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臀肌功能重建术52例报告枣庄市北坦医院骨科(277500)王慎阳,秦琪,李子祥我院自1983年采用骶棘肌移位代臀大肌,腹外斜肌代臀中肌,骶棘肌筋膜与股骨大转子的联合手术,重建臀肌功能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7例,女1...  相似文献   

2.
臀肌瘫痪是儿麻后遗症常见的病废,臀肌重建术式颇多,骶棘肌十阔筋膜条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利用髂肋肌或远隔距离的背阔肌代臀肌术也有报道。从臀大肌的力学作用来看,无沦哪一种单一肌的移位,很难替代肌力强的臀肌稳定髋关节及后伸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臀肌重  相似文献   

3.
儿麻后遗臀肌瘫痪的患者中,重建臀肌功能对加强髋部的稳定性及下肢站立、行走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传统的Ober术由于单肌力量不足,重建后的臀肌难以达到Ⅱ级以上肌力。自1989年以来,我们创用了骶棘肌与部分背阔肌并腱代臀肌术,经64例临床观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董清平  刘昱  董华 《中国骨伤》1999,12(2):39-40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发现合并同一节段棘间韧带损伤者,我们采用切除上下部分棘突和椎板,髓核摘出术;若合并有神经根管狭窄者切除部分上下椎小关节。椎间盘切除方法与国内外学者介绍基本一致。但同时行骶棘肌代棘间韧带重建术,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5.
在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臀肌瘫疾病例中,临床上虽有多种臀肌功能重建术式,但各有利弊和适应证,仍常缺乏理想的替代肌动力来源。如腹外斜肌代臀肌,则失去替代股四头肌瘫的机会;背阔肌整块转位,则其本身原功能丧失。笔者带着增加替代臀肌来源及又不使替代肌完全丧失原自身功能的愿望,通过尸解设计,应用显微外科解剖知识创用背阔肌下斜部与腰髂肋肌联合代臀肌的新术式以重建臀肌功能,经5例病人术后随访1年,取得良好疗效。文中介绍了显微外科解剖及术式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使剖宫产产妇术后肠功能早恢复、早进正常饮食,利于产妇康复和新生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57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除行常规护理,从术后24 h开始服用驱风合剂;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36 h内排气率为94.40%,术后腹胀率0.84%;对照组36 h内排气率50%,术后腹胀率16%。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术后24 h始口服驱风合剂,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尽早肛门排气,减轻腹胀不适,加强饮食营养,及时弥补产妇体内能量和物质的损失,提高哺乳质量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60岁,农民。因车祸致特重型脑外伤入院,CT扫描示广泛脑挫伤,脑内多发性小血肿,昏迷近月余,继发骶部褥疮,面积为12om×13cm,创面感染严重,骶棘肌、双侧臀肌和骶髂骨外露,并大片坏死,同时合并骶髂骨骨髓炎。于褥疮形成后二月行修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8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得6~24个月随访,术后伤椎得到良好复位,2例术后出现短期腰背痛,经理疗药疗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经骶棘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脊柱背部软组织解剖结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单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后骶棘肌疝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研究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450腰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后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疗效及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腰椎板切除内固定术,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行腰椎板切除内固定的手术患者15例发生骶棘肌疝,2010年8月至2014年11月行腰椎板切除内固定术的患者无一例出现骶棘肌疝。15例患者通过佩戴腰围和局部理疗、针灸等对症治疗,腰部疼痛及腰部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结论术中减少剥离范围,尽量保留棘突,重建筋膜、肌肉的附着点。可恢复韧带-筋肉复合体的完整性,可有效防止腰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后骶棘肌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81年6月~1987年9月对脊髓灰质炎后遗臀肌麻痹,应用改良骶棘肌重建臀肌功能63例,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8~29岁,平均16.3岁。采用患侧腰骶部“L”形切口,切取舌状的骶辣肌瓣,与游离的臀大、中肌肌束行端端缝合。术后随访34~72个月,平均38个月,总优良率为81.0%。本手术的优点为操作简单、力传递直接、中途消耗少,替代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传统的骶棘肌游离法进行比较,探讨骶棘肌复位缝合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对303例患者行保留棘突腰椎后路手术,男181例,女128例;年龄18~82岁,平均38.6岁;按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及骨折节段分别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半椎板切除髓核完全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单一节段骨折固定及2个节段骨折固定4种方法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切口关闭随机采用2种方法:骶棘肌复位缝合法(骶棘肌复位组158例)和骶棘肌游离法(骶棘肌游离组145例).记录患者术后24、48h内引流血量、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数及拆线时间,根据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计算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骶棘肌复位组24、48 h切口引流血量低于骶棘肌游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髓核摘除术、单一节段骨折、2个节段骨折的骶棘肌复位组的48 h血红蛋白丢失率低于骶棘肌游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棘肌复位组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于骶棘肌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线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保留棘突的腰椎后路手术切口缝合中,与骶棘肌游离法比较,采用骶棘肌复位缝合法能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是一种良好的缝合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suture with sacrospinal muscle reposition and conventional suture with sacrospinal muscle floating in posterior lumbar surgery without removal of the spinous process. Methods Between July 2005 and July 2010,303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lumbar operations without removal of the spinous process.They were 181 men and 122 women,aged from 18 to 82years (mean,38.6 years) .The 2 methods of suture were randomly adopted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surgery.Suture with sacrospinal muscle reposition was used in 158 cases and conventional suture with sacrospinal muscle floating in 145 cases.The drainage volumes at 24 and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malunion rates,and time for removal of stitches were recorded and loss of hemoglobin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hemoglobin cou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All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SPSS11.0 softwar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2 suture method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sutures in drainage volumes at 24 and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hemoglobin loss at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 in most cases,and malunion rate (P<0.05),indicating the reposition suture was superior to the floating sutur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ime for removal of stitches between the 2 methods(P>0.05) . Conclusion In posterior lumbar surgery not to remove the spinous process,suture with sacrospinal muscle reposition may be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suture with sacrospinal muscle floating.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5年以来,应用国产碳纤维手术88例,失败9例,占10.2%,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5~22岁;代股四头肌3例,骶棘肌代臀肌6例;碳纤维材料系选用安徽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制作的碳纤维绳,型号有40k、20k、16k、10k,术前均用75%酒精浸泡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性矫治手术治疗麻痹性髋关节失稳的效果。方法 术前、术后摄X线片测量髋臼深度、倾斜度、股骨头包容程度及前倾角、颈干角;并根据病理改变分类,选择手术,轻度采用骨盆截骨延长术,中度采用骨盆截骨延长加盖成形术,重度采用髂骨截骨及股骨转子间截骨联合手术。骨性手术同时辅以骶棘肌代臀肌或腹外斜肌代臀中肌的肌力重建。结果 42例经21~43个月随访,X线片示全部骨性愈合,术前术后髋臼深度和髋臼角变化有显著性差异,髋关节稳定,髋部有力。结论 根据X线片测量并按病理改变分类选择手术方法,在综合性矫治术中骨性与肌性手术同时施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行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及腰椎结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腰椎骨折及腰椎结核40例均采用微创小切口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明显的腰背痛症状,X线片显示螺钉均准确通过椎弓根。结论由于该手术入路为经肌间隙入路,有效避免了骶棘肌的广泛剥离,具有路径短,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骨盆环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骶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一)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慢性腰腿痛是骶骨肿瘤的主要症状。脊索瘤、骨巨细胞瘤和其他良性骨肿瘤发病缓慢,经常被误诊而按慢性下腰痛治疗,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做手术者也不罕见。有些骶骨良性肿瘤症状轻微,偶然摄X线片时才发现。由于骶骨位于盆腔的后方,表面被肥大的臀肌和骶棘肌所覆盖,慢性肿大的包块,临床不易发现。肛门指诊常能较容易地发现骶骨肿瘤。有时肿瘤位于上部骶骨而触摸不到,只有肿瘤向后突出破入臀肌、骶棘肌甚至皮下时才被发现。肿瘤向前生长占据盆腔,则出现大、小便困难或梗阻。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8例行走时下肢呈内旋步态。认为畸形形成主要是下肢以内旋的代偿位置来弥补髋、膝关节的不稳,也是肢体生物力学自行调整的结果。分析了形成畸形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几种不同情况应相应地采用改、良骶棘肌代臀肌术、股骨髁上后倾角截骨术、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或联合手术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骶前游离直肠偶可发生骶前静脉丛或骶骨体静脉破裂 ,招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骶前出血的止血方法有很多种 ,但效果不一。作者使用腹直肌填塞法成功治疗 2例骶前大出血而无并发症出现。  例 1 ,女 ,48岁 ,因溃疡性结肠炎行全结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中发生骶前静脉大出血。指压、缝扎、暂时填压不能有控制出血。于是游离一块 4cm× 2 cm× 1 cm大小的腹直肌 ,通过缝合于出血点两侧骶前组织的 2根可吸收缝线 ,将腹直肌结扎填塞于出血处 ,止血成功。  例 2 ,男 ,76岁 ,因巨大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同样发生骶前静脉大出血 ,多种…  相似文献   

