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给予TLICS评分。≤3分者保守治疗,=4分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5分者手术治疗。随访半年,采用ODI评分评价功能障碍改善率。结果:3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半年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疗效差者,功能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3.6%和92.0%(χ2=0.067,P=0.796)。结论: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对判断手术适应症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的治疗方式选择,患者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验证经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钛棒的折弯弧度与所固定节段矢状面弧度的等同关系,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方法:取成年猪8具5~6个连续节段的颈椎、颈胸椎为实验标本,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分析所固定钛棒的折弯角、所固定节段矫形后的cobb角,分析两角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棒的折弯角度与钉棒系统所固定节段矫形后的cobb角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明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钛棒的折弯角度与所固定节段脊柱形成的cobb角度等同,能够较精确的预见术后恢复所固定节段的矢状面的弧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在易致大出血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8例患者,其中4例子宫疤痕妊娠,清宫术前栓塞双侧子宫动脉;4例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24小时内进行手术。对照组为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4例疤痕妊娠及5例脊柱肿瘤患者。结果:子宫疤痕妊娠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2~8ml,平均出血量4ml,手术时间10分钟;脊柱肿瘤患者外科术中出血量500~2200ml,平均出血量1000ml,手术时间2~4小时,肿瘤均完整切除;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易出血性外科手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探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肿瘤切除范围和骶神经的保留及内固定重建。结果: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6例患者,保留S2以上神经,保留至单侧S3神经。术中出血600-2300mL,平均1250mL,有效保护骶神经,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行放疗减少复发。其中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大小便功能障碍,随访1-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制定恰当的手术策略,前后路联合治疗,完整切除巨大骶骨脊索瘤,保留骶神经,恰当内固定,能有效提高原发性巨大骶骨脊索瘤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辅以椎体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最近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29例均获随访8~47个月,平均19.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为57.2±13.21,术后6个月为29.4±16.42,末次随访为32.13±14.12。患者侧凸Cobb角术前为26.2°±11.21°,术后6个月为14.1°±6.43°,最近随访为17.4°±6.72°;腰椎前凸角术前为28.4°±5.92°,术后6个月为43.2°±5.37°,最近随访为37.9°±5.31°。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对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矫形、固定、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144例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各72例,分别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进行手术,随访0.5a,评价疗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前路组长于后路组(P=0.000);出血量后路组少于前路手术组(P=0.000).前路组Frankel分级改善好于后路组(P=0.000).而Cobb角治疗后矫正度丢失前路组也要少于后路组(P=0.000).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虽然后侧入路简单、创伤小,但前路手术功能恢复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7.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为严重创伤所致 ,只有早期诊断和恰当的处理才能获得良好效果。但因其常合并有其他严重外伤 ,使得早期处理非常复杂。近十年来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 ,这类损伤更加常见。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 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 ,探讨该病的处理方法 ,旨在提高对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处理的认识。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1989年 8月~ 2 0 0 0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共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 36 .5岁。右髋9例 ,左髋 2 1例。入院前常规前后位X线片加J…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染重组BMP7腺病毒(Ad-BMP7)后,兔髓核细胞BMP7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方法⑴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作为实验组,5只作为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椎间盘注射Ad-BMP7,实验对照组注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Ad-GFP),另设空白对照组。⑵分别于注射后1、2、4周各处死5只实验组兔子,注射后1周处死全部实验对照组兔子。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7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⑴实验组的髓核细胞显示了BMP7染色阳性结果,1、2、4周组阳性染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实验组的髓核组织间质Ⅱ型胶原呈阳性染色,1、2、4周的灰度值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NK两两比较,第1周与第2、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第4周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BMP7转染兔髓核细胞后,能获得长期表达,并能促进Ⅱ型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胸腰椎骨折侧前路减压Kaneda及Z-plate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1995年6月~2006年10月,对54例胸腰椎骨折并截瘫分别采用Kaneda及Z-plate内固定手术,并从生物力学结构、手术安装、内固定效果、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Z-plate比Kaneda的生物力学结构更合适,内固定安装简便,Z-plate手术时间较Kaneda缩短70 min,出血量减少125 ml,并发症少.结论 Z-plate为胸腰椎骨折并截瘫侧前路手术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游离趾趾甲皮辨移植再造拇指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7年11月~1995年4月间施行该手术的28例作远期随访,检测再造拇指的外形、长度、出汗情况、感觉及运动功能和术后对行走功能的影响等6个项目。结果:对获得完整资料的21例作了综合分析,其中再造拇指的综合功能为优18例;疗效欠佳3例。其原因是未吻合趾-指神经、感觉功能恢复不良及掌指关节融合。结论:吻合血管游离趾趾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是治疗拇指全指撕脱伤及Ⅲ-Ⅳ度拇指缺损疗程短、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