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3,(9):1184-1186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点滴对老年患者、腹膜后手术患者以及晚期膀胱肿瘤行转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直肠点滴配合西药治疗9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无并发症、术前症状减退时间)。结果:中药直肠点滴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97.83%,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中药直肠点滴保留灌肠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前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腹膜后手术患者以及晚期膀胱肿瘤行转流术后病人采用中药直肠保留灌肠治疗,除可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期外,尚可防止或减少某些术后并发症,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怎样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和缓解率尤为重要,临床上治疗肿瘤仍提倡综合治疗,然而放疗和化疗通常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可是恰恰是放化疗最容易损伤机体的正气,特别是损伤脾肾,引起脾肾功能失调,而成为肿瘤治疗的障碍。笔者  相似文献   

3.
孙桂芝教授治疗肿瘤攻补兼施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桂芝教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40余年,诊治肿瘤患者50余万人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正虚邪实是肿瘤的主要病机,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全身虚,局部实,故在治疗上以攻补兼施为总则,具体笔者总结为24个字:"中西结合,病证结合,分期治疗,经方为主,随症加味,善用药对"。  相似文献   

4.
<正>肿瘤相关并发症是肿瘤本身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是造成肿瘤患者痛苦、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我国有将近80%的患者发现肿瘤时已经是中晚期,中晚期肿瘤患者疾病并发症较多,治疗难度大,同时放化疗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这就造成肿瘤相关并发症的治疗难度大、周期长。  相似文献   

5.
钱伯文运用攻补兼施治疗肿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伯文教授以擅治肿瘤著称。他对于肿瘤的治疗,主张从调整整体着手,充分发挥正气的抗癌作用。善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而攻不伤正,补不碍邪。钱老常说: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是治疗肿瘤取得成效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术后应用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10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一般治疗、病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术后加用补中益气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术后应用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可明显减少老年患者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对肿瘤的治疗方法不断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治疗副作用也增多,给病人造成了一定的痛苦。笔者针对肿瘤的放疗后副反应,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简介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2~60岁,病...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刊》2008,26(3):666
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首届肿瘤并发症介入治疗学术研究会”上,专家指出,约有80%-90%的病人死于肿瘤并发症,而非肿瘤本身。与会专家提出,肿瘤并发症应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并发症对患者生命的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医诊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殖性肿瘤是较为惰性的血液系统肿瘤,西医治疗以减轻肿瘤负荷、防治并发症为主,除CML外均缺乏特异性的疗法,而JAK2V617F抑制剂的临床研究为MPN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提供了希望。中医在MPN的治疗中可以发挥其优势,起到辅助西药降低肿瘤负荷,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稳定性的作用,为临床MP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通过规则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目前也不是问题。但因病程长,肺功能减损,严重的感染及并发症,未及时合理用药或间断治疗,以及反复的感染给肺心病的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对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积极地治疗并发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及防止本病的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肺心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了有效的抗生素加参麦针,补钾,利尿治疗本病收到一定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补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 73例DKA患者分为补碱组和未补碱组,比较2组治疗前血糖、血浆渗透压、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pH以及治疗后治愈率和病死率。结果 补碱组治疗前的血糖、血浆渗透压和治疗后病死率高于未补碱组(P <0 .0 5 ) ,而治疗前CO2 -CP水平、pH和治疗后治愈率明显低于未补碱组。所有补碱者均合并严重并发症。结论 DKA患者轻度酸中毒可不补碱,严重酸中毒可予补碱,但补碱同时应积极治疗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采用补中益气汤对骨科手术后出现气虚发热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来我院就诊的84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气虚发热的临床骨科患者确诊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A组患者理想,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汤对骨科手术后出现气虚发热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具有见效快、治疗彻底、无并发症等一系列优点,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恶性肿瘤因于寒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雪强  陈信义  唐勇 《中医杂志》2004,45(12):948-949
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补虚扶正是临床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早期肿瘤多清热解毒,早中期多活血化瘀,晚期则人体正气耗损,采取补虚扶正之法.但是传统的关于肿瘤"因寒而生"的中医理论却往往被所忽视.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 ,特别是经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后 ,元气大伤 ,免疫功能往往减退 ,常呈现气虚、气阴两虚等证 ,笔者用元补合剂对 10 3例肿瘤虚证患者进行治疗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 3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73例 ,女 30例 ;年龄 4 0岁以下 14例 ,4 0~ 50岁 17例 ,50 ~ 60岁 2 5例 ,60 ~ 69岁 4 7例 ,平均 54.4 6± 11.32岁。肿瘤分布 :肺癌4 4例 ,鼻咽癌 9例 ,胃癌 2 2例 ,食道癌 5例 ,肝癌 6例 ,淋巴癌 8例 ,其它 9例。全部病例均经西医肿瘤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订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断规范”)明确诊断 ,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5月接受治疗的91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半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介绍经方治疗腹部肿瘤所致便秘、肿瘤所致腹水和肠癌所致不完全肠梗阻的验案3则,肯定经方在肿瘤并发症治疗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莹雯教授在治疗肿瘤常见并发症方面经验丰富,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导了综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路和方法——"抑癌扶正平衡疗法",其核心思想为,"扶助正气,抑制肿瘤,平衡阴阳,调整机体内环境,激发自身免疫力"。以癌性发热、便秘、癌性腹水等肿瘤常见并发症为例总结其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月接受治疗的91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半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半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髂内动脉插管灌注抗肿瘤药物治疗妇科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妇科肿瘤患者经髂内动脉插管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和饮食指导工作。结果 30例患者治疗成功,无并发症。结论髂内动脉插管灌注抗肿瘤药物治疗妇科肿瘤全程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