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秦山核电站周围居民核能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调查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能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因素。方法按居住地距秦山核电站核岛的不同距离分6层,选取海盐县、海宁市常住居民男性759人和女性78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支持当地建核电站的占21.9%,认可核电站是安全的占42.3%,认为我国对核辐射知识宣传不充分的占93.3%;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认为核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认为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和认为核电站对家庭影响小的居民更倾向于支持核电站建设;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认为核电站对周围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小、认为当地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强、认为建设核电站对家庭影响小和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居民更倾向于认可核电站安全性。结论性别、教育程度、核电站对周围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当地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主要因素;目前居民对核辐射危险认知度不高,应有针对性地对目标人群开展核辐射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能的认知情况,探讨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的主要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为最终抽样单位,在距福清核电站1号机组0~30km范围的不同距离分4层,选取福清市常住居民男性559人和女性536人,以调查员人户调查和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逐一询问填表调查。结果 核电站周围居民对在当地建核电站持赞成、中立和反对态度的分别占46.9%、37.3%和15.8%,调查对象中,有82.8%的居民希望了解核电站相关信息,87.6%的居民认为政府对核辐射知识宣传不充分。居住距离、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是影响居民对核电接受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正确全面认识核辐射的渴望度高,目前对核电的接受度还处在较低水平,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核电相关知识的普及,并有针对性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相应的核辐射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3.
核电站周围居民核和辐射认知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电站周围居民核辐射认知研究调查方法.方法 介绍了本次调查核电站的确定、调查范围的界定、对象的选择、样本量的计算、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的确定内容.结果 本调查方法为后续开展类似的调查提供了借鉴经验.结论 核电站周围居民核辐射认知调查方法应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的方法来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门核电站区域宁波市居民对一般辐射和核电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容量比例的概率抽取三门核电站毗邻30 km范围区域18~65岁居民1 5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一般辐射知识知晓率为32.30%,核电知识知晓率为12.89%。支持在居住或工作区域建造核电站的占20.13%。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和离核电站距离是影响居民核电认知情况及核能发展态度的重要因素。结论三门核电站毗邻区域宁波居民对核辐射相关知识和核电站建造接受程度普遍不高,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新运行的核电站不同距离范围内居民对核辐射风险认知水平,探讨影响对核电认知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该核电站所在地区50 km范围内外共2017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核电站所在地区核辐射风险认知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52份,在辐射知识认知情况方面,认为在医院做影像检查时受到电离辐射照射、认为不同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同,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核电站认知情况方面,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居民健康有影响、担心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和损害身体健康的比率,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核辐射应急认知情况方面,认为发生核事故时应当服用稳定性碘的正确回答率、对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认可率的比较,50 km范围内的调查结果均高于50 km范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核辐射影响认知情况方面,认为核电站对所在地区环境影响较大、希望了解核电站的相关信息,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核电站周围居民的核辐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核辐射知识的正确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肃省敦煌市高中学生、教师和医务人员对核辐射风险的认知状况,为开展核辐射相关健康教育项目打好基础。方法 2018年7月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核辐射的风险认知状况、专业知识了解情况和居民相关知识了解途径。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550份,其中学生300人,教师50人,医务人员200人。对于10个辐射认知问题的正确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段越高,知晓率越高;教师的认知水平整体高于医务人员和学生;教育程度越高,认知水平越高;城镇居民的认知水平高于乡镇居民。