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瑞芳  陈启亮  廖凌虹 《中医学报》2019,34(9):1825-1829
开阖枢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对经络气化功能和阴阳能量的形象概括,阐释了六经之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开阖枢阐述了三阴三阳之离合,关阖枢是开阖枢的误读。开阖枢与脏腑密切相关,蒸笼结构图形象描述了开阖枢的能量转输关系。"痰与饮虽为同类,而实有阴阳之别",饮为阴邪,叶天士从阳经开阖枢角度采用开阖导饮法"辛通其阳以驱饮"。而痰体阴而向阳,痰之病位根源主要在于主开的太阴之脾、肺和主枢的少阴之肾,因而多从三阴开阖枢论治。因痰证所涉疾病广泛,其病因病机复杂,为了使痰证机理简单明确,笔者试从开阖枢理论角度讨论痰证的产生、虚实、病位和治则,以期为临床痰证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卵巢早衰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病机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开阖枢”及《伤寒论》“欲解时”理论,将具有时空定位的三阴三阳开阖枢观点运用于女性月经周期,提出从少阴经辨证论治卵巢早衰,以“少阴为枢”为切入点,提出“枢转气机、枢转寒热、枢转血脉”治疗卵巢早衰,运用《伤寒论》少阴病篇代表方剂运转枢机,若少阴枢机不利致太阴、厥阴开阖失司,可从调畅开阖来枢转少阴,同时可从少阴经对应脏腑、经络循行作加减辨证,为临床治疗卵巢早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运用献研究方法,探讨关阖枢理论与经络辨证的关系。认为十二经脉的正常气化是关阖枢的生理功能表现,十二经脉的病理变化是“关折”“阖折”、“枢折”的结果。其理论可用于针灸和中药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分而论之为土湿阳衰、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从而出现气化不利,加重壅塞,最终导致遗精。因此,治疗应强调恢复枢机开阖之力,调控肝、心、脾、肾各脏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应用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引导厥阴、少阴、少阳等经脉正气回归,达到气血循行通畅、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为遗精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金匮要略》木防己汤方证、组方认识不一,方中各药应用指征不明,尤以石膏争议最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挖掘木防己汤方药的系统性作用机制,基于"三阴三阳六经开闺枢气化理论"对其方证及方药配伍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木防己汤证是以三焦停饮致使"少阳枢之不及"为核心病机,整体上是由于外邪(阴邪)、内饮交相影响导致机体"太...  相似文献   

6.
"开阖枢"理论不仅指导着古代中医临床实践,而且是现代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文章探讨了以下3个方面问题:(1)《伤寒论》"开阖枢"与《内经》"开阖枢"的联系与区别(;2)开和关之争;(3)枢经概念的提出,及少阴枢与厥阴枢之争。  相似文献   

7.
“开闺枢”理论不仅指导着古代中医临床实践,而且是现代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文章探讨了以下3个方面问题:(1)《伤寒论》“开阖枢”与《内经》“开阖枢”的联系与区别;(2)开和关之争;(3)枢经概念的提出,及少阴枢与厥阴枢之争。  相似文献   

8.
脑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化生神机总统众神,调控一身之活动,窍闭乃非意识障碍神经病产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通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假性球麻痹、视神经脊髓炎、混合神经性耳聋、脑外伤后嗅觉味觉障碍、颈椎病舌体感觉异常5个医案,以脑窍理论为基础,认为治疗此类疾病需从病因病机出发,以通为用,开郁宣闭,调神导气,虚实分治,形神窍脏同治,同时配合调治奇经,目的在于恢复脑窍玄府开阖常度,从而使脏腑、形体、官窍、神明调和,神机得使。  相似文献   

