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阳通络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扶阳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术后4周治疗组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阳通络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等神经麻痹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在科室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下肢麻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研究组(31例)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下肢麻痛改善程度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麻痛缓解程度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下肢麻痛的患者,术后在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可显著缓解下肢麻痛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行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组用神经妥乐平+针灸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效果。结果神经妥乐平+针灸(观察组)治疗腰椎管狭窄术后下肢麻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妥乐平(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下肢麻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术后下肢麻痛患者选择神经妥乐平+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缓解患者下肢麻痛,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术后下肢麻痛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下肢疼痛情况和麻木情况的评分,治疗前后体征客观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下肢疼痛、下肢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患者直腿抬高情况与下肢肌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高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下肢麻木的情况,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重用黄芪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酸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用黄芪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酸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2009年收治的59例有效病例随机分组:重用黄芪治疗组31例,西药对照组28例,术后随访1,3,6,12月,记录残留症状、神经功能及JOA评分。结果:重用黄芪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用黄芪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酸麻等神经麻痹症状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术治疗瘀阻督脉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55~75岁,平均62.5岁)腰4/5单节段中央管狭窄行外科治疗,分别对比治疗前后腰椎JOA评分,瘀阻督脉证候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减压,腰椎JOA评分治疗前(11.5±1.25)分,末次随访为(25.34±1.53)分;瘀阻督脉证候积分治疗前(6.85±1.25)分,末次随访为(10.35±1.06)分;VAS评分治疗前(7.5±1.4)分,末次随访为(1.2±0.3)分;ODI评分治疗前(61.5±3.7)分,末次随访为(21.3±2.1)分;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在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也使得督脉瘀阻的症状明显缓解,证明椎管减压术与督脉瘀阻的改善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惠州市中医院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单纯行腰椎管注药41例(对照组)、行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35例(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6月、12月分别进行VAS评分、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则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治疗组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能有效减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通过棘突牵引有助于恢复椎管容积,从而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明明  马勇  程建 《新中医》2012,(12):59-61
目的:观察扶阳通络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扶阳通络汤口服。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4周,记录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4周后功能改善率。结果:术后1周、4周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4用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术后1周、4周2组I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4周治疗组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功能改善优秀率、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扶阳通络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等神经麻痹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6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督汤,对照组单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采用ODI评分、JOA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督脉论治思想,运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椎管减压,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人工椎板成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9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A66)人工椎板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变化。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和JOA评分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活,时间13~49(28.4±1.2)个月。手术时间79~157(121.0±3.5)min,术中出血量110~210(167.0±7.2)mL,术后引流量70~130(114.0±4.3)mL,住院时间10~16(14.2±1.1)d.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术后下肢痛VAS和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8.41±0.27)分,优24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10%.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人工椎板成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椎管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在预防椎管内瘢痕形成及医源性再狭窄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BE)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2021年3月诸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进行UBE手术治疗;观察组在UBE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口服。于术前和术后第1个月、第6个月评估JOA指数、VAS腰腿痛评分,在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腰腿痛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JOA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对照组为88.6%,观察组为82.9%,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治疗气虚血瘀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在短期内能促进腰腿痛及腰椎功能改善,但在中远期疗效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4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患者,针灸治疗2周,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VAS和JOA评分。结果:随访1个月,T_1与T_0,T_2与T_1,T_3与T_2的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_2与T_1,T_3与T_2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有效改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对患者下肢残留症状的影响。方法 在萍乡市中医院展开相关研究,收治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6月,研究对象为腰椎管狭窄术治疗患者,均在术后诊断为气虚血瘀证,伴随下肢残留症状,共选取60例患者,将其分为2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JOA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5)。结论 将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治疗中,其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残留症状,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结合引气归元针法治疗督脉瘀阻型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科室收治符合标准的督脉瘀阻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1例,分为单纯手术组30例及手术结合针灸治疗组31例。分别比较术前、出院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腰部督脉瘀阻症候积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两组患者督脉瘀阻积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VAS评分及督脉瘀阻积分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种指标评分改善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灸治疗组督脉瘀阻症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单纯手术组,JOA评分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督脉瘀阻型腰椎椎管狭窄症行Quadrant通道下MIS-TLIF,能有效疏通督脉,术后瘀阻症状改善明显,体现了"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的治病求本的中医思维。术后大部分患者仍残留少许瘀阻症候,运用引气归元针法能进一步疏通督脉,改善督脉瘀阻症候,缩短病程,促进早日康复,疗效优于单纯手术组。引气归元针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单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均融合,融合器未见松动或下沉,椎弓根钉未见松动及断裂。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西医两种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后路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口服通督健步汤3周,对照组不予中药口服.术前、术后30 d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记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随访3月-4年,平均3.2年.术后30 d 平均改善率治疗组为78.96%,对照组为66.81%.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配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常规手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JOA改善率为(68.76%±11.81%),高于对照组的(56.03%±7.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应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的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完整随访资料,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VAS及Oswestry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VAS及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下,观察清代名方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脾肾气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转腰汤内服治疗,连续服用14 d,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随访时记录腰膝酸痛VAS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中医证侯总积分、ODI指数、JOA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腰膝酸痛VAS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中医证侯总积分、ODI指数、JOA评分在治疗第7天、第14天与第28天随访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第28天随访与治疗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侯总积分在治疗第14天与第28天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膝酸痛VAS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O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随访,ODI指数有效率为79.17%,JOA评分有效率为75.00%.结论: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脾肾气虚,痰瘀互结证)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腰椎功能。"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退行性脊柱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早期应用腰痹通胶囊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接受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予以腰痹通胶囊治疗,术后4周、12周定期随访。采用腰痛JOA(29分法)及VAS(视觉疼痛评分)评价不同组别的疗效,并于术后12周评估2组间的椎间植骨融合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评分均有改善(P<0.05)。术后4周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2周植骨融合率均达到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早期应用腰痹通胶囊进行干预,可以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尽快减轻患者疼痛麻木程度,提高手术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