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对478例在脊椎麻醉或者局部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局部麻醉186例(38.9%),脊椎麻醉292例(61.1%).局部麻醉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局部及关节腔内注射,脊椎麻醉患者用0.75%布比卡因.对比以下指标:术中疼痛、患者及术者的满意度、术后疼痛、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组中,分别有94.1%(175/186)和98.3%(287/292)的患者术中未感觉到疼痛;两组中分别有93.0%(173/186例)和96.2%(281/292例)的患者表示对麻醉效果满意或者很满意;术后6 h内患者疼痛比较,局部麻醉组与脊椎麻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局部麻醉组与脊椎麻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局部麻醉组明显低于脊椎麻醉组(P〈0.05).结论 局部麻醉对于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麻醉方法,相比脊椎麻醉更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那些膝关节镜检查或者清理冲洗、游离体取出术甚至普通的半月板成形术均可采用局部麻醉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麻醉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性。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男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腰方肌阻滞组20例和B组传统局部浸润麻醉组20例,分别进行相应方式麻醉,A组麻醉由麻醉师在超声引导下完成,B组麻醉由手术医师完成,待麻醉发挥效应后开始进行手术,术中记录麻醉操作所用时间,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平均等待时间,单纯手术时间,总手术时间(包括入麻醉操作时间、麻醉后等待时间以及单纯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开始作切口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束时VAS评分,术中最大疼痛评分,术后6 h疼痛评分。 结果A组患者麻醉操作平均时间为7.1 min,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平均等待时间23.8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62.8 min。手术开始作切口时VAS评分平均为2.3分,结束时VAS评分平均为0.8分;术中最大疼痛值平均为2.8分,术后6 h疼痛评分平均为1.5分。B组患者麻醉操作平均时间1.8 min,麻醉完成后至开始手术等待时间平均0.4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37.9 min;手术开始作切口时VAS评分平均约0.2分,结束时VAS评分平均约0.1分。术中最大疼痛评分平均约1.3分,术后6 h疼痛评分平均为4.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单纯手术时间平均为32.8 min,B组患者单纯手术时间平均为35.8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传统局部浸润麻醉等待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中需要随时追加麻醉药物,且与手术医师的麻醉技巧和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有关。腰方肌阻滞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局部浸润麻醉,但术中镇痛效果稍差于局部浸润麻醉,且麻醉医师需要一定学习曲线,所以具体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应根据各自所在医疗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手术医师的熟练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局部麻醉在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在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本治疗的328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起初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骶麻或腰麻(归纳为椎管内麻醉);近期组:采用局部麻醉辅以镇痛剂(盐酸哌替啶).对两组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和疼痛评分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麻醉耐受度、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近期组疼痛评分较起初组高;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和可比治疗费用远低于起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逆行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中,选用局麻不仅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对经皮腰椎内窥镜下手术中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5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方法为浓度1%的利多卡因稀释溶液局部浸润麻醉;B组为在A组的基础上加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0mg局部浸润麻醉并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05mg及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8mg。采用椎间孔成形期VAS评分、纤维环操作期VAS评分、术后即刻及术后24h再手术意愿评估术中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共82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42例,B组40例。椎间孔成形期B组在平均疼痛VAS评分(1.1±0.9)及峰值疼痛VAS评分(1.3±0.9)上都显著低于A组(3.2±2.4及5.1±2.3)。纤维环相关操作期两组间平均疼痛VAS评分和峰值VAS评分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即刻再手术意愿显著高于A组(95.0%∶71.4%),术后24h两组再手术意愿无显著差异(97.5%∶97.6%)。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采用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混合局麻联合静脉芬太尼镇痛的麻醉方案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腰椎内镜手术术中疼痛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时的效果。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TAP阻滞麻醉,B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超声引导TAP阻滞麻醉,各7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记录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疼痛评分以及术中牵拉反射发生率,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MAP、HR的变化以及疼痛评分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患者术后4—36小时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也少于A组(P0.05);B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明显提前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成功率高,麻醉效果更加确切,不良反应少且术后持续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应用局部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其中31例术中采用1.0%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A组),余32例术中采用0.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8~24(20.0±2.5)个月。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术中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影响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利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es,GSV)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350例GSV患者。按照采用的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75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下RFO,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下RFO。比较2组患者麻醉即刻、术中、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即刻的VAS评分低(P<0.05),术中的VAS评分高(P<0.05),且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排尿障碍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2 h及24 h的VAS评分,以及麻醉肿胀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可安全地行RFO治疗GSV,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8月拟行初次单侧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04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行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术中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照组仅行术中局部浸润麻醉镇痛。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因、侧别、病程、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静息状态及活动时膝关节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肢体肿胀情况(大腿周径)、步行距离以及步行时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861,P=0.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5,P=0.332)。术后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切口渗液,试验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血肿,两组各1例出现无症状性肌间静脉血栓,试验组14例、对照组15例出现瘀斑;两组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静息状态及活动时膝关节VAS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腿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2、4、8、12 h时静息状态及活动时VAS评分,术后1、2 d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出院时步行距离,术后1、2 d及出院时步行疼痛VAS评分、术后1 d大腿周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次TKA患者,采用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镇痛能够减轻切口早期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分级局部浸润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12月采用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分级局部浸润麻醉,B组3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记录各组手术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V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以术中VAS评分及术后24 h再手术意愿评估术中镇痛效果。结果 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破裂、全脊髓麻醉及严重神经根损伤等麻醉及手术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VAS评分及术后24 h再手术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可为PEID手术提供良好的术中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及母婴安全的比较.