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TBMN的患者,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28例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6例血尿合并有少量蛋白尿,4例少量血尿合并有中等量蛋白尿,4例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肾组织光学显微镜检:42例患者中17例表现为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11例为局灶肾小球系膜增生,5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8例为肾小球轻微病变,1例为肾小球局灶硬化.免疫荧光检查:26例患者免疫荧光阴性,14例IgM±~+,2例IgM++.电子显微镜下42例患者肾小球基底膜均弥漫性变薄,厚度均<250 nm.血尿、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0.98,P<0.01)结论 TBMN临床上多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也可伴蛋白尿,少数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确诊有赖于肾活检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的测定,研究TBMN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后发现,其血尿、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负相关,而病程、红细胞变形率与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来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6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中,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4例(25%),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50%),硬皮病肾危象1例(6.25%),间质性肾炎1例(6.25%),狼疮性肾炎2例(12.5%)。16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其次为蛋白尿伴血尿。肾脏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者15例(93.75%),肾小管间质疾病1例(6.25%)。结论: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年龄较轻,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肾脏结构多数异常;肾脏病理改变以增生硬化性肾小球病变为主。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差,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4.
<正>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起病急,有血尿、蛋白尿等;而慢性肾炎临床上可表现多种多样,自无症状的蛋白尿到明显的肉眼血尿,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尿毒症。为了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59例急性、慢性肾炎的病人,同时做~(131)I-OIH肾图及尿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β_2-微球蛋白(β_2-MG),简称尿三蛋白,进行放免测定(RIA),来评价肾炎患者的肾功能。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5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均临床确诊者。54例慢性肾炎患者:男30例,女24例。 2.方法:~(125)I-β_2-MG试剂盒由中国同位  相似文献   

5.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及其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蛋白质分子量不同,分离尿液中各种蛋白质成分以判断肾脏损伤程度及部位。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SDS-AGE)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技术.对75例肾脏疾病患者尿液进行电泳分析。结果:75例尿蛋白电泳显示20例为生理性蛋白尿.41例为肾小球性蛋白尿,4例为肾小管性蛋白尿.10例为混合性蛋白尿。其中23例同时做肾活检,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2例,狼疮性肾小球肾炎1例,狼疮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管间质损伤1例.IgA肾炎4例,SDS-AGE与肾活检结果基本相符。结论:SDS-AGE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肾脏损伤部位分析、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价值。该法具有取材简便、敏感性高、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33例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进行临床与病理改变关系的分析.结果 单纯性血尿12例,单纯性蛋白尿4例,蛋白尿伴血尿17例.病理改变示IgA肾病(IgAN)15例占45.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11例占33.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7例占21.2%.蛋白尿伴血尿组中有IgAN 12例占70.6%(12/17),主要表现为中重度IgAN(Lee氏分级Ⅲ级及以上).结论 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肾活检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改变,其中以IgAN及MsPGN为主.蛋白尿伴血尿组中IgAN的发生率最高,病理改变最重,大多为中重度IgAN及FSGS.肾活检时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病理改变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0g/d)患者104例,均行肾穿刺活检,分析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其肾脏病理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14例(13%),单纯血尿31例(30%),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59例(57%);病理表现为IgA肾病63例(60%),系膜增殖性肾炎20例(23%),轻微病变15例(14%),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6例(3%).病变偏重组以血尿并蛋白尿居多,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蛋白尿是无症状肾小球肾炎病理损伤偏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3,95%CI:0.278~0.846,P=0.008).蛋白尿程度增加,其病理损伤偏重的危险性亦增加.结论: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患者病理改变并非都轻,以IgA肾病多见,血尿并蛋白尿患者病理病变偏重,轻度蛋白尿也和病理损伤明显相关.及时采取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偏重病理病变并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綦江区人民医院疥疮患者并随访,通过肾脏专科检查明确是否有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并将患者分为单纯疥疮组(A组)和肾小球肾炎组(B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初期一般临床指标和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及C4、免疫球蛋白、TNF-α、IL-6、IL-1p及IL-18的差异,同时收集并比较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痊愈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76例疥疮患者中有16例发生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轻、中度蛋白尿,经积极治疗疥疮后有12例患者在疥疮治愈2~6个月后肾损伤表现完全消失.B组患者较A组血清CRP、IgG、TNF-α、IL-6和IL-18显著升高,血清C3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临床治愈的疥疮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病情治愈后血清IgG、hs-CRP、TNF-α、IL-6和IL-18显著降低,血清C3明显升高,与发病初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疥疮相关性肾炎大多预后良好,其发生与疥螨感染诱发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是造成终末期肾衰的重 要原因,对于蛋白尿较多且伴血糖升高的慢性肾小 球肾炎患者,激素治疗较为困难.临床已有应用维 甲酸治疗肾脏疾病的报告[1].近年来我院用维甲酸 治疗伴有血糖升高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取得较好 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C_1抑制物的遗传缺陷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的基本特征。因C_1抑制物缺乏所致补体过度活化可引起肾脏疾患。本院大约有10%的HAE病例合并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本文报告一个HAE家系,在四代中发现14名患者,其中2例于数年前死于喉水肿。存活的12例中,有3例发生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1例做了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母患HAE并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其表兄患HAE伴蛋白尿及管型尿。HAE的发作可加重肾脏疾患,故应予以长疗程的丹那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蛋白尿患者肾脏病理特点,为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56例蛋白尿住院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术,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对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病占82.14%,继发性肾小球病占17.86%,无小管间质性病变.原发性肾小球病中,轻微病变发病率最高15例(32.61%),继发性肾小球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最多,为7例(70.0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病仍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肾小球轻微病变最为常见,IgA肾病位居第二.继发性肾小球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多见,其他少见的肾脏病如肾淀粉样变等也有检出.  相似文献   

12.
