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脊柱结核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 Y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27-1229
近十余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的制定等仍存争议。目前脊柱结核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细菌引起的脊柱感染鉴别困难;(2)抗结核用药、化疗疗程针对性不强;(3)复治、复发、耐药病例的治疗不规范;(4)手术指征、手术时机选择、围手术期处理不规范;(5)手术方法、内固定应用未能个体化;(6)疗效评估、停药指标、治愈标准不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马远征 《中国骨伤》2010,23(7):483-485
近10余年来,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手术方式的改进使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骨科领域一个热点,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的制定等仍存争议[1-6].本期发文章有一定新意,但部分观点也值得商榷,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9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再次手术病例,分组分析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因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再次手术者的相关因素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再次手术者中因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者38例,因第一次手术误诊者2例,因术后发生脊柱后凸畸形者5例,因术后发生椎管狭窄者2例。统计分析表明,术前患肺或胸膜结核、术前用药时间〈4周及胸腰段(T10-L2)脊柱结核患者复发或迁延不愈发生率较高(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是否应用内固定间的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包括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误诊、术后椎管狭窄及脊柱后凸畸形等,术前是否患有肺或胸膜结核、术前用药时间及病变部位与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5年1月~2005年1月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术后未复发的21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对比,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合并脊柱外结核情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及手术后是否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术前是否存在其它合并症、术后是否存在其它并发症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5个因素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加强营养、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诊治不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诊治不当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本院收治的12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并对其诊治不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延误和误诊7例(占5.6%),规范抗痨治疗85例中结核复发3例(3.52%);不规范抗疲劳治疗40例中结核复发5例(12.5%)。手术方法不当5例,占手术例数13.1%(5/38),术后护理不当2例,占5.2%(2/38)。结论:脊柱结核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手术及护理方法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治、加强规范的抗痨治疗方法,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的增长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为国内外同道所关注。手术对早期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防止和矫正后凸畸形以及缩短化疗疗程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及外科过度干预,手术并发症增加,因而不少学者对非手术治疗或非内固定的有限手术治疗重新重视,包括介入科医生在内的不少专家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丰富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而内科治疗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始终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围手术期化疗方案的新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因而如何正确选择和客观评价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即脊枉结核外科治疗的策略亟待获得共识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骨感染     
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间断冲洗引流治疗腰椎间隙感染;老年人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现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关于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手术治疗文献,从手术指征、手术禁忌证、手术入路及截骨术式选择、围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是脊柱结核患者常见并发症,后凸畸形如逐步进展,易造成神经功能损害、恶化以及迟发性瘫痪等严重后果,需要手术干预。目前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矫形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联合入路。对于脊髓受压严重、后凸畸形程度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前路手术;后凸畸形严重但神经功能受损不严重患者,可以采用后路手术;若要兼顾椎管减压和矫形则可以选择前后联合入路。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式包括Smith-Peterson截骨(Smith-Peterson osteotomy,SPO)、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全脊柱切除(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后路脊柱切除(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  相似文献   

9.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约占43.9%),而在脊柱结核中又以腰椎为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多节段脊柱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占10%左右,多伴随脓肿、畸形及截瘫。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单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脊柱颈、胸、腰椎多节段8椎体结核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近年来随着我国活动性结核患者数量的明显上升,脊柱结核发病人数亦明显上升。而作为脊柱结核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术治疗,其进展却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面交流不够,学术思想不统一,因而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原则、方式方法、新技术的采用等,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不同观点和争议是好事,但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应该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一致,提高我国脊柱结核手术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水平。在此,对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一些有关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供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和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措施,相当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化疗而治愈.但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脊柱结核畸形进展,Rajasekaran 等[1]研究发现,非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中约有39%的病例后凸继续进展,部分患者即使疾病治愈脊柱畸形仍加重.自从Hodgson和Stock在1956年报道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以后,Hodgson的"香港术式"以及后来改进的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为了治疗脊柱结核的标准术式.对于巨大死骨、脓肿,窦道形成、椎体破坏严重脊柱不稳、严重后凸畸形及截瘫患者应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结核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预防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可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具体如何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病变累及范围、畸形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正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动态检测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的MTB-DNA的IS6110基因的含量,评估术前短期化疗对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方法根据IS6110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硫化修饰引物,结合高效保真聚合酶建立的巢式PCR,动态检测25例术前短期化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7天、术后14天外周血MTB-DNA的IS6110基因的含量变化,对外周血扩增产物IS6110基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IS6110基因含量变化的两种趋势:(1)15例患者伴随术后结核病灶的清除,外周血中的结核杆菌IS6110基因的从术后1天就开始逐渐减少;(2)10例患者术后1天时外周血中结核杆菌IS6110基因有短暂回升,但与术前1天外周血中结核杆菌IS6110基因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术后持续抗痨治疗,结核杆菌IS6110基因含量在术后1~2周均减少,均未发生结核杆菌血行播散并发症。结论如果脊柱结核患者一般情况好,术前短期化痨后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处理问题.方法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57例,其中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35例,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16例,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6例.采用钛合金材料内植入物38例,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19 例.围手术期处理主要包括规则化疗、支具保护及有效监测.结果 5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除3例失访外,5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2年),结核无局部复发,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6°.随访期内,有2°~4°角度丢失.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8个月.10例出现化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调整化疗方案及接受治疗.结论一期手术治疗可以完成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基本环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回顾近年来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进展,总结了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按脊柱的颈椎、胸椎、胸腰椎、腰骶椎等各部位结核论述了不同的手术入路及根据病情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且指出应用内固定技术的必要性。认为治疗脊柱结核并发畸形的有效方法是在彻底病灶清除、畸形矫正后获得脊柱前后方的稳定,可分期进行手术。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则提倡早期手术及去除脊髓前方致压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微创手术能否成为活动期脊柱结核治疗的主要手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有许多分期和分类的方法,如病理分期: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样变性期。解剖分类:分为松质骨结核、骨干结核、干骺端结核等。在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这些分期、分类还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我们根据病程对脊柱结核进行分期:(1)活动期,表现发热、盗汗、消瘦,腰背疼痛、僵硬、神经功能障碍、窦道等;(2)稳定期,脊柱结核病灶已经稳定,如没有形成严重后凸畸形、没有神经受压功能障碍、没有脊柱不稳时为临床治愈;如出现后遗症时(如逐渐形成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脊柱不稳)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约占43.9%),而在脊柱结核中又以腰椎为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多节段脊柱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占10%左右嘲,多伴随脓肿、畸形及截瘫。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单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脊柱颈、胸、腰椎多节段8椎体结核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1(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60%,占全部结核病的3%左右.脊柱结核易导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等仍存在争议[1~6];由于耐药和复治、复发的病例不断出现.脊柱结核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60%,占全部结核病的3%左右。脊柱结核易导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等仍存在争议[1~6];由于耐药和复治、复发的病例不断出现,脊柱结核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