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在浙江农村成年居民中的分布特征。方法2006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18个县(市),90个乡镇、5400个农村住户中的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4317份。样本人群BMI的均值为22.96±2.65,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6.8%和4.2%;男性的超重比例与女性无差别,肥胖比例低于女性;15~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45~岁组超重率最高(36.7%),55~岁组肥胖率最高(6.4%);已婚组的超重和肥胖率都高于未婚组,与离婚组无显著性差异;男性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超重率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的文化程度与体质指数关系不大。结论浙江省农村成年居民超重率高于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且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其超重率和肥胖率都低于河北省等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居民体质指数与相关疾病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浙江省居民中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30个县(市、区),150个乡镇(街道),9000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测。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23128份。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3.11±2.71),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8.7%和4.8%;城市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农村居民;男性的超重比例高于女性,肥胖比例低于女性;15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45岁~组超重率最高(38.7%),55岁~组肥胖率最高(8.1%);已婚组的超重和肥胖率都高于未婚组,与离婚组无明显差异;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男性超重率升高,而肥胖率无明显差异;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下降趋势;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囊炎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近几年,浙江省居民超重率呈上升趋势,BMI与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60岁以上老人体重状况,并将自评体重与实测体质指数(BMI)值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群体老人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河南省2 993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比较不同群体老年人对自身体重的认知。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样本人群体重偏低率、正常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60%、54.60%、34.10%和7.70%,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老人自评体重与实测BMI值的一致率为54.96%,BMI值偏低组、正常组和超重组的一致率分别为55.14%、62.67%和44.89%,BMI值超重组一致率最低(P<0.05)。各BMI组一致率城市高于农村,年龄越大一致率越低,文化程度越低一致率越低(P<0.0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群体老人对自身体重的认知存在差异,在老年人群中针对健康体重开展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控制老年人与体重有关慢性病的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沈阳市18~45岁城市职业人群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体重自评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按照4类职业人群抽取18~45岁的工作人员1253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超重率为26.0%,肥胖率为5.3%;各年龄组男性BMI的P50、P85、P95均高于女性;体重自评一致率为63.5%,男性为67.0%,女性为59.9%;肥胖者的体重自评符合率最高,为90.9%,体重偏轻人群自评符合率最低,为40.00%;超重、肥胖人群不太满意率最高,分别为48.8%、50.0%。结论沈阳市职业人群体重自评结果不容乐观,应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引导人们对自身体重做出正确评价,维持理想健康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18~69岁居民对自身体重的评价,并将自评体重与实测体质指数(BMI)值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方法利用2007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69岁成年人44 521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收集数据,比较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样本人群自评体重偏瘦率、正常率和偏胖率分别为23.24%,52.09%和24.67%,并且存在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上的差异(P0.01)。居民自评体重与实测BMI值的一致率为54.40%,BMI偏低组、正常组和超重组的一致率分别为63.16%,58.69%和46.81%,3组一致率有随BMI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BMI超重组一致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年龄越大一致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一致率越高(P0.001)。结论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存在差异,正确认识自身体重状况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通过问卷、体格测量的方法,调查分析河北20个区(县)4 192名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总体超重率为35.23%,肥胖率为16.34%,向心性肥胖率52.67%,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年男性、中老年女性是超重肥胖防治的重点人群。超重率、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女性;无论男性女性,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组人群每周参加锻炼率均高于正常组,并且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男性组为27.79%,女性组为24.22%(P<0.01);参加中轻度和剧烈运动人群中的男性,超重率和向心性肥胖率都随锻炼次数增加而上升,而女性只是在参加中轻度运动人群中呈现此规律;在超重、向心性肥胖人群中,超重率与向心性肥胖率随着每天静坐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超重人群中,选择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群超重率最低,而基本在家的人超重率最高。结论河北省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而主动参加锻炼的人为数不多。在运动方式上,骑自行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身体好方式,能减轻体重,增进健康,适合大多数人采用。应加强对成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体育减肥健身知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静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兴市成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按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随机抽取5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居)调查年龄≥18岁居民共9 947人,采用入户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等)信息,并进行描述流行病证分析。结果9 947人中体质指数(BMI)平均为23.75±3.44,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性别=5.327,F年龄=15.81,P值均0.01);超重率为33.95%,肥胖率为9.98%。男性超重率、肥胖率(36.61%,10.89%)均高于女性(31.48%,9.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9.15、7.16,P值均0.01);城区超重率、肥胖率(33.49%,10.15%)与农村(33.86%、9.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3、0.16,P值均0.05)。50~59岁组人群超重率、肥胖均最高,超重、肥胖高峰年龄男性均较女性有所提前。结论泰兴市成人超重和肥胖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指数(BMI)等数据。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59 264份。