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单纯性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倍剂量的雷公藤多甙 (TWH)治疗单纯性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15例单纯蛋白尿患者〔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 (Ms PGN) ,4例 Ig A肾病 (Ig AGN ) ,1例微小病变性肾炎 (MCGN) ,3例无肾活检资料〕均服用 TWH 2 mg/ (kg· d) 4周 ,观察蛋白尿变化及副反应。结果  10例表现为选择性蛋白尿的患者完全缓解或好转 ,总有效率为 6 6 .7% ,其中 Ms PGN完全缓解 3例 ,好转 3例 ;Ig AGN完全缓解 2例 ;MCGN完全缓解 1例 ;无肾活检资料患者完全缓解 1例 ,其 TWH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 85 .7% ,5 0 .0 % ,10 0 %和 33.3%。5例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的患者无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双倍剂量的 TWH,消化道反应和肝脏损害的副作用轻微 ,无一例出现严重白细胞减少。结论 双倍剂量的 TWH对表现为选择性蛋白尿的、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特点的单纯蛋白尿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肾脏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显示,在确诊的23例IE患儿中,伴肾损害6例(26%).肾损害表现为无症状镜下血尿1例、无症状蛋白尿1例、急性肾炎综合征4例;其中急性肾损伤3例,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急性心力衰竭.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合并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损害组血清C3下降率显著高于不伴肾损害组(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好转出院,肾损害组与不伴肾损害组的住院时问分别是(39.2±15.2)d、(34.9±19.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童IE合并肾损害较为常见;在有效控制感染后,多数患儿肾损害恢复正常,伴急性肾损伤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观察。方法将30例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肾炎康复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片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慢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伴高血压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0例,给予缬沙坦常规剂量用药;研究组共30例,给予缬沙坦高剂量用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用药半年后两组的SBP、DBP等血压指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用药半年后研究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较用药前及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用药半年后参考组患者的GFR指标较用药前及研究组显著下降,Scr指标显著上升(P0.05),而研究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患者采用高剂量缬沙坦用药可发挥更优秀的降蛋白尿效果,且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5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的分成2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治疗,研究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尿蛋白数值等指标变化情况都有所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肥胖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观察及测量肾小球垂直直径。结果 3例肥胖相关性肾炎患者均存在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镜检可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 肥胖相关性肾炎属少见肾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肥胖相关性肾炎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及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岁以下患者92例(86.8%),为发病的高峰年龄;农村76例(71.7%),为发病的高峰地区;蛋白尿97例(91.5%),浮肿96例(90.6%);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56例(52.8%);镜下血尿52例(49.1%),较少的表现为尿沉渣(4.7%);腰酸、腰痛2例(1.9%).经分析显示,2月份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在10岁以下儿童中最为常见;且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为2月份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肾脏病理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1例,行肾穿刺活检术,分析肾脏病理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51例(42.15%),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0.g/d)70例(57.85%);病理表现为Ig A肾病56例(46.28%),非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8例(31.41%),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1例(9.10%),轻微病变9例(7.44%).Ig M肾病4例(3.3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例(2.48%).肾小球病理评分:0级为3例(2.48%),1级75例(61.98%),2级38例(31.41%),3级5例(4.13%);肾小管病理评分:0级4例(3.31%),1级69例(57.02%),2级41例(33.89%),3级7例(5.78%).单纯血尿组其肾小球及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均低于血尿并蛋白尿组(P<0.05).结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理改变多样,以Ig A肾病多见,其病理改变并非都轻:血尿程度和病理改变程度无相关,轻度蛋白尿和病理损害明显相关;及时行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偏重病理改变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所造成的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对此要进行比较进行探讨。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大约占同时期住院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患儿总数比例的18.6%和3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合并肾炎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但对蛋白尿持续时间、性别与原发性肾病来说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儿童支原体感染先关性的肾小球肾炎临床的表现比较多,可以根据肾小球肾炎的轻重不同来选择,也可以是为慢性的肾病综合征或是迁延性肾小球肾炎;儿童支原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通过临床经验比较轻,没有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