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巴胺(DA)或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对早期血乳酸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DA和NE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多巴酚丁胺,分别观察用药前(T0),用药后6、12、24、48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每小时尿量(UV)和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结果:(1)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E组的HR明显低于DA组(P<0-05).(3)6 h后NE组ScVO2值较DA组明显增高(P<0.05),12 h后NE组ScVO2>65%的比例也明显升高.(4)NE组各时间点血乳酸低于DA组(P<0.05).说明在增加内脏灌注及组织氧和方面NE优于DA.(5)6 h后NE组较DA组尿量明显增加(P<0.05).(6)6 h后两组与用药前比CCr明显增加(P<0.05),各时间点CCr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同一时间比NE组较DA组FEH2O增加(P<0.05).(8)FENa比较.6 h后NE组减少,DA无变化,12 h后同一时间比NE的FENa减少较DA明显(P<0.05),说明NE与多巴酚丁胺合对肾灌注及肾功能的保护可能优于DA.结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组优于多巴胺组,可改善内脏的灌注,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功能,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 15例病人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 ,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 (CCr)、钠排泄分数 (FeNa)的变化。结果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提高血压 ,增加CI、SVRI、LVSWI,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对肾功能的改善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比单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多巴胺增加尿量、FeNa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既能增加CI、SVRI、LVSWI ,又能改善肾功能 ,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病人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巴胺(Dopa)、去甲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NE+Dobu)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胃肠道灌注的影响。方法: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13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观察胃粘膜内pH(pHi)、胃粘膜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的变化。结果: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都能提高血压,增加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氧输送(D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胃pHi,△PCO2的改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比单独去甲肾上腺素明显,比多巴胺更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即能增加CI、SVRI、LVSWI、DO2,又能改善胃pHi, △PCO2,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对脓毒性休克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脓毒性休克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对照组应用多巴胺,观察患者尿量及血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尿量、尿素氮、肌酐则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可显著增加CCr。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胃肠道灌注的影响。方法 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 13例病人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 ,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观察胃黏膜pHi、△PCO2 的变化。结果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 +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提高血压 ,增加CI、SVRI、LVSWI、DO2 ,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对胃pHi、△PCO2 的改善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比单独去甲肾上腺素明显 ,比多巴胺更好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联合既能增加CI、SVRI、LVSWI、DO2 ,又能改善胃pHi、△PCO2 ,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病人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6.
儿茶酚胺类药物是稳定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用药,该类药物应用需个体化。收缩压维持于80~90mmHg,可先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收缩压<80mmHg或平均动脉压<60mmHg,需要在提高心输出量的同时进一步收缩血管提升血压时,可首选去甲肾上腺素;较大剂量单药不能维持血压时,尽早联合用药,可以选用多巴酚丁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联合多巴胺;过大剂量多巴胺(≥15μg·kg^-1·min^-1)副作用多,近期死亡增加,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乳酸及肾灌注的影响。方法 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泵入甲肾上腺素(NE),对照组泵入多巴胺(DA),2组患者均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10 h,1、2 d的血乳酸水平、HR、血清肌酐、尿量、血钠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HR、FENa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乳酸水平、HR、FEN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UV、FFH2O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V、FFH2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Cr无显著变化(P0.05),但2组治疗后的CC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血乳酸水平,改善肾灌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对严重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3例严重感染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CCr)、钠排泄分数(FeNa)的变化.结果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时,CCr为(77.9±139.7)ml/min,显著高于基础值[(36.5±24.2)ml/min]和多巴胺组[(52.6±66.5)ml/min],P均<0.05.多巴胺组尿量为(195±101)ml/h,FeNa为(6.4±4.6)%,均明显高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组[(135±142)ml/h、(3.2±3.2)%]、去甲肾上腺素组[(125±53)ml/h、(4.9±2.7)%]、肾上腺素组[(130±124)ml/h、(5.6±6.0)%]和基础值[(167±131)ml/h、(6.3±8.2)%],P均<0.05,但多巴胺组的CCr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组(P<0.05),与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可显著增加CCr;多巴胺能增加尿量和FeNa,但不增加CCr.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治疗组(D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NE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h后的动脉血乳酸、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NE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MAP以及SvO2水平较DA组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组疗效优于DA组。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NE+Dobu)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17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观察增加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的变化。