原因诱发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不断增加,已经成为重要的致盲性角膜疾病。现将我院1996年~2006年收治的61例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目前眼科临床较为常见、治愈困难且致盲率高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因此应该重视它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自 1999年 10月以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2 2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2 2只眼 )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0~ 73岁 ;有植物性外伤史 9例 ,非植物性 6例 ,合并病毒性角膜炎 2例 ,原因不明 5例 ;轻度 (角膜溃疡面积<3mm2 ,溃疡表浅 ,角膜部分水肿 ,无前房积脓 ) 6例 ,中度 (溃疡面积 4~ 8mm2 ,深约 1/2了度 ,角膜水肿范围较大 …  相似文献   

3.
火针疗法是中医古老疗法之一 ,方法简便 ,疗效可靠。笔者十余年来利用火针疗法加中药内服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炎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0例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2 8~ 73岁 ,平均4 8.6岁 ;病程 2~ 2 3天 ,平均 1 2 .1天。浅层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依据 :1有角膜外伤史 ;2病变局部表面隆起 ,边界清楚 ,象牙膏附着样外观 ;3实验室检查镜下可见真菌菌丝 ,或培养有真菌生长。治疗方法患眼滴表面麻醉药物 2次 ,用白内障手术时所用球锥形烧灼器或大头针 (火针 )在酒精灯上加热 ,然后直接烧灼病灶。烧灼力度要轻而有控制 …  相似文献   

4.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氟康唑 (fluconazole)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 ,高效低毒 ,口服或静脉注射对全身敏感真菌感染有显著作用。眼科真菌性角膜炎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 ,个别病例因此丧失眼球。我们自 1994年用氟康唑溶液局部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 40例 ,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5~ 72岁 ;病程 2~15 0d ,平均 2 9d。临床表现 :角膜混浊呈苔被状 (溃疡面积 2~ 5mm2 者 2 3例 ,6~ 11mm2 者 17例 ) ,荧光素染色均呈阳性 ;伪足或卫星灶 2 0例 ,分界沟或免疫环 15例 ;狄氏膜皱折或内皮…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目前尚无理想的广谱抗真菌特效药物 ,角膜移植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挽救眼球的最佳方法〔1,2〕,但我国因多种原因 ,角膜来源缺乏 ,基层医院更无此条件。我院 1 995年 1月至 1 998年 1 2月共收治 4 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 ,采用中西药联合、病灶切除、碘酊烧灼和结膜瓣覆盖等综合疗法 ,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本组 4 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7例 ,女 1 9例 ;均为单眼发病 ;农民3 7例 ,城市人口 9例 ;有明显外伤…  相似文献   

