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肿瘤直径1~5cm,术后病理报告ER(-)、PR(-)、Her-2(-).Ri-67:>40%(+)15例,余5例阳性率为10%~30%.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4例(70%);CK5/6(+)及CK15(+)18例(90%),另2例CK5/6(+)CK15(-).20例患者术后均行TA方案辅助化疗,其中2例行TA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3例患者术后1年半内死亡,9例患者术后1~2年出现复发及转移,2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年内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是复发转移快、死亡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的恶性肿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能对延缓复发有益.  相似文献   

2.
80例乳腺癌治疗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治疗后复发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乳腺癌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2年内复发占 70 % ( 5 6 /80 )。局部胸壁复发占 16 .2 % ( 13/80 )。腋淋巴结转移占 31.3 % ( 2 5 /80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 2 1.2 % ( 17/80 )。远处转移占 31.3 % ( 2 5 /80 )。单纯手术后复发最高 ,占 42 .4% ( 34/80 )。分期中以Ⅱ、Ⅲ期居多 ,分别占 5 5 % ( 4 4/80 )、2 7.5 % ( 2 2 /80 )。结论 乳腺癌手术宜规范化 ,以综合治疗为主 ,高危人群实施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寻求三阴乳腺癌经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预后及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方式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1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病理特点。结果 15例乳腺癌患者肿块大小1-4 cm,术后病理ER(-),PR(-),HER-2(-),CK5/6(+)12例(80.0%),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3例(86.7%)。15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均给予TEC方案化疗,其中2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4例患者术后1-22年内出现胸壁复发,行局部肿块切除,更换化疗方案再次给予化疗,5例患者术后2年内出现肺、肝、脑或全身性骨转移,更换方案化疗。结论三阴乳腺癌因缺乏内分泌及抗HER2治疗的靶点,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标准治疗方案,它是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且高峰期在术后1-2年,由于此类患者复发风险明显较高,且没有靶向治疗可选择,因此任何风险的降低必须源于化疗。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复发其主要原因是癌细胞扩散。手术局部肿瘤细胞残存。我院自1970年至1990年手术治疗乳腺癌322例,现就局部复发的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有门诊复诊及随诊记录者161例,且均经1~5年。术后复发14例(8%),远处转移35例(2%)。gO%的局部复发出现在最初5年内,三年内复发占84.2%,最长为16年;远处转移发生在最初五年内占88%.三年内占7O%,最长为术后15年。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129例,局部复发10例(10%)够样癌3O例,复发8例(占24%)讨论乳腺癌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2/3为远处转移,1/3为局部复发,本组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在检测颅脑胶质瘤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颅脑胶质瘤术后疑为肿瘤复发或残留的患者均同时行11C-胆碱及18F-FDG颅脑显像,最后诊断结合手术后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18F-FDG 显像真阳性4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1例,准确性35.0%(7/20例),敏感性26.6%(4/15例),特异性60%(3/5例),阳性预测值66.6%(4/6例),阴性预测值20%(3/15例);11C-胆碱显像,真阳性16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准确性95.0%(19/20例),敏感性100%(16/16例),特异性75%(3/4例),阳性预测值94.1%(16/17例),阴性预测值18.7%(3/16例).结论 11C-胆碱检测颅脑胶质瘤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价值优于18F-FDG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病例的3.59%,其中55例(64.7%)复发发生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后39例(45.9%)2年内死亡。结论临床分期晚、腋下淋巴结转移数多、原发灶见脉管癌栓患者术后胸壁复发率高;原发灶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复发多出现在术后第一二年内对乳腺癌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除应规范化治疗,还应实施适时胸壁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8例复发转移乳腺癌病人,采取化疗,结合手术、放射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46例伴有内脏转移的多个部位以上复发转移病人,经化疗病灶缩小明显(PR)14例,病情稳定(SD)16例,病情进展(PD)16例,临床获益(CR PR SD)65%(30/46),1年生存率65%.22例单个复发转移病灶化疗后PR 20例,PD 2例,临床获益90%(20/22),2年无瘤生存率90%.