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孟澍江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数十年,学验俱丰,审证细微。笔者有幸侍诊孟老,获益颇多。便秘一症,在中老年人尤为多见,而致便秘之因甚多,治法亦千差万别。孟老在治疗便秘时,常于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疏理肺、脾、肝三脏之气机,就此经验介绍于下。 1 在肺宣开上痹 孟老认为肠腑之通降既赖脾胃之转输,亦赖肺气之肃降,上窍闭则下窍不通,肺失清肃则致肠腑闭塞不畅。孟老治之每用开宣上痹之法,选 轻苦微辛之品,微辛以开气痹,微苦以降肺气,肺气得通,气机得畅,胃气因和,肠腑得通而便秘自除。即所谓“开天气以通地道”之法也。正如叶天士所云:“昔丹溪大、小肠气闭于下,每每开提肺窍。《内经》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孟老选药常从俞氏《通俗伤寒论》“里气抑郁,大便不爽或竞不通而痛,加春砂仁三分拌捣郁李仁、松仁、桃仁、柏子仁、蒌皮、酒捣薤白等辛滑以流利气机,气机一通大便自解”之意,或用郁金、紫菀、枇杷叶、杏仁、桑白皮等取《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之意,以宣通上焦肺气,脏腑同治,表里相应。尤以紫菀为常用,紫菀辛散苦降,温和柔润,既可宣开肿闭,又可润肠,治疗便秘兼有肺气闭塞者尤良。若兼有气机不畅者,则用瓜蒌、薤白等既可调畅上焦胸膈气机,又有润肠之功。  相似文献   

2.
叶桂 ,字天士 ,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著名医家 ,医学造诣极深 ,著《温热论》而被后人誉为温病四大家之一。他精通多科 ,在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实践中 ,敢于创新 ,勇于取舍 ,史称之“治方不执成见。”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咳嗽》中指出 :“肺病 ,辛以散邪 ,佐微苦以降气为治”的论点 ,为治疗肺系疾病另辟蹊径 ,笔者反复琢磨 ,略得其旨 ,陈管窥于下 :1 “肺病 ,辛以散邪 ,佐微苦以降气为治”的本义肺主气 ,为五脏之华盖 ,上连喉咙 ,开窍于鼻 ,司呼吸 ,为气机出入升降之道 ,司清浊之宣运 ,外合皮毛 ,主一身之表。又肺为娇脏 ,畏寒畏…  相似文献   

3.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等方面对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由其门人华岫云整理编撰而成的《临证指南医案》中,录有叶氏诊治"肠痹"的医案8则,其理法方药独树一帜,显示了叶天士对肠痹证治独到的经验。叶氏所论之肠痹既不同于《素问·痹论》中六腑痹之一的肠痹,亦不同于便闭,其病机主要是"肺气不开降",治疗多以"辛润自上通下""微辛以开之,微苦以降之",选用栀子豉汤加杏仁、瓜蒌皮、紫菀、郁金等。  相似文献   

5.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等方面对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儿外感咳喘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外感咳喘,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病,是小儿科的常见、多发病。咳喘虽非一病,然外感致咳与外感致喘医理相近,皆为外感之邪犯肺,肺气不能宣发肃降所致。正所谓“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又必肺而为病。故治疗当以疏表宣肺,利气化痰为其共性原则,均应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为法。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笔者临证中将小儿外感咳喘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壮火食气,邪陷厥阴、心阴虚衰5种类型,其治疗分为正治法和变证治法两类,每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辨治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癌属中医“肺积”“息贲”“咳嗽”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毒外侵,痰浊内聚, 气滞血瘀,阻结于肺,肺失宣发肃降,以致咳嗽、咯血、胸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疾病.笔者治疗该病多年,有一定的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辛开苦降法是指辛以开结,苦以降泄,原治疗湿热中阻或伤寒误下寒热互结或痰热互结而致的脾胃升降失司,以呕利,心下痞闷为主的病症。我在临床中用本法治疗内科病中的急慢性胃肠病,包括五更泄等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下法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肺胀”,临床以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等为特征。笔者在临床中常以下法治疗本病取得良效。体会如下。 1 下法的生理病理基础 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心病中西医结合分型标准将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分为肺肾气虚外感、痰浊闭窍、心脾肾阳虚水泛、热淤伤络、元阳欲绝等证型。临床以肺肾气虚兼外感、痰浊阻肺、痰浊闭窍等证最易出现大便秘结等大肠传导失常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理上肺脏宣降功能可促进大肠传化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又能维护肺之宣发肃降功能。病理上肺宣肃失职,可致大肠传导异常,反之亦然。肺心病肺肾气虚兼外感、痰浊阻肺、痰浊闭窍等证……  相似文献   