结果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都能提高血压,增加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氧输送(D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降低PVRI、增加RVSWI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比单独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既能明显改善左心功能,对右心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乌拉地尔单用或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速尿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5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A组30例在用吸氧、洋地黄类、利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乌拉地尔;B组28例将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速尿与乌拉地尔联合治疗。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96%)高于A组(73%),P<0.05。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速尿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2001年6月外科ICU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日的脓毒症患者,记录用药前1日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体循环平均动脉压等资料。患者分为大剂量多巴胺组、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及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比较用药前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大剂量多巴胺组用药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对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无显著影响。单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使血肌酐显著降低,但用药前后血总胆红素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能对脓毒症患者肝、肾等脏器的血液循环有利,可以逆转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时对内脏灌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治疗脓毒性休克伴顽固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治疗28例脓毒性休克伴顽固性低血压,对照组18例应用大剂量多巴胺并多巴酚丁胺,评价治疗前及治疗12h后两组的血压、心率、尿量、CRT、乳酸水平及EF值。治疗72h后统计两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12h后,治疗组血压上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CRT缩短,乳酸下降,EF值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两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用于脓毒性休克能有效地升高血压,改善循环与灌注,提高脓毒性休克伴顽固性低血压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5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结果,按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同,分为多巴胺组(A组)、去甲肾上腺素组(B组)、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组(C组),比较3组用药0 h、6 h、12 h及24 h动脉血乳酸、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B组或C组动脉血乳酸浓度(24 h)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或C组平均动脉压(6 h、12 h)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降低动脉血乳酸浓度、改善组织缺血缺氧、提高平均动脉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多巴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绵羊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L PS)复制绵羊感染性休克模型 ,当收缩压下降至低于 90 .0 0 m m Hg(1m m Hg=0 .133k Pa)或较L PS注射前降低 39.75 m m Hg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及肠黏膜 p H(p Hi)的基础值。 2 0只绵羊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调整药物剂量 ,使平均动脉压升高到 90 .0 0 mm Hg,观察药物使用前 (基础值 )及用药后 1、2、3、4 h的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注指标 p Hi。结果 :在 L PS注射前和基础状态 ,多巴胺组与多巴酚丁胺 +去甲肾上腺素组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肠道 p Hi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与基础值相比 ,两组动物在用药后血压、心脏指数及氧输送明显升高。多巴胺组用药 4 h动脉乳酸浓度及 p Hi水平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改变 ;但动脉 p H值基础水平为 7.4 0± 0 .0 5 ,多巴胺应用 1h后显著降低至 7.2 6± 0 .0 6 (P<0 .0 5 )。应用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后 3和 4 h,动脉乳酸浓度分别为 (2 .3± 1.1) m mol/ L 和 (2 .1± 1.1) m mol/ L,均显著低于基础水平 (4 .0± 1.8) m mol/ L(P<0 .0 5 )。应用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前动物 p Hi为 7.19±0 .0 4 ,用药后 3h,p Hi明显升高到  相似文献   

16.
耿现仓 《新医学》2003,34(2):90-91
目的:评价乌拉地尔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呋塞米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9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3组,对照组32例应用洋地黄类药、利尿药、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乌拉地尔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乌拉地尔;联合治疗组33例在乌拉地尔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呋塞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高于乌拉地尔组(85%),P<0.05;乌拉地尔组亦高于对照组(63%),P<0.05。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与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呋塞米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肾血流、肾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肾血流、肾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SV、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可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及肾血流参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4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0例按心力衰竭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静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5%,有效率40%,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30%,有效率40%,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2χ=7.9,P<0.01)。结论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液透析(HD)成功抢救1例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所致顽固性休克患者,与以往报道不同,使用多巴胺(DA)无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中分别静脉泵注血管加压药去氧肾上腺素和正性肌力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位接受肝移植的受体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去氧肾上腺素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3~0.4μg/(kg·min),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持续静脉泵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μg/(kg·min)起至5~8μg/(kg·min),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补液量及血浆中乳酸水平。结果去氧肾上腺素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手术结束时血浆乳酸含量低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结论肝移植手术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可安全有效地逆转血管舒张,较正性肌力药减少出血和输注液体量,有利于改善内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