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1.82±2.80)kg/m2,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4.30%和1.83%;女性超重和肥胖(14.83%和2.07%)比例高于男性(13.7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65~岁组超重、肥胖率均最高(24.62%和3.48%),随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河南省4 093名15~24岁青年人群的身高、体重及腰围进行测量并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2012年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3.10%、4.62%和16.69%。男性肥胖患病率(6.04%)高于女性(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1)。城市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中心性肥胖率低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比其他职业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随年龄和体质指数(BMI)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随着每周锻炼次数的增加,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降低趋势(P0.01);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随经济收入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以中心性肥胖流行为主,青年时期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升高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做好对青年人群的干预,对整个人群肥胖的预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抚顺市18~75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辽宁省抚顺市4个区抽取的4 752名18~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9.1%,9.3%,38.4%,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27.9%和30.3%,9.5%和9.0%,37.4%和39.3%,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2),男性和女性居民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抚顺市城乡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39.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19.1%,低于女性居民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02);不同年龄女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超重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略高,女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1.
张雪梅 《中国校医》2018,32(10):747-75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分布,掌握城市中学生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标、肥胖、消瘦等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自济南市城区某中学2017—2018年度的学生健康体检。结果 调查发现,2017—2018年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为 21.56±4.78,男生BMI指数(22.41±5.05)显著高于女生(20.52±4.21),8~岁年龄组BMI指数最高。男生在11~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女生在13~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体质量正常检出率55.7%。非正常体质量检出率44.3%,其中体质量超标检出率19.2%,肥胖检出率20.4%,消瘦检出率4.7%。体质量超标、肥胖检出率男生分别为23.1%、26.3%均显著高于女生(14.3%、13.1%),而女生消瘦率(7.0%)显著高于男生(2.9%)。不同年龄段肥胖、消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岁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最高(57.1%),15~岁年龄段消瘦检出率最高(9.2%)。体质量超标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三(21.8%)>初一(18.7%)>初二(17.1%)。结论 济南市城市中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比例较高,消瘦问题并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重膳食结构合理,加强体育锻炼,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视力不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膳食模式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维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1 240名青少年作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信息,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少年总体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视力不良率分别是14.7%、8.7%、3.4%、61.5%;男性青少年的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5.5%、12.4%、4.5%,均高于女性的13.9%、4.6%、2.1%(χ2=32.37,P<0.05);农村青少年的消瘦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5.6%、4.9%,均高于城市的13.0%、3.2%(χ2=20.03,P<0.05);因子分析共提取了高糖高脂型、均衡型、高蛋白质型3种膳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男性、农村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青少年的总体营养状况、视力状况及膳食状况较好,但仍存在消瘦率偏高,视力不良率较高、膳食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并分析四川省20~69岁成年人BMI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0—2019年5次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20~69岁成年人身高、体重数据,计算BMI,采用常规描述统计、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百分位数法、曲线拟合等方法对BMI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9年,男性BMI均值和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女性BMI则呈波动趋势,女性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20~35岁女性体重过轻人数比例较高;男性超重触发年龄和肥胖触发年龄从23岁和35岁提前到20岁以下和25岁,女性超重触发年龄从30岁提前到27岁,而肥胖触发年龄无明显变化;男性BMI峰值年龄段从50提前到45岁,而女性BMI峰值年龄基本维持在60岁以上。结论 四川省不同性别人群近20年BMI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成年男性超重、肥胖触发年龄提前明显,提示可在适当的年龄段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减缓超重肥胖的发生,同时应注意20~35女性体重过轻情况,对减肥进行正确引导,降低盲目减肥、不科学减肥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某小学学生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方法分别依照年龄的身高、年龄的体质指数(BMI)筛查调查人群消瘦与超重、肥胖所占比例,并与2005年全国调查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调查的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其整体体格发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超重检出率高于肥胖检出率(P﹤0.05)。其中超重在男女生中的比例分别为16.11%和8.33%,肥胖在男女生中的比例分别为12.32%和3.79%,男生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5)。但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消瘦,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结论该小学学生营养不良主要是消瘦和超重、肥胖并存。提示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应重视儿童体格发育,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户外体育锻炼,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提醒家庭积极改善学生的营养供给,在膳食中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平衡营养,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5.
