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声与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价超声、钼靶摄影以及二者综合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3例乳腺导管内癌的钼靶摄影和超声表现,并比较其诊断准确性。 结果(1)超声表现腺体内低回声实性病变52例(62.7%),导管内实性结节16例(19.3%),囊性病变或乳腺导管扩张7例(8.4%),阴性8例(9.6%);(2)钼靶摄影表现簇状微小钙化53例(63.9%),软组织结节或局部密度增高50例(60.2%),未发现明确病变者9例(10.8%);(3)分类比较超声、钼靶摄影和二者综合分类为可能恶性者分别为47例、53例、67例,2种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6%和63.9%,P=0.169);综合2种方法后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摄影(80.7%和63.9%,P〈0.001)。 结论超声和钼靶摄影诊断导管内癌的准确率较低。综合应用2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乳腺肿块微小钙化点的显示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本义观察分析120例乳腺良、恶性肿物内微小钙化的超声显示状况;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诊断。结果可见,乳腺恶性肿物内部微小钙化的检出率占68、5%(63/92),良性肿块占17.9%(5/28),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超声检出的内那微小钙化后方声影显示率为47%(32/68);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以浸润性导管癌的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最高(91.3%);恶性肿块内微小钙化多表现为簇状,而良性多表现为点状或斑点状;超声对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的显示承优于X线摄影。故作者认为,除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研究外,病灶内部微小钙化的检出也可成为乳腺癌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0例IDC的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摄影X线征象。结果X线显示钙化39例(48.8%),肿块57例(71.3%),结构扭曲17例(18.9%),其中,23例钙化伴肿块,9例钙化伴结构扭曲。11例钙化颗粒多于5枚或钙化灶直径〉13cm。结论IDC常见X线表现为钙化,伴肿块或导管结构扭曲,综合临床和上述钼靶X线征象大部分IDC可作出相应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比超声与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妇科收治的已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与钼靶摄影检查诊断,观察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显示:边界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明确及存在不规则实性肿块17例,边界清晰且肿块呈规则形状患者13例,囊性肿块7例,无超声表现患者28例,分别占比26.2%、20.0%、10.8%、43.1%;钼靶摄影检查显示:边界不规则且存在高度密影患者22例,出现丛样微小钙化点患者27例,无表现患者16例,分别占比33.8%、41.5%、24.6%;超声检查、钼靶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9%、75.4%,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超声检查,但是当对结果存在疑问时,可联合超声检查进行核实,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闫百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71-7771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钼钯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乳腺检查病例240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8例,分析其年龄分布特征,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特征,评价其X线诊断价值。结果 8例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为35~65岁,导管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乳腺小叶癌1例,浸润性黏液癌1例,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者1例,肿块合并钙化者4例,单纯钙化者1例。结论数字乳腺钼钯摄影技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及钼靶特征,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二者联合对诊断DCIS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DCIS的超声和钼靶特征,并利用BI-RADS第4版分别进行评估。结果超声表现为Ⅰ型结节肿块型9例,Ⅱ型导管扩张填充型15例,Ⅲ型结构紊乱型3例,Ⅳ型囊实性混合回声型1例,V型无占位的单纯钙化点型2例。钼靶表现为钙化者23例,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或等密度肿块者11例,表现为结构紊乱者13例,未见明确占位病变1例。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66.6%,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8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0<χ02.05,1,P>0.05),二者联合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准确率高于单独使用钼靶和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χ02.05,1,P<0.05)。结论超声和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就诊的40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钼靶表现微钙化阴性病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超声表现,并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同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亚型及核级。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及病理学核级与亚型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病灶中,钼靶未发现异常者16例(40.0%),而超声未显示异常者仅1例(2.5%)。超声下,病灶更多表现为肿块型(75.0%,30/40),形状以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边缘呈细小分叶,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与等回声,后方无回声特征,而非肿块型病灶(22.5%,9/40)则多表现为不均质中等回声合并导管扩张。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5例(12.5%)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上更多为中低核级(85.0%,34/40)与非粉刺亚型(87.5%,35/40)。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非肿块型病灶为33.3%(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在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30)vs 22.2%(2/9),P=0.572]。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病理学核级及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70)。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以肿块型为主,病理表现更多为中低核级与非粉刺亚型,超声更容易发现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应作为钼靶X线检查的补充,协助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的钼靶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与19例导管内癌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果:145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76例(52.4%)可见钙化,其中钙化伴有肿块者68例(46.8%).19例乳腺导管内癌中,15例(78.9%)可见钙化,钙化伴有肿块者4例(21.0%).导管内癌钙化的发生率显著大于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伴有肿块的发生率显著大于导管内癌.结论:仔细分析乳腺的钙化灶,对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就诊的40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钼靶表现微钙化阴性病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超声表现,并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同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亚型及核级。