结论 乳腺癌复发转移应以化疗为主,配合手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保乳术在Ⅰ、Ⅱ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行保乳术治疗的1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三阴组40例,非三阴组68例,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同期收集行改良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2例,与上述行保乳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TNBC168例,占15.6%(168/1076),三阴组年龄≤40岁29例,占72.5%,肿瘤直径2~3cm者28例,占70%,以上指标与非三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年,保乳术患者复发12例,转移6例,死亡8例,其中三阴组复发5例,转移3例,死亡6例,与非三阴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根治组比较,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大,行保乳术后复发率与非三阴组无差别,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与改良根治组均无差别,保乳术可以作为Ⅰ、Ⅱ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三阴件乳腺癌(TNBC)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477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后分成两组,免疫组织化学(IHC)标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均为阴性组为TNBC,另一组即为非三阴乳腺癌.比较两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尤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本组TNBC60例,占12.6%(60/477),年龄<50岁46例,占76.7%(46/60),肿瘤直径>5 cm 17例,占28.3%(17/60),腋淋巴结阳性41例,占68.3%(41/60),组织学Ⅲ级19例,占31.7%(19/60),有乳腺癌家族史8例,占13.3%(8/60),以上指标与非三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08年6月,所有病例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42~54个月),TNBC组复发转移16例(16/60,26.7%),显著高于非三阴性组(64/417,15.3%);TNBC组与非三阴组的42个月DFS分别为68.3%和79.6%,OS分别为81.7%和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917,P=0.048;Log-Rank=4.838,P=0.028).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年龄<50岁患者,肿瘤生长快,侵袭性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 ,比较不同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 4 8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应用卡方检验比较病期、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综合治疗等因素对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 复发转移发生于术后 3年内占 85 .5 5 % ,3年后占 14 .5 %。病期越晚复发转移率越高 ,Ⅰ期6 0 .0 % ,Ⅱ期 82 .9% ,Ⅲ期 92 .6 % ,Ⅳ期 10 0 %。病灶 >5cm(96 .6 % )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 <2cm(6 9.9% ) ;淋巴结转移 (80 .4 % - 10 0 % )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者 (48.1% ) ;单纯手术治疗 (98.5 % )明显高于手术 +放疗 +化疗组(77.7% )。结论 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多发生于术后 3年内。术后定期随访 ,对复发转移者也应做到“三早” ,进行综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甲乳外科2005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81例TNB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结果 .结果 TNBC占同期乳腺癌总数的16.5%(81/492).本组病例好发于40~59岁(44.5%)女性,平均肿瘤直径为(3.2±2.3)cm.随访2~37个月,中位时间为21个月,8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死亡5例,其中非肿瘤原因死亡1例,远处转移死亡4例(1例术后10个月发现肺、胸椎转移;1例术后15个月发现全身淋巴结转移伴腰椎转移;其他2例均为肺转移,分别出现在术后8和24个月).临床分期主要为Ⅱ期(56.8%),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81.5%).化学治疗是TNBC的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TNBC是一种高危乳腺癌,好发于40~59岁女性,肿瘤直径较大,复发风险较高,易发生远处转移.化学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应慎重选择化疗药物以提高临床缓解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eaneer,TNB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筛选出7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编为TNBC组,其余编为NTNBC组.选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ER、PR、HER-2的表达并随访统计患者的复发或转移以及生存情况.结果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比较,TNBC组年龄偏轻,绝经前患者比例升高(74.32%vs54.37%,χ2=10.2167,P<0.01),组织学分级Ⅲ级者居多(68.92%vs32.04%,χ2=36.3458,P<0.01),有显著性差异.TNBC组易出现复发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DFS)、5年总生存率(OS)(70.6%、81.7%)均低于NTNBC组(81.65%、88.81%),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NBC患者有着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易发生复发转移,且预后差、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3.