孙闽君  曹在池  林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23-3124
[目的]分析BMI指标与体质的关系。[方法]于2004~2005/4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成年人,随机抽取997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能测试系统采集他们的身高、体重及其他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计算各组BMI指数均质的变化规律。[结果]1)烟台市成年人BMI指数男性平均为23.7kg/m2,女性平均为21.8kg/m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段男女之间比较,除50~54岁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BMI均大于女性,但到35岁以后,这种差距明显缩小。2)体重偏低和正常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下降趋势,而超重和肥胖两类人群在各年龄段中所占比例基本上随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步上升趋势。3)女性体重偏低和体重正常的比例都远高于男性,而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则明显低于男性,尤其是女性肥胖者的比例比男性低了19.4个百分点。4)在相关性显著的所有指标中,血压与BMI指数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提示人体超重或过于肥胖将增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患病风险。[结论]BMI指数与身体机能和体质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体重超标对某些相关体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体重的过度增长,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河北省城乡成人体质测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200例成年居民进行体质测量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现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不同人群超重与肥胖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各指标为城市高于农村组,女性身高、体重、臀围城市均高于农村;性别相比,男性身高、体重、腰围、腰臀比均高于女性(P〈0.01),而臀围、体质指数女性高于男性(P〈0.01);不同职业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平均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均居各组前3位;超重与肥胖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和女性的体质指数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以65岁以上年龄组尤为突出;城市及农村女性体质指数和腰围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农村男性则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在城乡男性不同职业人员中,机关、办事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女性则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离退休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农村男性和城市男、女性体质指数、腰围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存在城乡、性别、职业差异;超重与肥胖与职业、城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成年居民肥胖的流行特征及与慢性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414名18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浙江省居民超重和肥胖合并率为22.72%和5.39%,随年龄增长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存在职业差异;男女性超重差异不显著,肥胖差异非常显著;肥胖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值均大于体重正常组.结论肥胖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值呈正相关.应针对其流行特征尽快开展肥胖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肥胖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情况 ,为预防儿童肥胖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 普查区内共 40 3 10名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体重指数 (BMI)和身高别体重法同时评价调查对象的肥胖患病率。  [结果 ] 研究人群平均年龄 ( 12 .5 9± 3 .0 7)岁 ,总体BMI为 18.63± 3 .3 1,其中男性BMI高于女性。以BMI法为评价标准总体肥胖患病率为 2 .76%,超重患病率为 11.5 7%;以身高别体重法为参考标准则肥胖的患病率为 6.17%,超重的患病率为 6.76%,两种评价方法的总体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肥胖和超重患病率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 ,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  [结论 ] 闵行区中小学生的肥胖总体患病率呈现随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趋势。中小学生超重比例较高 ,应及早制订防制策略及措施 ,减少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并分析四川省儿童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四川省12个城市的14772名7~18岁学生的学校体检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评价生长迟缓、消瘦、超重及肥胖等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四川省学生的身高、体重、BMI之间均随着年龄逐渐升高,各年龄段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均低于全国平均身高。四川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11%,生长迟缓率、轻度消瘦、中重度消瘦检出率男生分别为2.33%、7.51%、3.12%,女生1.26%、4.32%、2.31%,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3.73%,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且营养过剩检出率高于营养不良。结论 四川省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低于全国水平,其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四川省儿童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男生存在着消瘦与超重、肥胖的共存现象,这警醒在进行营养改善计划时,要防止营养过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