在政府信任度方面,学生、教师和医务人员对中央政府的处理突发核事故的能力信心远高于本地政府;26.33%学生、40%教师、42%医务人员很少能了解到核辐射相关知识,92.67%的学生、94%的教师、98%的医务人员非常希望了解核辐射信息;在获取核辐射知识途径方面,学生、教师和医务人员首选讲座和大型科普展览;最信任的核辐射知识来源信息是专家。结论 调查对象对核与辐射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应该加强相关宣传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大型科普展览进行核辐射宣传和核能科普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与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需求情况,为开展核与辐射相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面对面或自填式问卷方法,调查距核电站圆心30 km范围内的6层环形区域18~65周岁的常住人群核与辐射知识知晓率及需求。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561份,男女比例为1.13∶1。辐射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39.75%,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人群对核与辐射知识有不同的认知(P0.05)。调查对象对核电站安全性认可度为52.23%。核与辐射知识有80.12%的人有需求,有36.33%的人最希望通过电视途经获得。结论目前居民对核与辐射知识了解不够,应加强居民的核与辐射防护卫生科普宣传教育,使核电站周围居民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门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电知识的认知水平,探讨影响因素和居民核电知识需求情况。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按居住地距离核电站的远近将调查对象分成6层,每层选择一定数量的普通居民和代表人士进行调查。结果在1 500名调查对象中,辐射知识知晓率为34.40%,认为核电站安全的占51.60%,支持当地建核电站的占31.93%。有79.80%的人认为很少或不能了解核电站相关知识,有71.27%的人有了解核电站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年人均收入的居民对当地建设核电站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对象普遍关心核电站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对核电和辐射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相应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利于核电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防城港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电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影响居民对核电认知和态度的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和宣传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防城港核电站周围30 km内不同距离区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 003人,认可核电站是安全的受访者仅占23.7%。不担心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受访者为10.8%,而担心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的受访者高达61.4%。支持国家增加建设核电站的受访者仅占23.7%,支持当地建核电站的受访者也仅占20.2%。42.0%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电视获得相关信息,受访者最相信的人群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56.9%)。结论防城港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电的安全性认知度不高,多持反对建设核电站的态度,应有针对性地对周围居民开展核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核电厂周围人群核电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核电站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田湾核电站周围30公里内的居民共计12645人,调查内容包括核电的能源特点、核电站的安全性及核电事故的可能后果等。数据录入的软件环境为Epidata。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分为16.46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距离以及居住年限是影响公众对核电认知的主要因素。居民对核电的关注度曲线与其距核电站的距离呈正置的"U"型关系。结论 核电的公众认知度较低。公众对核电的正确认知不足,存在夸大核电危害和无视核电可能危险的两种倾向。普及核电相关知识对提高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三门核电站宁海区域居民对核电的认知和态度,为采取相应干预和宣传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按照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选取宁海县三门湾区域距离三门核电站30 km范围内7个乡镇的年龄在18~65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辐射知识知晓率为34.76%,核电知识知晓率为14.29%,意见代表人群的知晓率高于一般人群;认为核电站安全的占26.87%,支持在本辖区建设核电站的占17.82%;74.83%的被调查对象想了解核电相关信息。结论 宁海县三门湾经济区域居民辐射和核电知识知晓率较低,对核电站建设的正向态度低,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目标人群辐射核电认知方面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官兵对核辐射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核辐射认知构成、核辐射认知途径和信任程度组成的量表对296官兵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年龄、兵源地、军龄和文化程度的调查官兵对核辐射认知情况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不同途径获得核辐射知识的信任程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官兵对核辐射知识情况认知差异较大,核辐射认知情况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军医和战友朋友口头宣传,部队卫生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核辐射知识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3.