冯小勇  何静  唐保艳  刘科鑫  王静  江琴 《吉林医学》2014,(36):8086-8087
目的:探讨TEC化疗方案治疗术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6个周期TEC化疗方案治疗的36例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近远期化疗疗效。结果:化疗后随访18~24个月,中位22.8个月;36例患者中30例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总有效率为83.3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1例(86.11%),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例(8.33%),恶心、呕吐30例(83.33%),腹泻8例(22.22%),口腔黏膜炎5例(13.89%),乏力虚弱22例(61.11%),术后死亡1例,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2例,2年生存率为97.22%。结论: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在早期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目前蒽环联合紫杉醇的TEC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TNBC术后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原因几乎均为远处转移[1].经术前常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转移迹象的患者约有20%将于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同时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约有12%会在术后5年内死于转移复发.早期发现处于亚临床阶段的微转移,对于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现在就目前乳腺癌微转移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莉  吴湖炳  王全师 《重庆医学》2011,40(8):757-759,83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复发或转移灶依据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 10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转移52例。以患者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9.0%,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100%。以病灶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8.3%,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8.3%,阴性预测值为75.0%1。8F-FDG PET/CT显像使8例(15.4%)患者改变了临床再分期,其中7例提高了临床再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再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哨兵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SLNB)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方法 对2000年11月~2003年10月的179例临床T1-3N0M0期乳腺癌患者用美蓝注射于乳腺癌肿瘤瘤周后,进行SLNB,随后所有病例均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乳腺癌手术切除.结果 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71例,检出成功率为95.5%(171/179).SLN检出1个者70例,占40.9%;2个者56例,占32.7%;3个以上者45例,占26.3%.SLNB的准确性为88.9%,灵敏度87.7%,特异度89.8%,假阴性率12.3%(9/73).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与假阴性率有关,原发肿瘤大于2 cm,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时易出现假阴性.结论 SLN转移情况基本能够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探讨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收治病例资料完整的30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脑转移时间、脑转移情况、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脑转移后治疗情况。结果 30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从确诊乳腺癌到出现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38.5个月,8例以脑转移为首发,合并脑外转移患者居多占33.4%,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颅内单发病灶患者10例,中位生存12个月,较颅内多发转移病灶患者中位生存期长;CerbB-2阳性患者21例(70%),阴性患者9例(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三阴型乳腺癌脑转移占60%,非三阴型患者占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3年为脑转移高发时间,合并脑外转移多见,颅内单发病灶较预后较好;CerbB-2阳性、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是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高风险、复发转移及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脑转移的发生,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Ⅲ期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接受CAF方案治疗,化疗结束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术后局部复发情况120例患者中有31例出现局部复发,占总人数的25.83%(31/120)。其中观察组5例,占8.33%(5/60);对照组26例,占43.33%(26/6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者8例,占总人数的25.81%(8/31)。其中观察组2例,占25%(2/8);对照组6例,占75%(6/8)。2-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者23例,占总人数的74.19%(23/31)。其中观察组3例,占13.04%(3/23);对照组20例,占86.96%(20/23)。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壁复发14例,占总人数的45.16%(14/31),其中观察组2例,占14.29%(2/14);对照组12例,占85.71%(12/14)。腋下复发9例,占总人数的29.03%(9/31),其中观察组2例,占22.22%(2/9);对照组7例,占77.78%(7/9)。锁骨上复发8例,占总人数的25.81%(8/31),其中观察组1例,占12.5%(1/8);对照组7例,占87.5%(7/8)。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中具有减少患者局部复发率的效果,有利于复发后的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未行放疗的Ⅱ、Ⅲ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对51例手术后未行放疗的Ⅱ、Ⅲ期乳腺癌病人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以胸壁复发多见,胸壁复发率为62.7%(32/51),2年内局部复发占56.9%(29/51),随着T分期的升高,胸壁复发明显增加,ER和PR均为阴性的2年内复发率为75%(3/4),腋窝淋巴结阳性数多、手术不规范、未进行规范综合治疗、尤其是术后未行放疗是乳腺癌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是预防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PET/CT)和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检查在宫颈鳞癌复发或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顺序入选山西省肿瘤医院46例宫颈鳞癌术后可疑复发的患者,分别行18F-FDG PET/CT及血清SCC-Ag检查,经过二次手术或穿刺者与病理结果对照,未经手术证实者结合随诊(>6个月)或临床诊断.结果术后可疑存在复发或转移者46例,其中30例患者最终出现复发或转移,16例患者未出现;在30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28例,2例假阴性,血清SCC-Ag检查检出18例,12例假阴性;在16例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18F-FDG PET/CT出现1例假阳性,血清SCC-Ag检查出现1例假阴阳性.结论18F-FDG PET/CT与血清SCC-Ag检查均是检测宫颈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有效方法,但血清SCC-Ag检查较PET/CT检查假阴性率高;宫颈鳞癌术后患者应定期行18F-FDG PET/CT检查,尤其是血清SCC-Ag升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