18.
病例女,21岁。因中上腹疼痛10d入院。无明显诱因发作,呈持续性绞痛,进行性加重,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腹胀,蜷曲位可缓解。在外自服中药疼痛稍减。既往无类似腹痛发作。查体:一般检查无异常,腹平,脐周、右上腹轻微深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区叩痛阳性,肠鸣音正常。化验:血白细  相似文献   

19.
女,68岁。5年前开始无任何诱因反复左腰腹绞痛,恶心,呕吐伴同侧下肢疼痛、麻木,平均15~30天发作一次。曾被诊断为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疼,腹痛待查等。末次发作以左肾绞痛收入院。查体:急性痛苦面容,消瘦。腹平坦,未见包块及肠形。左下腹压痛,左下肢抬举痛。尿常规正常。经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3日后出现右下腹绞痛伴右大腿内侧及膝部放射痛。腹胀,不排便,肠形明显,右下腹压痛。X 线透视见肠梗阻。第四日排黑便3次后症状减轻。但仍有右下腹及右下肢痛。疑为右闭孔疝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双侧闭孔疝,无肠坏死,左侧闭孔可通过拇指尖,有疝囊,行双侧闭孔疝修补。术后下肢疼痛消失,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行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侧前方减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侧前方减压的新入路。方法:利用胸腰段的解剖关系设计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段脊柱侧前方减压术。结果:临床应用12例,手术时间1~1.5h,从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出血40~60ml。此入路不切断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及膈肌,不会伤及胸膜等。随访3~6个月,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行胸腰段脊柱侧前前方减压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既能充分减压,又能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还可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胸膜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