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注射液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钠40 mg,1次/d,静脉滴注7 d治疗。比较2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3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治疗前后前列腺素(E2)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6.67%优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E2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随访3个月2组均无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泮托拉唑钠注射液可以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和分泌,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小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21-121
目的对比分析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和西咪替丁对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脑出血患者,分两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68例,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西咪替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l0~15 d,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组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西咪替丁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对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西咪替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缺血事件的效果。方法急诊行PCI术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PCI术前给予口服氯吡格雷300 mg,试验组PCI术前给予口服氯吡格雷600 mg,两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术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30 d,试验组死亡1例,无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死亡1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2例,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67%,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显著减少术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并且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洛赛克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自1996年至今使用洛赛克对42例高血压引起的重症脑出血患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洛赛克针剂40mg稀释后静滴,3天后改为鼻饲;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针剂300mg,3天后改为鼻饲。结果:治疗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显著减少,优于对照组。结论:洛赛克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5.
王玲  康丽娜  吴道舒  邱明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20-1421,142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PCI术,两组常规用药无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比较两组的自发冠脉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LVEF值、BNP(脑钠肽)、Killip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冠脉罪犯血管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观察组BN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左心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比术中开始应用替罗非班疗效更好,能提高冠脉罪犯血管自通率,缩短缺血心肌复流时间,降低冠脉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邵名顶 《右江医学》2008,36(2):139-14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0例予奥美拉唑40 mg静滴,1次/d,对照组20例予西米替丁0.6 g静滴,两组疗程均为3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为35%,总有效率为6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选择60例行急诊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手术依从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使用奥美拉唑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arterystentimplantation,PCI)后的安全性及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筛选出2010年2月-2012年4月期间98例就诊于我院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及7d内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1.9%,对照组为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观察组1.9%,对照组为1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奥美拉唑安全,并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PCI术后使用奥美拉唑可以预防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1.
陈存芳  贾博 《当代医师》2013,(11):1570-157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在急诊PCI围手术期应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0rain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直至术后7d。观察两组PCI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cTnT、CK—MB及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开始应用磷酸肌酸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对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6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病房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5例予奥美拉唑40mg静滴,1次/d,对照组25例予西米替丁0.6g静滴,两组疗程均为3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率为32%,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洛赛克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血管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30例应用洛赛克 ;对照组 30例应用甲氰咪呱 ,观察 7d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6 .7% ,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30 % ,P <0 .0 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洛赛克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优于甲氰咪胍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西米替丁静脉注射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选择经头颅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米替丁分次静脉注射,并与未使用西米替丁的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急性脑出血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6%(x~2=4.3,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13.3%,对照组为23.5%。提示西米替丁静脉注射能有效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能降低急性脑出血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中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PCI成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7 d内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2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预防性使用泮托拉唑能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1例70岁以上AMI患者经急诊冠脉造影示TIMI0-1级,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30例,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48h。对照组31例,治疗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d再梗死和死亡情况及并发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100%,无慢复流、无复流现象发生,30d内无再梗死及死亡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小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70岁以上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既可开通冠脉,又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死,达到真正意义上挽救心肌的目的,但应注意对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PCI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记录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上消化道出血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择期PC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为发病12小时以内行PCI治疗分为急诊PCI组(30例),择期PCI组(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术后1月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急诊PCI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1月平均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救治成功率、疾病复发率、再PCI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开始PCI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再PCI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 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 分),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60例,常规组57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大黄组中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例(8.5%),常规组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1例(20.4%),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