9.
感性脑病以感性反应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跨科于精神病、神经病、心身疾病等领域,或者是某些内、外、妇、儿科疾病的特殊类型。感性脑病以气病、形病、神病同时存在并互相影响为共同病机,感性反应症状是由神机气化不及、太过、紊乱而产生的,往往不同类别、不同程度感性反应组合外显。神机障碍与脏腑、奇恒府、官窍等形体结合,表现为神明障蔽、神明藏匿、神明显露、神明混乱等。通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性精神病、多发梗死性血管性痴呆、小儿抽动症3个医案,阐述了辨治感性脑病的临床思路:正确诊断,治本兼顾脑病治气与脑病治脏;控制感性反应症状,治标在于调神养神;正视慢病长疗程,重视心身整体护理;建立个体化方案,跨学科整合论治;根据研究进展,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史光伟  梁永林  苏颖 《中医学报》2020,35(6):1137-1140
"杂气"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疫"的原因,但"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在认识"杂气"的同时要注重"摄生防治"。不仅要注重"三年化疫"的运气学动态规律,更要注重天、人二气的交相变易以及病证"从化"现象。机体"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气化功能失常,太阳少阳太阴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核心。本次"杂气"的核心治法是"开太阳",元阳一升,则湿燥、寒湿及虚实错杂状态皆可迎刃而解,"太阳一开"则六经开阖枢气化功能恢复正常,机体恢复平和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三阴三阳经脉的命名规律,丰富中医学基础理论,从"开阖枢"理论出发,分析其与十二经脉的相关性。三阴经主转输受纳,手、足太阴经为"开",司运化,纳运清气与水谷精微,故肺与脾为太阴经;手、足厥阴经为"阖",司潜藏阴血,使阴血注脉藏肝,故心包与肝为厥阴经;手、足少阴经为"枢",司枢"血",水火二脏交通互济,共为化血之枢纽,故心与肾为少阴经。三阳经主布散排泄,手、足太阳经为"开",主布散,上布津液,下散废液与糟粕,故小肠与膀胱为太阳经;手、足阳明经为"阖",主受纳通降,受水谷而腐熟,降食糜而化糟粕,故大肠与胃为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为"枢",主枢"气",通行诸气,通达阴阳而共为气化之枢纽,故三焦与胆为少阳经。因此,认为"开阖枢"理论与十二经脉联系紧密,深刻影响着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规律与功能协调等方面,该理论应是《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经脉命名规律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玄府理论是指运用开通玄府法治疗玄府失司的疾病,强调的是玄府的上下开阖顺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CIS)、脑出血(ICH)等脑血管病是因脑部微循环发生障碍,气血周流失常,玄府闭塞,神机出入不遂导致。临床从玄府理论入手,解释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并且通过开通玄府法来治疗脑血管病,以期对该病的中医药临床有指导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方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治疗梅尼埃病。通过挖掘《伤寒杂病论》"眩"的方证规律及临床应用,笔者认为梅尼埃病属于《伤寒杂病论》"眩""冒"的范畴;梅尼埃病病机本虚标实,且50岁以下的患者多三阳为患,50岁以上患者多表现为三阴开阖枢失常,这与《灵枢·天年》脏腑盛衰理论相符合;梅尼埃病发病以"阳气不利"为根本,少阳、少阴的枢转,太阴、太阳的温化,厥阴阳明的合阖与眩晕病机紧密不可分;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耳闷、胃肠症状三组主要症状群;病机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气化不利,三焦痰饮停滞,二是阳气升降出入,阴阳转化失职。  相似文献   

14.
关、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历代分歧甚大。本文通过还原其出处经文《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皮部论》的成篇背景,提出关、阖、枢应视为经、络、皮部联系系统的功能模式,其中阳经之气受天阳之气的影响而布散于表,开气门而与天气相通,主外之皮肉筋骨;阴经之气受水谷之气充养,回输腑脏。阴阳经又以关、阖、枢的形式气化相通,构成人身内之脏腑、外之皮肉筋骨与外界沟通之门户。《素问·皮部论》补充了内外邪气按三阴三阳关-阖-枢传变的模式,并为用调经刺络法治疗外经病和脏腑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董氏奇穴传承人杨维杰首次用三阴三阳的气化论阐述"脏腑别通"理论。它是指非表里关系的脏与腑,通过三阴三阳间的开阖枢气化特点使之关联,主要应用在针灸领域。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脏腑气化关系探究"脏腑别通"理论,并在针灸治疗的配穴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阳气、经络、脏腑三个方面解释了少阳为枢的本质:少阳是全身阳气出入的关键,控制着阳气的升降出入;少阳经络循行于居中之位,可通达表里,沟通阴阳;少阳与肝、胆、心包、三焦关系密切,为各脏腑功能运转之关键。又从五脏、气、少阳三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的病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五脏与人体思维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正气亏虚或气机失调均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病机;不论是少阳证症状还是阳气的功能,均能体现出少阳与抑郁症病机的关系。最终得出了抑郁症病机与少阳为枢之间关系密切,基于少阳为枢的理论基础,提出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太阳病,在表证发生的同时,可引起所络之腑气化功能的失常并伤及血分导致出血、瘀血的证候,称为太阳腑证。太阳经脉络属膀胱,经病传播时最早就传向膀胱之腑。又因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故病情进一步发展也要涉及肾。太阳经的经气作用有二:一是在体表的卫外功能,即通过开阖来抗御外邪入侵;二是气化津液,通过膀胱的开阖作用来调节水液代谢。太阳腑证之一是在太阳病时,因气化功能障碍而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现代临床病理学认为,这是肾和泌尿功能受累的表现。太阳腑证之二是伤及血分,见有以出血、瘀血为特征的“血  相似文献   

18.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和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相当出色的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枢”理论相比,不但切合经文原意,而且对阐明三阴三阳生理功能、作用实质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科复杂性疾病多为危重病、慢性病、疑难病等,临床上需要长期的多重用药。针对复杂性疾病的特点,根据脑病病种的具体病机,和法论治,诸法并施,方药相宜,个体化用药,是比较好的临床应对策略。通过肝胆管癌骨髓转移并脑转移、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并病毒性脑膜炎继发性癫痫、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交通性脑积水、遗传性代谢病、舌根鳞癌切除术后迷走神经性呕吐6个医案,阐述了脑科复杂性疾病的和法论治用药特点:脑与奇恒互藏同治,脑与多脏燮理同治,多虚多实与多种亚治法复方以治,气血水火升降出入失调与承制调衡同治,神机轴、经隧、髓系等神经通路疏导平调同治,虚不受补与变通以治。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颈动脉体功能增强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顽固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的共同特征。颈动脉体射频消融技术通过减弱或消除颈动脉体增强的化学反射驱动,有助于恢复自主神经平衡和机体功能障碍,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已成为相关疾病的治疗选择。本文阐述了颈动脉体功能增强所致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所介导的病生理学变化和分子机制以及颈动脉体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