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的患者5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缓解风湿免疫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8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n=40,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等级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在睡眠等级和疼痛评分上都取得比对照组更好的结果,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个性化疼痛护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数字评分法(NRS)所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静 《大家健康》2016,(5):280-281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患者1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以及患者疼痛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满意度与疼痛感比较数据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的患者康复情况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2~10月收治的400例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入院后发放个性化需求调查表,住院期间按照其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结果 对照组200例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47例,满意43例,不满意10例;实验组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88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两组满意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起到了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患者1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以及患者疼痛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满意度与疼痛感比较数据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的患者康复情况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张留静 《中外医疗》2016,(7):127-129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风湿免疫科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6月整群选择该院风湿免疫科9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减低风湿免疫科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对风湿患者疼痛与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该院所接收风湿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达97.8%,显著高于对照组(79.6%,P0.05)。结论:风湿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其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由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实验组非常满意21例,较满意10例,满意6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4.87%;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较满意9例,满意5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率为71.79%。实验组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风湿免疫科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住院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0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61.33%),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3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7.33%),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