核电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经济、负荷因子高和调控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核电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防范措施非常严密[1].秦山核电站地处嘉兴市海盐县,是我国大陆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为了解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电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于2012年7月对秦山核电站所在区域30km范围内的5个乡镇居民开展了核电知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核企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影响公众对核电站认知和态度的因素。方法按照居住地距某核企的距离,将调查对象分为6层:0~,5~,10~,15~,20~,25~30 km。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某核企周围30 km的居民1 112人。调查问卷共46个问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辐射认识的了解,对核企业的态度;对核电站的认识;对核事故的应急等信息。用顺序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核与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6.10%,对核电站的安全性认可度为46.76%;对本地区建设核电站有44.06%表示反对,仅15.47%表示赞成。调查对象中92.90%认为针对核与辐射的科普宣传少或一般,认为宣传多的只占6.65%。文化程度、职业对核与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知晓率方面,男女无差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性别、家庭年收入、距离、职业等各类人群中对核电站安全性的认可度一定的差距。66.82%的调查对象认为平时很少获得核与辐射等科普知识。在获取相关知识方面,调查对象最希望获取途径为通过电视(42.99%)了解,最相信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核安全专家(72.30%)的说法。结论文化程度、男性、地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影响核电站认知的正向态度,核电站对健康的影响、对居民的影响、对个人家庭的影响是影响核电站认知的负向态度。这些因素影响了民众对核电站建设的认可。摸清这些因素,有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有目的的开展核与辐射的宣传,为科学有效应对核与辐射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依据,促进广元核能和辐射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电站的运行对其周围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对我国在运行的浙江泰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在核电站运行前后的健康状况(包括居民核电认知、核焦虑状况、居民期望寿命、死因分析、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儿童健康状况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等)进行综述.结果认为目前我国各核电站的正常运行没有对周围人群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未发现异常的疾病流行及变动.同时提出在我国核电事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健康监测网络,获得核电站从选址至退役多个时期周围人群健康水平基础性国情资料,是做好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在校学生和教师对核辐射的认知水平,探讨可能影响核辐射认知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共47个问题,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对辐射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集1937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学生1038人,教师899人。在10道核辐射认知问题中,教师和学生正确回答核辐射认知问题的数目分别为7.58个和6.61个,教师的认知水平高于学生(t=-10.93,P<0.05);男性和女性正确回答的数目分别为7.38个和6.80个,男性的核辐射认知水平高于女性(t=6.30,P<0.05)。受访者中72.06%学生和85.21%教师希望接受核辐射宣教,受访者最信任专家的意见,接收度高的宣教途径是电视和互联网。结论 应当加强学生的核辐射知识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采用接受度高的形式加强对公众的核与辐射知识的科普宣传,可能促进核与辐射认知的提高和核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暨南大学学生核辐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为开展大学生核辐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便利抽样抽取的866名暨南大学学生进行核辐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关于核辐射知识得分较低,为( 12.36±3.77)分,且不同生源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招生得分高于外招生;不同专业学生对核相关职业及核项目态度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6.4%的学生愿意从事核辐射相关工作,仅29.0%关注生活中的核辐射;76.9%的大学生愿意获得更多的核辐射知识,大学生核辐射知识来源于网络的占88.8%,大学生认为多种途径获得的核辐射知识可信.结论 大学生对核辐射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有关部门应加强大学生核辐射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健康教育途径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预防并有效应对核辐射污染及恐怖事件。方法 对喀什地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核辐射认知健康状况。结果 居民对有关核知识掌握甚少,当地专业力量薄弱。结论 应加强辐射防护宣传和专业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医学求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口岸卫生控制》2011,(2):21-21
核能发电是目前核能和平利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对人们并不构成任何危险。在我国,国家核安全法规要求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年辐射剂量不得超过0.25毫希,而核电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阳江与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居民住宅及饮食结构等基本情况,为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日常监测及一旦核事故后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取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核电站周围住户,对户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住宅类型结构、饮用水、牛奶和时令蔬菜食用频次等。结果 阳江核电站周围居民住宅以二层及以上楼房为主,红沿河核电站以一层平房和坡顶瓦房为主;两核电站周围住宅墙体材料前三位均依次为砖、石料和混凝土;阳江与红沿河核电站周围住宅窗户遮挡物分别以单层玻璃和双层玻璃为主;居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浅井水和自来水;牛奶来源于外地包装好的成品;阳江核电站周围居民食用来自本地生产的蔬菜前五位依次是小白菜、节瓜、豆角、通菜、青瓜,红沿河核电站周围依次是大白菜、韭菜、芹菜、小白菜、菠菜。结论 因气候及习惯等因素致两核电站周围居民住宅及饮食差异,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居民饮食和住宅结构具体特点,在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制定实施科学的用于放射性核素监测的日常及事故时食品采集方案,在一旦核事故时指导居民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隐蔽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