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血透室的护理安全风险及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和落实医院规章制度,明确护士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保护措施,包括停电、供水和水质异常等应急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加强医疗法规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加强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的预防和监测。做好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完善血透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消毒和维护。  相似文献   

2.
夏丽平 《吉林医学》2013,(33):7095-7095
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5例,血液透析治疗共计5460次,对常见的血液透析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及技术培训,对血液透析室进行感染控制等有效的避免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结果:经过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35例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安全相关事故。结论: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的21例患者,共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400次,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常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并为其提供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加强该科室的感染控制等,以使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有效避免。结果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本组研究全部患者均没有发生任何护理安全事故。结论风险管理使血液透析护理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且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赵淑兰 《包头医学》2013,37(1):64+55
目的:探讨ICU护理人员明确职责的方法 ,保证ICU护理工作质量,为病人提供持续加强性的护理及措施,以使病人的病情恢复稳定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维持病人的最佳健康状态。方法:总结2009~2012年明确各班次职责做法,采用岗位职责书面化、不交叉重复、让员工清楚知道个人职责、培养员工责任意识、制定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等方法,使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结果:ICU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和谐协作,共同完成团队职责,确保了护理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结论:岗位职责的明确,是优质、高效、安全完成ICU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岗位职责书面化、让员工清楚知道个人职责、团队职责、制定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等做法值的鉴借。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为了有效回避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明确护理风险职责,制订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结果: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结论: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地预防了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对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对于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来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有病人自身因素以及护理因素,而通过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结论加强对血液透析病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的分析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概率,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房搬迁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与护理人员安全。方法:通过充分评估病房搬迁中的护理风险,制定风险管理预案,明确职责,培训护理人员风险防范和抗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细化转运流程。结果:共用6小时40分钟完成六层新大楼搬迁工作,将91例患者(包括15例危重患者)、30余台精密贵重仪器转运至新病区,无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在病房搬迁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确保病房整体顺利搬迁。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作为血透室的护理管理者必须提高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实行血液透析室专科培训准入制度,规范管理,制订专科风险项目的 防范应急预案,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实行血液透析全过程监控的风险管理,这对保证病人安全,避免护理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天霞 《海南医学》2010,21(23):137-13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微量泵的风险管理,制定措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识别、评估、分析500例微量泵使用者中的43例护理风险,制定系列措施如: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完善微量泵管理体系;加强监测与评价等。结果实施微量泵风险管理1年来,相关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论微量泵的风险管理保证了微量泵正确、安全、有效地使用,保障了病人安全,进行微量泵的风险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对照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入院患者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建立护理风险的评估体系、预警标准和防范措施,落实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程序及制度、建立各种护理风险评估表及上报制度、培训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而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至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艳  王莉 《中外健康文摘》2012,(38):340-342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策略,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常见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到了护理零投诉,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门诊输液室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及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环境、药物、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改善服务流程,护患共同参与实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Z 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提高她们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意识本身是存在的,通过对其管理及对措施的有效落实,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此项工作,能提高护理内在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齐桂英 《包头医学》2014,38(4):251-251
目的:探讨如何为病人提供一个避免伤害的安全医疗环境.方法:对2012~2013年综合内科病区1243例住院病人安全需要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3病人无意外伤害,如跌倒、坠床、烫伤、自伤、感染等.结论:保证患者安全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为病人营造避免伤害医疗环境,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为老年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识别与分析老年病房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提高。结论应加强识别老年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在血液透析中实施护理安全和相关的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患者共计144例(总计治疗2087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找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风险,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和风险管理措施,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透析安全性。结果在收治的全部患者中,发生跌倒患者有1例,占0.007%,出现脱针情况的患者有4例,占0.028%。全部患者经过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之后,全年无用药错误事件,无感染性疾病发生,患者的满意度显著升高,没有出现相关的医患纠纷,也未出现护理安全责任事故。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显著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持续质量改进。结果:住院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至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对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收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护理措施研究对象,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普通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指导,对不同护理模式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方法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对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集束化管理,可以比较好的控制住感染的发生率,适当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避免发生提前拔管的事件,护理研究的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邦翠 《西部医学》2006,18(3):380-381
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的认识,规范护理行为,降低高风险科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从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与常规、操作流程,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监测,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环节监控及防范措施,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通过创建百姓放心医院,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水平,完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明确各级、各班护理人员职责及工作日程,制订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计划,创特色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果:住院病人及出院病人满意率均在95%以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无护理纠纷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对护理质量和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