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观点出发,阐明中药最佳给药时间的理论依据。温阳除寒药养阳补阳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看,为春分到夏至;从一日来看为卯时6:00:00到正午12:00:00。滋阴清热药养阴补阴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看为秋分到冬至;从一日来看,为酉时18:00:00到子夜00:00:00。  相似文献   

2.
右归饮择时使用对肾阳虚大鼠睾酮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右归饮择时用药在肾阳虚证治疗中的意义,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右归饮酉时用药和右归饮卯时用药四个大组,其中每组再分别设 4个亚组,即 02: 00、08: 00、14: 00、20: 00组,共计 16个小组。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的方法制作肾阳虚模型,造模同时灌胃右归饮水煎剂,共计 14d。造模结束次日,于 02: 00、08: 00、14: 00、20: 00将相应组别动物摘眼球取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结果显示,模型大鼠血清睾酮水平较正常降低,各时间点中尤以 14: 00和 20: 00下降为显著,与同一时间正常大鼠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1),节律几乎消失,近似直线。两用药组中,酉时用药组的睾酮变化模式与正常组接近。提示右归饮治疗肾阳虚证应当提倡择时用药,酉时用药对睾酮昼夜节律维护较卯时为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80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其中观察组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经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出效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与心率呈正相关(r=0.539,P=0.000);经动态心电图显示,共发生759次ST段压低次数,6:00~12:00发生心肌缺血百分比为49.7%,12:00~18:00发生心肌缺血百分比为10.3%,18:00~00:00发生心肌缺血百分比为19.0%,00:00~6:00发生心肌缺血百分比为21.1%。6:00~12:00时间段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性心肌缺血经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明显提高检出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注射液致腹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介绍患儿男,10岁。发现双眼视力差4年,2006年2月14日以双眼陈旧性球后视神经炎收入院。入院时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精神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无药物、食物过敏史。2月15日10:00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辛疏)0.1g静脉滴注,19:00请假回家。2月16日8:00返回,诉2:00~9:00出现头晕、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的病人,排除医学禁忌,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进行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采用美国危重病护理学会推荐的床头抬高依从性调查工具表,调查从6个不同时间点(8:00、12:00、16:00、20:00、24:00及4:00),采用自制量角器测量ICU患者床头抬高角度,观察患者体位有无下滑。结果:经过半年的持续质量改进,ICU护士对床头抬高的依从性从干预前的32.2%提高到干预后的91.8%。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更好地帮助ICU护士熟知相关知识,有效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彦红 《光明中医》2022,37(3):481-484
目的 观察在不同时间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1组在17:00—19:00进行针刺,治疗2组为除17:00—19:00外其他时间(8:00—17:00)进行针刺.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悸的中医分型与早搏昼夜分布的相关性,以及功能性和病理性早搏的昼夜分布规律.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仪检测150例心悸患者在白天时段(8:00-20:00)和夜间时段(21:00-次日8:00)的早搏次数及所占早搏总数的百分率,并对150例心悸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心悸多发生在子时和午时,且早搏集中发生在白天时段的心悸患者多属阴虚火旺型,而早搏集中发生在夜晚时段的心悸患者多属阳虚瘀阻型;另外,功能性早搏多发生在子时(2 3:00-1:00),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卯时(1:00-7:00).结论提示早搏与心悸的中医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阴阳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亦为中医治疗心悸辨证用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及分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为200~230g,清洁级,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选择28只动物,在安静、7:00~19:00光照、19:00~7:00黑暗的实验室中驯养1周,使其适应环境后再进行正式实验。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艾灸治疗组、阿米替林组,每组7只动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市各基层社区拟似卒中患者求救及院前转运时间特点.方法 前瞻性登记我院及周边县区120急救中心及下设急救站出诊的拟似卒中患者,分析出诊时间高峰,及院前转运时间特点等.结果 共收集拟似卒中患者1 000例,其中30 min内到达医院占349例(34.9%),1h内到达医院占846例(84.6%),2h内到达占978例(97.8%);呼救时间分布以晨起及上午(7:00 ~ 10:00)、中午(11:00~13:00)及傍晚(17:00~ 19:00)为相对高峰期,凌晨(1:00 ~4:00)求救人次最少.结论 根据卒中患者求救时间的分布特点,加强对公众的卒中知识的普及,以及对第一时间接触卒中患者的120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可进一步减少卒中院前延误时间,提高卒中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联合CEF化疗方案择时用药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化疗药物在01:00~03:00时注入,中药健脾方于每日09:00~11:00时服用,中药补肾方于每日17:00~19:00时服用)和对照组(化疗药物在日间注入,中药补肾及健脾方于每日日间服用)各25例,观察完成治疗疗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脾肾虚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和脾肾虚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健脾方联合CEF化疗方案时辰治疗可提高化疗疗效并降低化疗毒副作用,优于常规使用CEF化疗方案及中药。  相似文献   

11.