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及病理学核级与亚型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病灶中,钼靶未发现异常者16例(40.0%),而超声未显示异常者仅1例(2.5%)。超声下,病灶更多表现为肿块型(75.0%,30/40),形状以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边缘呈细小分叶,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与等回声,后方无回声特征,而非肿块型病灶(22.5%,9/40)则多表现为不均质中等回声合并导管扩张。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5例(12.5%)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上更多为中低核级(85.0%,34/40)与非粉刺亚型(87.5%,35/40)。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非肿块型病灶为33.3%(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在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30)vs 22.2%(2/9),P=0.572]。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病理学核级及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70)。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以肿块型为主,病理表现更多为中低核级与非粉刺亚型,超声更容易发现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应作为钼靶X线检查的补充,协助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类、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前瞻性研究121个乳腺癌病变。病变的超声征象包括:形态不规则、小分叶、毛刺、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导管扩张。病理学研究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结果121例乳腺癌中,4例无肿块形成,117例形成明确的肿块,其中106例(90.6%)为不规则或小分叶状肿块,11例(9.4%)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导管内癌、低分化浸润性导管癌(IDC)以及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的例数分别为15.4%(2/13)、15.4%(4/26)、40.0%(4/10),高于高分化IDC组和中分化IDC组(P=0.004)。117例乳腺癌中,28例(23.9%)具有毛刺,45例(38.5%)具有强回声晕。在不同分化程度的IDC之间,以及IDC与浸润性小叶癌(ILC)之间,毛刺、强回声晕的出现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无毛刺和强回声晕表现。25例(21.4%)乳腺癌具有后方回声衰减,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浸润癌中,未见后方回声衰减征象。61例(50.4%)乳腺癌具有微小钙化,微小钙化的发生率依次为导管内癌62.5%、中分化IDC57.8%、高分化IDC57.1%、低分化IDC46.2%、ILC37.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中钙化的发生率为10.0%,低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P=0.026)。51例(42.1%)乳腺癌有导管扩张,导管内癌和高、中、低分化IDC导管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75.0%、40.5%、52.6%、34.6%,ILC无导管扩张出现。不同类型的导管扩张在不同分化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发生频率无显著性意义(a校正=0.003)。结论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肿块的超声形态特点对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护士长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病房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12 5名护士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呈负相关。结论 :病房管理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才能相应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李晓玉  祃红原 《华西医学》2010,(11):2025-2027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将89例脓毒血症患者设定为脓毒血症组,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及APACHEⅡ评分;另择82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值,比较两者之间差异;89例脓毒症患者按病况再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者之间血清胆碱酯酶及APACHEⅡ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脓毒血症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血症组APACHEⅡ评分与血清胆碱酯酶呈负相关;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胆碱酶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胆碱酯酶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能明显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曦晖  周琼仙  乐理  薛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37-1438,1441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测定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瑞莱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N末端脑钠肽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检测人全血、血清及血浆中NT-ProBNP浓度水平。结果血中NT-ProBNP浓度水平对患者疗效评估、治疗方案、预后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血NT-ProBNP检测浓度水平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血中的浓度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HF患者初步筛选、早期诊断、心衰不同程度评估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营养状况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210名,在孕晚期进行膳食状况调查,收集妊娠结局资料。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12名、正常组178名和巨大儿组20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39.88±0.83)周,血液中脯氨酸(195.00±13.35)μmol/L,均高于低出生体重组[27.50±18.63)周,(110.60±80.81)μmol/L]和正常组[(38.82±1.28)周,(93.57±83.8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603,5.693;P<0.01);回归分析发现,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分娩孕周、孕晚期体质指数及血清脯氨酸含量( OR值分别为4.200,0.329,1.046)。结论孕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会对巨大儿的发生有相关影响,应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19.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理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理、自主神经的影响,以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方法 随机抽取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207人,非练拳者166人,采用Zung焦虑自我评定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Zung-SAS)和Zung抑郁症自我评定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Zung-SDS)及自主神经平衡指数进行调查。结果练拳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练拳组的自主神经平衡状况优于对照组;在SAS、SDS评分和自主神经平衡状态方面,练拳组内部无性别差异;练拳时间越长,自主神经平衡状态越好。结论 开展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和自主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