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7例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髋臼骨折术后症状性下肢DVT的发生率为9.14%。明确诊断后,经积极处理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结论髋臼骨折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DVT的可能,彩色多普勒可明确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收治16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CS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及左下肢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左髂总静脉PTA及支架置入术,另3例行PTA术,术后均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肺栓塞的发生,14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6例中2例术后第2天再发生左下肢急性血栓形成,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好转.随访14例,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出现下肢DVT后综合征,余12例左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结论 急性左下肢DVT并CS行手术取栓加左髂总静脉PTA术及支架置入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并制订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DM行双下肢99mTc-MAA深静脉显像(和/或超声检查),同期获取空腹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实验室资料及年龄、病程、下肢症状(肿胀、静脉曲张和DM足)等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 28例(48.3%)DM并发DVT;年龄、病程、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下肢症状与下肢DVT发病率有关(P<0.05,P<0.01),血压、体重指教、糖尿病类型与DVT发病率关系不大(均P>0.05).结论 高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危险因素相互累积易致下肢DVT,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护理,以减少DVT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的并发DVT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防止静脉滤网、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结论:双下肢骨折术后易并发DVT,在应用深静脉滤网、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轻者可酿成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因肺栓塞(PE)而致命,我院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外科手术3704例,术后并发DVI 18例。占0.4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aricose vein surgery,VVS)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7例V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期间425例VVS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组),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762例VVS患者未用低分子肝素(非LMWH组).结果 皮下瘀斑,创口瘀血,下肢肿胀和/或疼痛在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诱发DVT;非LMWH组发生DVT 8例,LMWH组发生DVT 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MWH组,LMWH应用5d后的有关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VVS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诱发DVT;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VVS后DVT,且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膝骨关节炎(KOA)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疗效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84例KOA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中采用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开放组,将采用关节镜下微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脊椎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216例,依据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6例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29例,术后并发下肢DVT 33例,占15.3%,其中有症状者3例,均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占全部患者数的1.4%,非DVT组183例。单因素x~2检验显示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是脊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 d的患者脊椎融合术后早期更容易出现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因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应用LMWHC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加压包扎及常规护理治疗预防血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MWHC(2 5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通过B超检查患者双下肢静脉确定DVT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降低(0.6%vs.7.6%,χ~2=307.2,P0.05),APTT时间延长(29.6 s vs.52.2 s,t=22.8,P0.05);两组患者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IT。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女,48岁,因"右下肢静脉曲张8年"于2007年7月20日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右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y,VVLE),超声检查示右下肢深静脉通畅,于2007年7月23日行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炎、活血、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4天,患者因家庭原因要求出院.术后第8天,患者下床活动后突然出现右胸部疼痛,无咳嗽、咯血;查体:神清、呈痛苫面容,双侧胸廓对称,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听诊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肿胀,Homan's征(一);给予抗病毒、止痛、活血对症治疗3d,胸痛无明显缓解;后行肺部CTA检查发现右肺下叶部分动脉充盈缺损,考虑栓塞可能,再次行下肢超声检查发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thrombosis,DVT);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但剖腹手术后并发下肢DVT较少见,近期我院收治了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髋、膝关节矫形术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至2005年接受髋、膝关节矫形术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病人147例,年龄33~92岁.术后2周行双侧下肢静脉Duplex彩色超声检查,观察DVT形成的情况,根据是否形成DVT,分为非DVT组和DVT组.记录围术期有关病人、手术和麻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下肢DVT发生率42.2%,而近端DVT发生率2.7%.与非DVT组相比,DVT组麻黄碱使用率及其用量增加,麻醉时间延长,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及术后最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与下肢DVT有关(P<0.05).结论 髋、膝关节矫形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为麻醉时间>3 h、使用麻黄碱及术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正>1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的病理生理静脉曲张是CVD最常见的表现,继发性静脉曲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结果,DVT再通可能增加相对梗阻和深浅和交通静脉的反流。静脉曲张也可能是盆腔静脉反流造成。卵巢、盆腔、外阴、外生殖器和臀肌的反流可能与盆腔充血和症状和体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有1196例患者行PUF手术,其中29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状性DVT,对术后并发DVT组和未并发DVT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合并症、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固定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输血情况、麻醉方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双下肢主被动功能锻炼情况、术后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DVT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高龄、肥胖、合并症、术前凝血功能亢进、D-二聚体增高、双节段以上固定融合、手术时间长、全身麻醉、输血及术后卧床时间长是PLIF手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075、7.803、46.176、0.101、0.082、5.219、9.628、0.121、5.068和5.199(P<0.05);硬膜外麻醉、术后双下肢主被动功能锻炼及术后抗血栓药物应用可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降低,其OR值分别为0.121、0.114和0.093(P<0.05).结论:PLIF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通过加大保护因素的作用来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占吉  陈晓  毛谡  范筱勇  张军 《腹部外科》2003,16(6):366-36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原因、诊治要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6例腹部手术后并发DVT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复合创伤、恶性肿瘤、血粘度增高、老年病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本组 1 6例均治愈 ,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结论 腹部手术后并发DVT者要积极早期治疗 ,对发生DVT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探讨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未发生血栓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变肢体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评分(OR=8.224,95%CI=1.016~66.581)以及手术时间(OR=1.021,95%CI=1.004~1.038)可能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论 Caprini评分高以及手术时间长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对存在这两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予以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全麻组:术后4~7d内通过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有4例发生DVT,未见症状性DVT和肺栓塞(PE)患者。全麻组有11例发生DVT,有2例症状性DVT,未见症状性PE患者。结论:硬膜外麻醉能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是全髋关节置换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喜成  田鹏  陈一尘 《腹部外科》2007,20(4):215-216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5月~2007年4月收治的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下肢DVT的32例的临床资料。本组采用抗凝、溶栓治疗者28例,采用深静脉腔内置管接触性溶栓者4例。结果全组病例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腹部恶性肿瘤病人是术后DVT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至关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锻炼操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亚雪  朱为 《护理学杂志》2007,22(16):56-56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但术后患者常处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常限制患者的活动.为此,我们设计了术后协助患者主动、被动活动下肢肌肉的锻炼操,以促进患者下肢深静脉回流.2006年7~12月该锻炼操应用于我科92例术后患者,预防DVT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系指下肢深静脉如股静脉、 腘静脉、腓静脉等的血栓形成,使血管闭塞,影响血液回流入 心脏。DVT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后嵌顿到肺动脉,形成 肺栓塞,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 克,甚至猝死,远期危害可致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术后 DVT发生率较高,是术后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关国内术后DVT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未定论。本研究 拟通过对高危病人术后DVT发生率的调查,探讨术后DVT 的有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DVT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