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弱视儿童血清几种无机元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容斌 《广西医学》2009,31(1):62-63
目的探讨弱视与血清元素的关系。方法对60例弱视儿童进行了血清元素Zn、Fe、Cu、Ca、Mn、Se含量的检测,并与6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弱视儿童血清Zn、Se含量显著降低,而Ca、Mn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e、Cu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元素Zn、Se含量降低可能是儿童弱视发生的原因之一,及时纠正有望降低弱视儿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周际 《辽宁医学杂志》2005,19(4):181-183
目的观察吸烟对健康人和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影响,探讨吸烟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2例吸烟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和28例不吸烟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和发病后3周的血浆ET-1含量,并检测22例健康吸烟者与18例健康不吸烟者血浆ET-1的含量。结果(1)患者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血浆ET-1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2)发病72小时内脑血栓形成组中-重症患者血浆ET-1含量高于轻症患者血浆ET-1含量(P<0.05);(3)患者组急性72小时内(且无论轻患、重患)及3周时吸烟组患者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不吸烟组患者(P<0.01);(4)健康人组中吸烟者血浆ET-1浓度亦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5)患者组及健康人组中,吸烟人群吸烟时间长短以及每日吸烟量多少对血浆ET-1含量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吸烟可使健康人和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ET-1的升高可能是吸烟引起脑血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因素和相关微量元素在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ae ulcer,RA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献血志愿者中筛选出83例RAU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微量元素Mg、Fe、Zn、Se、Cu含量,并与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分析.结果:RAU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红细胞沉降率降低(P<0.05);血清Z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g、Fe、Cu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U患者Zn和Se元素含量相对降低,血液流变学情况改变;本研究为临床上通过补充Zn和Se,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的方式治疗RAU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川崎病患儿40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16例,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4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PAF的含量.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PA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PAF含量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组PAF含量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PAF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PAF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方法,检测56例确诊为HSP患儿(其中24例并肾脏损伤)及42例健康儿童血清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有和无合并肾脏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1)HSP患儿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脏损伤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浆内皮生长因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患儿的血清微量元素锌、铁,与对照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1)。结论: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降低的儿童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7.
张明玉  王旭 《浙江医学》1999,21(12):713-713,715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和心钠素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6例患儿和30名健康儿童的血浆内皮素、CGRP、心钠素水平 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150.4±70.1ng/L)明显高于健康儿童(42.0±14.4ng/L.P<0.01);CGRP水平(86.0±41.8ng/L)与健康儿童(65.3±48.5n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钠素水平(77.2±34.8nmol/L)明显低于健康儿童(166.2±31.1nmol/L,P<0.01)。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管收缩因子与舒张因子的反馈性调节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变化及其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血浆对氧磷酯酶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132.2±64.3)kU/L和(79.2±10.2)U/m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68.3±72.1)kU/L和(91.2±11.1)U/ml,P<0.05.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4.4±3.8) μmol/L vs (10.1±3.1)μmol/L,P<0.01].重度胰腺炎组PON1和SOD活性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而MDA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对氧磷酯酶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r=0.411,P<0.05),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r=-0.498,P<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显著降低,可能与氧自由基的增加有关.降低的PON1活性可能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56例心绞痛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后,观察其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同时检测其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后,其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表现改善,同时血浆GSH-Px和SOD活性升高(P均<0.01),血浆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促进机体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林翠荣 《吉林医学》2014,(23):5178-5179
目的:评价综合手段治理儿童弱视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20例(160眼)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综合疗法,随访5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岁治愈率显著高于6~8岁及9~11岁患儿(P<0.01);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临床治愈率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弱视类型患儿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弱视远期疗效与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及弱视类型有关。年龄越小、弱势程度越低治愈率越高,屈光不正弱视治愈率高于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愈率较差。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外周血自由基代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45例哮喘发作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血淋巴细胞化学发光强度(Ly-cl),多形核白细胞化学发光强度(PMN-c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Ly-cl和PMN—cl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说明在哮喘发作组Ly和PMN的自由基代谢功能增强。全血GSH-Px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血浆SOD活力显著增高(P<0.05),血浆MDA含量明显增多(P<0.05)。表明,体内Ly及PMN活化而释放的过多活性氧(OR)以及由于抗氧化功能的受损而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栓素A2(TXA2)的变化及其受体在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集60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采用酶免、放射性免疫及ELISA等方法测定ET-1、CGRP和TXB2含量,修补术中取患儿肺组织,采用RT-PCT的方法检测相应受体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血浆ET-1及TXB2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血浆CGRP的含量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而CGRP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PGE1治疗14 d后,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CGRP的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组织中ET-1和TXA2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而CGRP受体的mRNA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ET-1、CGRP和TXA2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探讨集中式与分散式治疗远视性弱视的疗效差异。