10.
李金晶  赵家亮 《光明中医》2023,(12):2378-238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为肺结节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肺结节中医名为“肺积”,病因主要为正气亏虚,因虚而出现痰结、血瘀,最后痰瘀虚互结成积,聚于肺部,肺络阻塞发为肺结节。肺结节的治疗应益气温阳以扶正气,化痰祛瘀以祛邪气。  相似文献   

11.
吴立文从湿辨治胃痞的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文教授善于从湿辨治胃痞,治则以辛开苦降为主,立法体现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的特点,分寒热辨治,配伍严谨,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正辛开苦降法源于《黄帝内经》,辛、苦二味,一阴一阳,一开一泄,一升一降,可升降条达气机。仲景创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叶天士言"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吴鞠通又进一步提出"苦与辛合能降能通",揭示了辛开苦降法的实质内涵。至此,辛开苦降法理论逐渐完善~([1])。现代医家不断探索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痤疮的发病与气机升降失常相关,临床上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常取得满意效果。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辛开苦降发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除热淫于内均有辛苦相配;张仲景宗《内经》意,创建辛苦并用半夏泻心汤类方,首用方剂践行辛开苦降,叶天士提出"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和"仿内经苦与辛合,能降能通",进一步明确机理,后世医家阐述多依据于此。辛开苦降属寒热并用,热为阳,寒为阴,寒热并用体现阴阳互根互用辨证思维;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苦辛相和,能降能通,辛开苦降并非寒热药简单叠加,乃体现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之象。主要作用是恢复脏器功能,调畅气机。虽以仲景半夏泻心汤类方为辛开苦降代表,然并不局限于治虚痞,很多方剂中寒热药并用都体现出辛开苦降之意。气机不畅引起疾病,可用苦辛相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通报》2009,8(3):45-45
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经日: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泄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总结花宝金教授运用“调气解毒”思想论治癌症相关性抑郁经验的临证经验。认为癌症相关性抑郁以气机升降紊乱为核心机制、正气亏虚为其发作的根本原因、痰瘀毒积等病理产物留滞为其关键诱因,临证以“顾正气、调升降、畅情志、祛痰瘀、解癌毒”为核心治则贯穿治疗全程,共奏“调气解毒”之功,以期为临床治疗癌症相关性抑郁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叶氏论治外感咳嗽,不泥于一法一方,但大致可分为寒热两端,分别治以辛甘温润和辛甘凉润,均佐以微苦为主.辛以开达,苦以宣降为叶氏治疗外感咳嗽的大法.  相似文献   

17.
薛汉荣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视“肾为生痰之本”,认为肾虚为痰浊产生的重要内因,当辨清肺、脾、肾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临证擅以“理肾”为治疗大法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达到“不必降痰而痰自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苦”与降胃气秦林,彭欣(山东中医学院济南250014)“苦”作为中药五味的内容之一,具备多种药理作用,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降泄功能。所谓“降泄”,主要是指苦味具有降逆气的作用。因而在组方用药中常常把“苦降”与“逆气”相联系,以苦味之品平降上逆之气,如杏仁苦降,能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等。尽管在气逆为患的病证中,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也俯仰皆是,但笔者发现,无论是在古今医籍中,还是在历代本草里,所言“苦能降气”多指苦降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半夏、干姜“辛开”,黄芩、黄连“苦降”的配伍方法,治疗湿热(或痰热)交结、寒热互错、虚实兼夹的多种儿科疾病,取得理想疗效。其关键在于正确辨证施治,用药微苦微辛,寒热平衡;视病情不同而加减变化;注意善后调养。此配伍方法特别适合于治疗南方地区的小儿疾患。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为医患所苦。武蕾教授基于“邪伏肺络”理论认为,哮喘的根本原因为正气不足、肺络阳虚;病机关键为邪伏肺络、肺络不通;哮喘的夙根为伏风、伏寒、伏痰。在临床治疗中,谨守病机,以温补肺阳扶正气,祛除伏邪断夙根,通畅肺络调气机,并配合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疗效满意。该文主要总结武蕾教授运用“邪伏肺络”理论论治哮喘经验,为论治哮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