方法:选择ASAI级剖宫产孕妇10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0例.A组在L3-4或L2-3使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在L2-3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观察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起效时间(2.55±0.73)分钟明显快于B组(5.44±1.52)分钟(P<0.05),A组5分钟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值(20.05±7.15)mmHg明显大于B组(4.05±1.43)mmHg,(P<0.05),但孕妇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下降值无显著性差异,A组牵拉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发生术后头痛1例.结论CSEA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的优点,具有诱导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干扰少、母婴安全的优点,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比连续硬膜外麻醉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奥布卡因、利多卡因两种不同应用方式:表面麻醉和局部阻滞麻醉,对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中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将符合前列腺穿刺指征的患者共120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是表面麻醉组(表面组)和局部阻滞组(阻滞组),两组均通过相同方式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面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4.84±1.48,阻滞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3.87±1.22,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表面组明显小于阻滞组。穿刺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和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对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的术中疼痛控制无明显差异,而表面麻醉操作更简便,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20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A组,n=10)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n=10)。术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血糖、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气道压(Paw)、PETCO2、PaCO2及血糖均升高。B组患者术中循环系统较A组稳定,B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A组。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肝切除术,麻醉方式以选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为宜,术中应加强呼吸和循环功能及血糖的监测,并注意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案在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并分析麻醉效果与发生术后并发症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到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肛肠外科手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n=75)及观察组(n=75)。对照组采用2.5 mL 0.25%罗哌卡因腰麻,观察组采用2.5 mL 0.6%罗哌卡因腰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Spearman法对麻醉效果与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6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时,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NRS评分均随时间发展而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SaO2水平均较麻醉前低,并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伤口疼痛恢复时间及感觉阻滞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起效时间与发生术后并发症呈正相关(r=-0.321,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 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30min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4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拔管后30min,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h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麻醉方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并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二组。采用局部麻醉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共42例,为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的患者共48例,为B组。观察对比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38±3)min vs(53±4)min、(6.2±1.3)ml vs(8.4±1.4)ml、(16.2±2.3)min vs(20.6±2.6)min];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药物使用例数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眩晕、浆液肿、切口感染以及阴囊血肿A组出现例数分别有0例、1例、0例、2例、0例和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B组分别有5例、7例、6例、9例、5例和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除阴囊血肿外,其他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术后疼痛感觉和镇静药物使用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但是采用局部麻醉可以减少各项手术指标,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ASA分级≤4级的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进行局部麻醉,B组(31例)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术,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1、2、3、7 d进行疼痛情况评估,并观察围术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前、术中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 d 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例发生谵妄,治疗后缓解。两组均无切口并发症发生,全部安全出院。结论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微创手术时的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7.
局部麻醉下的膝关节镜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麻醉行膝关节镜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0~2005年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行膝关节镜术978例。术前关节腔内注入0.5%利多卡因50~60ml,同时对关节镜入路的皮肤、皮下及关节囊进行逐层浸润麻醉。保留10—15min后连接灌注管道,关节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内含。肾上腺素1mg/3000ml),使关节腔充盈扩张。[结果]止痛效果满意,所有病人无明显疼痛或可以忍受,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视野清晰,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绝大多数的膝关节镜手术均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且安全有效,手术费用较低,特别适用于门诊的关节镜手术。因此,作者建议局部麻醉可以作为大多数膝关节镜手术的标准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对术后镇痛效果及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长征医院骨科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间84例行TKA手术的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术前贝克焦虑量表(BAI)将患者分为高焦虑组(A组)和低焦虑组(B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后副反应,分别于术后1、2、4、8、12、24 h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12、24 h的曲马多用量。结果共有38(45.24%)的患者术前处于高焦虑状态,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手术及麻醉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拔管时间、麻醉后副反应少于A组,术后2、4、8、12h的VAS评分低于A组,术后曲马多用量少于A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术前焦虑情绪有关。高焦虑状态会影响麻醉恢复及镇痛效果,增加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痛敏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0例结石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均予以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按照不同的手术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和B组(全身麻醉),每组各1000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血压变化、舒芬太尼用量与麻醉时间、术中脉率、血红蛋白、镇痛补救率及恢复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痛敏反应、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麻醉时间长于A组,舒芬太尼用量大于A组,镇痛补救率高于A组,术后第1天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中90 min时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以及脉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90 min时的SBP、DBP与脉率高于麻醉前(P<0.05);A、B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中,采取全身麻醉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相近,但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明显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镇痛补救率的同时,不会对患者的血压与脉率造成不良影响,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60例。A组行全身麻醉,B组行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24 h、48 h的MMSE评分。结果 B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A组,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膝膝关节置换,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快,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