昼夜节律对健康青年脉图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昼夜生物节律对脉图的影响。方法:对健康青年进行昼夜(7∶00~22∶00)脉图观察。结果:昼夜脉图参数有明显变化,脉形呈现由平、滑到平弦再到弦的变化过程,脉位呈现由浮到沉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间段中13∶00、22∶00两个时段的脉图参数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林小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48-1549
目的 探讨基层中医院急救病例的特点,研究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对我院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病例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最多,脑卒中病例比例最高,心血管病次之;以1、2、11、12月份急救患者最多;上午8:00~12:00急救患者最多,其次为12:00~16:00.结论 认识基层中医院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院院前急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肉苁蓉开花散粉习性,为人工授粉和良种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和室内相结合,观察开花习性.结果:晴朗天开花数多,温度>23℃,湿度<10%,12:00~15:00为开花高峰期;肉苁蓉花冠裂片完全展开后,花丝开始螺旋扭曲,并向下回缩.结论:人工授粉选择晴天,高温天气,12:00~16:0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择时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于17:00~19:00时段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22例于17:00~19:00时段外行艾灸治疗。2组均于治疗20d后进行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1.82%。结论:择时艾灸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失疏泄大鼠模型是否具有高眼压和大的24 h眼压波动。方法健康同系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4只,群养观察;模型组(肝失疏泄组)14只,孤养,按程序施加造模刺激。造模4周后测24 h眼压,每周1次,共3次。测量时间为9:00~10:00、13:00~14:00、17:00~18:00、21:00~22:00、1:00~2:00。采用桌面式小动物麻醉机麻醉SD大鼠,采用Tono-Pen AVIA眼压计测量眼压。对两组间第4周、第5周和第6周的平均眼压和眼压波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大鼠基线眼压和体重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4周后,模型组的24 h平均眼压为(16.55±0.91) mm Hg,而正常组为(16.06±0.99) 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 P=0.63)。在造模第6周,模型组平均眼压为(14.64±1.13) mm Hg,高于正常组(13.23±1.08)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4)。(3)模型组眼压波动呈现升高趋势,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失疏泄大鼠模型具有较高的24 h平均眼压和眼压波动趋势,这可能为临床解释肝失疏泄是青光眼主要致病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子法指导下择时针灸治疗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80例分为3组,试验组选取每日巳时(9:00—11:00),酉时(17:00—19:00)进行针灸治疗;对照1组选取每日辰时(7:00—9:00),未时(13:00—15:00)进行针灸治疗;对照2组给予金匮肾气丸口服,观察治疗前后阳虚体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共有106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阳虚体质改善方面,试验组阳虚质转化分改善优于两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方面,3组均可在不同维度方面改善相关生存质量,经过两两比较发现,试验组在生理机能改善方面较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子法指导下的择时逆针灸对改善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拓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理论指导下不同时辰造模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按造模时间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在0:00,04:00,08:00,12:00,16:00,20:00点,运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胰腺炎造模。造模成功12 h后,处死大鼠,取出胰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比较病理积分,测定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各时辰组之间血清淀粉酶测定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淀粉酶最高值0:00点组和最低值16:00点组比较,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辰组之间胰腺病理积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0:00点组病理积分最高,16:00点组积分最低。各时辰组之间血清CRP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2:00点组和20:00点组血清CRP均值最高,16:00点组CRP均值最低。结论:不同时辰急性胰腺炎造模成功后,不同时辰的病理片积分、CRP均值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时辰发病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有影响,从这一侧面证实了中医阳明病"欲解时"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常规降眼压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 58例眼压控制稳定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继续使用原有的降眼压药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控制眼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8:00AM、12:00AM、2:00PM、6:00PM时的眼压及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00AM、12:00AM、2:00PM、6:00PM时眼压,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眼压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减小,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使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幅度减小,并且对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刮痧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循经走穴刮拭法,以头部、颈部、项背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及手足阳明经循行区域为主要刮拭部位,虚证采用轻刺激补法,实证采用重刺激泻法。按监测时间点测量第1次刮痧前及第8次刮痧后下午2点至8点血压,监测时间点包括2:00pm、2:30pm、3:00pm、3:30pn、4:00pm、5:00pn、6:00pm、8:00pm。结果:第8次刮痧后各时间点血压与第一次刮痧前对应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压由(147.42+13.04)/(86.27+11.91)mmHg下降至(129.35±9.16)/(800.15±9.41)mmH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明显降低(P0.01),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刮痧疗法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血压亦呈现一定的波动规律,主要表现为辰时(7:00~9:00)为第一峰相;未时(13:00~15:00)为低谷相;酉时(17:00~19:00)为最高峰相[1]。笔者分别于血压波动的三个时辰进行针刺治疗高血压病62例,观察不同时辰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甲皱微循环即时效应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2例病人均按1993年WHO/ISH联合提出的高血压分类分期诊断标准[2]确诊,剔除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3岁;高血压病I期15例,Ⅱ期26例,Ⅲ期21例;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