方法:(1)将患儿随机分为集中治疗组与分散治疗组两组。集中治疗组:在我院眼科弱视治疗室行弱视治疗;分散治疗组:遵医嘱在家进行弱视治疗,并每月定期复查;(2)所有患儿均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家长用)评定儿童心理行为现状,两组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结果:(1)集中治疗组疗效均好于分散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儿弱视疗效与CBCL社会能力总分、活动情况、社交情况、体诉、违纪因子负相关(P<0.05),其余各组疗效与CBCL各因子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集中治疗弱视可以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增加其依从性,疗效优于分散治疗;弱视治疗疗效差可能与患儿易违纪、社会能力及社交情况差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碟脉灵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DMLI)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塞模型组及DMLI小、中、大剂量组,每组20只大鼠。计算急性心肌梗塞24 h后的心肌梗塞面积(MIS),测定血清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浆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观察全血低、中、高切变率黏度及血浆黏度变化,并测定心肌梗塞及非梗塞区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与梗塞模型组比较,DMLI 中、大剂量组急性心肌梗塞24 h大鼠的MIS缩小(P<0.05或P<0.01),血清AST、LDH、CK活性及MDA降低(P<0.05或P<0.01), SOD及GSH-Px活性升高(P<0.05或P<0.01),血液黏度、血浆黏度、血浆ET及AngⅡ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心肌梗塞及非梗塞区FFA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DMLI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减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ET及AngⅡ释放以及降低血液黏度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患儿心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POTS组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POTS儿童46例(平均12.1±2.8岁),对照组为健康儿童20例(平均11.5±3.6岁),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 UII)及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Cs)浓度,分析POTS组患儿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变化及与直立后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0.41 (0.27, 0.85) μg/L vs. 0.46 (0.35, 1.41) μg/L,P<0.05],血浆UII水平与直立10 min后心率的变化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63, P<0.05),血浆Cs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 (0.20, 1.91) μg/L vs. 0.52 (0.18, 1.60) μg/L,P>0.05]。结论:POTS患儿血浆UII水平降低,提示血管张力调节异常可能是POTS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动物模型,氯沙坦为干预药物,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dimethylarginine,ADMA)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以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SHR组、L-精氨酸组(SHR L-精氨酸)、氯沙坦组(SHR 氯沙坦);另设一组京都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WKY),每组大鼠均16只。所有大鼠自由饮水、饮食,WKY组与SHR组每天10mL/(kg·d)蒸馏水灌胃1次,L-精氨酸组与氯沙坦组分别用1.0g/(kg·d)的L-精氨酸、30mg/(kg·d)的氯沙坦钾溶解于10mL蒸馏水灌胃1次,连续2周。分别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t-Ag),血浆与血小板NO,NOS,血浆与血小板ADMA浓度;另取SD大鼠血小板,分别用上述4组大鼠血管内皮孵育血小板,检测Pt-Ag。结果:(1)SHR组Pt-Ag显著高于WKY组(P<0.01);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的Pt-Ag与SHR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2)SHR组血浆NO浓度与血小板NO含量均显著低于WKY组(P<0.05);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NO均显著升高(P<0.05);(3)SHR组血浆与血小板NOS活性显著低于WKY组(P<0.05);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均显著升高NOS活性(P<0.01);(4)SHR组血浆ADMA浓度与血小板ADMA含量显著高于WKY组(P<0.05);L-精氨酸与氯沙坦干预后均显著降低ADMA(P<0.05);(6)血管内皮体外孵育血小板后,与对照组相比,WKY内皮组Pt-Ag显著降低(P<0.05);SHR内皮组Pt-Ag显著增加(P<0.05);与SHR内皮组相比,L-精氨酸与氯沙坦内皮组Pt-Ag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1)高血压大鼠ADMA浓度升高导致NOS活性降低和NO合成减少,这可能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重要原因;(2)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体内ADMA浓度、增加NOS活性和NO合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观音合剂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观音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探讨观音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肺脾气虚型的厌食症患儿42例分为两组,分别用观音合剂和参苓白术合剂治疗,并运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血清瘦素(Leptin)和血浆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 观音合剂组疗效优于参苓白术合剂组(P<0.05).两组血清Leptin含量及血浆CCK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1);两组对血清Leptin含量升高作用相仿(P>0.05);观音合剂组对血浆CCK含量降低作用优于参苓白术合剂组(P<0.05).结论 观音合剂能有效改善患儿厌食症状;能通过调节厌食症患儿血清Leptin和血浆CCK水平对食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氮端脑钠肽(NT-pro 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对诊断小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8例KD患儿(包括急性期和恢复期)、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血浆中NTpro BNP和hs-CRP的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血浆中NT-pro 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KD恢复期患儿和健康组儿童(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KD急性期患儿血浆中NT-pro 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儿hs-CRP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NT-pro BNP可以作为诊断KD急性期的特异性指标,hs-CRP不能作为KD诊断标准,但是可以判断KD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引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7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组,无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或炎性反应感染的69例儿童为对照组,观察微量元素、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鼻咽部病灶和疾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儿童体内微量元素铁(Fe)、锌(Zn)、钙(Ca)均低于正常儿童(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低于正常儿童(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低于对照组(P<0.05),IgE高于正常儿童(P<0.05),鼻咽部病灶病例高于正常儿童(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微量元素、免疫因子、鼻咽部慢性病灶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患儿营养和微量元素补充以增强患儿体质,同时积极处理鼻咽部慢性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含量与妊娠中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4例处于妊娠中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分为A组(先兆流产)61例、B组(胎膜早破)48例、C组(死胎)15例,再选取80例同期产检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孕妇及新生儿的微量元素锰(Mn)、硒(Se)、锌(Zn)、铜(Cu)、铁(Fe)的含量。结果:孕妇静脉血Fe含量A、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u、Zn含量A、B、C组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e含量A、B、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n含量A、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新生儿的静脉血Fe、Z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u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新生儿的静脉血Z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新生儿的静脉血Zn、Se、F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元素异常与妊娠中期不良妊娠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可引起妊娠中期发生先兆流产、胎膜早破甚至死胎,同时母体内的Cu、Fe、Mn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能对新生儿体内的相应元素含量产生影响;孕期合理摄入含Cu、Fe、Mn、Zn等微量元素,对预防妊娠中期发生流产、胎膜早破及死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