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肺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COPD稳定期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肺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FEV1/FVC、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CA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患者病情,增强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老年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喷雾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对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喷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喷雾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治疗老年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可改善其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呼吸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东莞市道滘医院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估差异;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呼吸康复治疗应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潘秀英  李敏 《中医药研究》2012,(10):1279-1280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脑心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脑心通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口服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稳定期急性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脑心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姚云丹  黄达荣  许丽佳 《新中医》2021,53(24):80-83
目的:观察补肺平喘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例肺肾气虚型COPD 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 例。2 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肺平喘方治疗,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较对照组的70.00%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 及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平喘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 稳定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患者α1-抗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以COPD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中FEV1、FEV1%、FEV1/FVC以及RV/TLC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FEV1、FEV1%、FEV1/FVC及RV/TLC明显改善。对轻度COPD肺气肿患者治疗前后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但对中重度患者治疗前后α1-抗胰蛋白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肺气肿的作用机制与调节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100例2017年6月-2018年5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单一治疗组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联合用药组则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观察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监测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观察时间、肺功能监测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相比较单一治疗组更好,P <0.05。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患者α1-抗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以COPD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中FEV1、FEV1%、FEV1/FVC以及RV/TLC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FEV1、FEV1%、FEV1/FVC及RV/TLC明显改善。对轻度COPD肺气肿患者治疗前后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但对中重度患者治疗前后α1-抗胰蛋白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肺气肿的作用机制与调节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老年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噻托溴铵治疗,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气促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老年人中重度COPD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加强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益肺方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稳定期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养阴活血益肺方治疗,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肺动脉压、血气分析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VC、FEV1和Pa O2均明显升高(P0.05),Pa CO2、m PAP、HIF-1α、ET-1及VEGF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采用养阴活血益肺方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能够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肺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肺活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PEF、FEV1、FEV1/FVC、FEV1%)、中医症状总积分及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VC、PEF、FEV1、FEV1/FVC、FEV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肺功能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能力积分及总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相关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稳定期脾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喘可治注射液足三里注射和温补脾肾汤治疗,疗程4~4.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CAT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EV1、FVC较治疗前降低(P0.05),FEV1/FVC值较治疗前增加不明显(P0.05);治疗组FEV1、FVC、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AT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AT积分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温补脾肾汤结合穴位注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取足三里、肺俞以及定喘为主穴,膏肓、心俞、大椎以及风门等为配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背部穴位及足三里同时予以温灸2壮,每次留针约0.5 h,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疗程为8周;对照组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每日2次(50μg沙美特罗和250μg丙酸氟替卡松),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寒热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量、1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最大呼气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寒热症状综合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对改善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茶碱缓释片联合噻托溴铵干粉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10月稳定期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片0.1 g/次,每12小时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噻托溴铵,1 粒/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呼吸疾病问卷(SGRQ)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应用6 min步行距离(6MWD)观察两组患者运动耐力的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痰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FEV1%Pred、FEV1/FVC均高于同组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Pred、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D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MMP-9、IL-8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GRQ评分、MMP-9、IL-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茶碱缓释片联合噻托溴铵干粉对稳定期COPD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重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益气养阴合剂治疗轻症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轻症及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2次/d,连用3个月。观察组同时给予益气养阴合剂,50 mL/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肺功能(SO2、PEF、FEV1)及咳嗽、咯痰、喘息等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临床控制率观察组为77.78%,对照组为61.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88.8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停药2周后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益气养阴合剂治疗轻症及缓解期COPD临床疗效显著,且可较好地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顺尔宁口服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56例在此基础上采用顺尔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PEF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联合顺尔宁口服治疗儿童哮喘,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将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41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细胞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 TLR9)表达。评价咳嗽、痰量、喘息和气短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CRP[(4.3±1.2)mg/L比(8.4±2.5)mg/L;t=5.417,P<0.01]显著低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血细胞 TLR9表达[(1.9±0.7)比(1.6±0.4);t=3.418,P<0.05]显著高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联合治疗组咳嗽[(1.7±0.6)分比(3.8±1.1)分;t=2.859,P<0.05]、痰量[(1.6±0.4)分比(3.9±1.2)分;t=3.027,P<0.05]、喘息[(1.2±0.5)分比(3.4±1.3)分;t=3.416,P<0.05]和气短[(1.5±0.7)分比(3.7±1.6)分;t=3.468,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联合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5.4±5.8)L比(62.8±6.9)L;t=3.526,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85.7±10.3)%比(71.9±15.4)%;t=5.648,P<0.01]显著高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联合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3.4±0.7)d 比(5.6±1.2)d;t=3.256,P<0.05]显著短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剂量[(1.8±0.2)×103μg比(5.3±0.4)×103μg;t=5.627, P<0.05]和次数[(7.4±1.3)次比(16.5±3.4)次;t=4.574,P<0.05]均较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显著缩短和降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84.4%(38/45)比73.2%(30/41);χ2=4.519,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疗效优于单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综合肺康复治疗”和“社区干预”的中医综合肺康复社区干预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肺功能II、III级的稳定期COPD患者各72例,共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肺康复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呼吸锻炼、冬病夏治、膏方调理、穴法埋线和中药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FEV1/pre、FEV1/FVC)、急性发作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咳嗽、咯痰、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日常生活、抑郁心理、焦虑心理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的比较,各项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咳嗽、咯痰、喘息、胸闷、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生存质量量表中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P〈0.01),对照组胸闷、中医证候总积分、FEV1/pre、FEV1/FVC、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同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存质量量表各项积分、6min步行距离、FEV1/pre、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亦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肺康复社区干预具有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通气功能、减少急性发作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安全性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的AECOPD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胸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SGRQ的症状、影响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SGRQ的影响评分有所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尤其是FEV,均无明显好转(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减少COPD稳定期AECOPD次数,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督灸对慢型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予督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喘、胸闷、气短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减轻(P〈0.01),气喘、胸闷也有所改善(P〈0.05),而在咳嗽、咳痰症状改善程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气喘、胸闷、气短症状改善程度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EV1/FVC及FEV1的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观察组在治疗后FEV1/FVC及FEV1的百分比升高明显(P〈0.05)。结论:督灸疗法能使COPD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能明显的改善,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