6.
周珊 《中医研究》2012,25(2):19-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29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治疗,中医辨证分型给予口服汤药、中药熏蒸、外敷患眼等方法综合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治愈16例(16眼),好转10例(10眼),无效2例(3眼),有效率占92.85%.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的发展,预防形成严重后果和致盲,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1997~ 2 0 0 1年 ,我们运用固本明视胶囊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 1 2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感冒、发热、疲劳等诱因及反复发作病史 ;2结膜充血或混合充血 ,伴有明显的角膜刺激征 ;3典型的点状、树枝状、地图状及盘状浸润病灶 ,角膜荧光染色 (+) ;4病变处角膜水肿 ,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1 .2 临床资料  1 2 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眼科门诊及病房 ,均为单眼发病 (共 1 2 0只眼 ) ,男 76例 ,女44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1 0岁 ,平均 44.3 1岁 ;临床分型为点状浸润型 3 6例 ,树枝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5月共收治的患真菌性角膜炎68例患者的治疗,分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快速的治愈真菌性角膜炎,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容易致盲的感染性眼病,必须及时的诊断、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树枝状角膜炎3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5例患者中,男20例(57.1%),女15例(42.8%);年龄9~20岁11例(31.4%),21~42岁24例(68.5%);左眼9只,右眼26只,均为单眼。病程:5~7d31例,8~11d4例。临床主要表现:始为异物感,旋即出现眼痛,怕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甚者引起前额及颞侧头痛。角膜周围充血,最初角膜上皮出现数个不等的灰白色小泡,破裂后形成表层溃疡,并很快互相接成树枝状、花朵状等样。风轮知觉减低,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本病较易诊断。2 治疗方法 根据早期临…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又难治的角膜病,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较大。笔者自1993年至1997年期间,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治疗本病65例,收效较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12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按《眼科诊断学》(宋振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75~477)中本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随机分为以中药治疗为主的治疗组和单纯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65例中,男性50例,女性15例;年龄:9~70岁,平均42岁;初次发病者38例,复发者27例。角膜炎类型:树枝状角膜炎28例,地图状角膜炎16例,盘状角膜炎13…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有人统计国内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一跃成为角膜感染性疾病的首位〔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病例 :自 1 995年 6月至 2 0 0 0年 8月我院门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 3 6例 3 6只眼 ,其中男 2 1例 ,2 1只眼 ;女 1 5例 ,1 5只眼。农民 3 2例 ,占 89% ;其他职业 4例 ,占 1 1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6岁 ,平均 4 5岁。发病时间最短 6天 ,最长 2 4天。有植物性外伤史者 2 6例 ;角膜异物取出后 …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特别是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不仅难治,且易复发,严重影响视力。笔者采用双黄连联合阿昔洛韦(ACV)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4年9月本院收治42例42眼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均有病毒性角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膜覆盖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100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50眼)给予中药三仁汤加减联合羊膜覆盖手术治疗,对照组48例(50眼)给予羊膜覆盖术治疗,统计2组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变化情况,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羊膜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过程中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视力,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5):110-113
目的:观察丹溪玉屏风颗粒联合纳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80例,随机双盲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纳他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丹溪玉屏风颗粒联合纳他霉素治疗。记录治疗前患者相关指标,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指数和角膜溃疡直径分别为(0.45±0.04、1.90±0.21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38±0.03、2.68±0.30mm)。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角膜溃疡消失时间、前房积脓消失时间、畏光流泪消失时间和异物感消失时间分别为(15.46±2.08、14.92±2.16、18.38±2.01、14.93±1.9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96±3.46、19.86±3.82、22.73±3.01、18.84±2.93)d。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11.35±3.01、10.28±2.11)pg/ml,明显显著低于对照组(19.83±4.02、17.42±2.95)pg/ml。4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转阴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6治疗后观察组菌种数为23株,显著少于对照组42株。结论:丹溪玉屏风颗粒联合纳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独运用纳他霉素,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5月共收治的患真菌性角膜炎68例患者的治疗,分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快速的治愈真菌性角膜炎,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容易致盲的感染性眼病,必须及时的诊断、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6.
自 1 999~ 2 0 0 0年笔者对 2 5例曾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局部点用无环鸟苷和肌肉注射胸腺素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病例均经眼科确诊 ,临床诊断标准 :1眼痛、充血、畏光流泪等症状 ,角膜染色阳性。 2有典型的病变形态 ,树枝状、地图状等。 3曾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后复发。2 5例患者中 ,男 1 9例 ,女 6例 ;年龄 1 6~ 62岁 ,以 2 1~ 2 5岁为多 ,共 1 8例 (占 72 % ) ;病程 1个月 1 4例 ,2个月 9例 ,3个月 2例 ;复发次数 3次以下 1 5例 ,4~ 6次 7例 ,频发 3例。2 治…  相似文献   

17.
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 0年来由于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由于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数病情严重 ,治疗困难 ,已成为当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之一。作者以本院 1 996~ 1 999年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 39例 39只眼 ,男 2 6,女 1 3;年龄 1 0~ 54岁 ;发病时间 7~ 54d ,平均 1 4d。发病原因 :植物性外伤史 1 1例 ;角膜异物 (砂、铁屑 )摘除后点用过期滴眼液 5例 ;角膜外伤后全身大量使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 1 2例 ;原因不明 1 1例。诊断依据 :浅层型 :病灶位于…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为主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玉锋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58-1159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一种病程长,迁延易复发,治疗较棘手的严重眼病。笔者2001~2003年以中药为主治疗该病6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文献[1]标准:(1)干涩、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2)常有外感风热或眼部外伤等诱因;(3)角膜星点翳障或连缀成片状如树枝或地图状,抱轮红赤;(4)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1.2一般资料65例患者均为单眼;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1岁,平均42.5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3d,最长9年;初发者38例,复发者27例;浅层角膜炎41例,深层角膜炎24…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角膜溃疡系真菌直接侵入角膜而引起的感染 ,临床上容易误诊 ,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失明[1] 。笔者 1996年 8月~ 1999年 6月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2 4例 ,疗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64岁 ,最小 4岁 ,均为单眼。溃疡大小 2 mm×2 mm~ 8mm× 8mm,所有患者的角膜溃疡面刮片检查均找到真菌菌丝。从起病到接受氟康唑治疗最短 10天 ,最长达 2 7天 ,大部分病例接受过其它抗真菌治疗 ,效果欠佳。1.2 用药方法 :本组 2 4例全部采用局部用药方法。用药前首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阳散火汤治疗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70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外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和鱼腥草滴眼液点眼,治疗组加服清阳散火汤;均治疗14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角膜病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积分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同期;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加服清阳散火汤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优于单独局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