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30分钟,d1,d8;卡培他滨1250mg/ m2,2次/日,口服d1~14.21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为126个,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13例,进展(PD)19例,总有效率(CR+PR)21.95%,疾病控制率(CR+PR+SD)53.6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3个月(1.5~19.7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和手足综合征等,多为Ⅰ~Ⅱ度.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2003年6月~2006年3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32例。结果CR4例,PR14例,SD8例,PD6例,总有效率(CR PR)56.2%。全组中位缓解期5个月(2~14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其中骨髓抑制主要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18.7%。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对蒽环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倪鹏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61-16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39例,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8例(20.51%),疾病稳定23例(58.97%),疾病进展8例(20.51%),总有效率为20.51%,总控制率为79.49%;3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Ⅰ°22例(56.41%),Ⅱ°10例(25.64%),Ⅲ°5例(12.82%),Ⅳ°2例(5.1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上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月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9-198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胆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晚期胆管癌患者采用化疗23例: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60分钟,第1、8天给药;卡培他滨1 250mg/m2,早晚两次,餐后30分钟口服,第1~14天。21天为一化疗周期。结果: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5例(21.74%),病情稳定8例(34.78%)。共有12例(52.17%)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无法手术的胆管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晚期乳腺癌患者9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n=47)和B组(n=48)。A组接受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B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连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2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与A组对比,B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控制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分别为19.15%和42.55%,B组分别为33.33%和73.8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4.17% VS 17.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程进展,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晚期胰腺癌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卡培他滨1 000mg/m2,2次/天,口服,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其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糖类抗原19-9、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等。结果:26例中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7例,肿瘤进展14例,总客观缓解率为19.2%,临床获益率46.2%,糖类抗原19-9缓解率61.5%,中位生存期7.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2个月,1年期生存率为26.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化疗方案临床获益较高,毒性可耐受,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11年12月乳腺癌肝转移患者38例,采取吉西他滨第1d、8d静脉滴注,第1~14d口服卡培他滨,1个周期21d,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8例患者CR 0例,PR 8例,SD 13例,PD 17例,有效率(CR+PR)为55.26%.38例患者无化疗相关性死亡,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4.21%(32/38).血小板发生率44.73%(17/38).腹泻发生率42.11%(16/38).恶心呕吐发生率34.21%(13/38).口腔炎发生率26.32%(10/38).手足综合征发生率21.05%(8/38).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8.42%(7/38).静脉炎发生率7.89%(3/38).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肝转移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泽菲)联合卡培他滨(C A P)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均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既往用过蒽环类和紫杉类的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 mg/m2,d1、d8,静滴;卡培他滨(CAP)2000mg/m2,分2次口服,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34例患者中,CR 3例,PR 13例,SD 10例,PD 8例,客观有效率为47%,中位生存期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C A P)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较高,有生存优势,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TNBC)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情况。方法40例TNBC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吉西他滨1g/m2静脉滴注,d1、8;卡培他滨1g/m2口服,2次/d,d1~d14。以上治疗方案3w为1个周期。化疗前给予地塞米松、格拉司琼止吐,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本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4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RR)为45.0%。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2年12月,失访3例,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主要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次要毒性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热和脱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TNBC近期效果满意,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吉西他滨联合5-FU/卡培他滨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病人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ASCO论文集等数据库中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治疗组为吉西他滨联合5-FU/卡培他滨化疗,对照组为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的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入选,主要分析指标为半年和1年生存率,次要分析指标为客观缓解率、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临床获益反应率和毒副作用等。结果共纳入了4个临床试验,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上,吉西他滨联合5-FU或卡培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相比,可以提高半年生存率10%(95%CI0.01-0.19,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1年生存率、半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反应率上并没有提高,同时还增加了3/4级的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的毒副作用。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5-FU/卡培他滨并不能提高晚期胰腺癌病人疗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仍是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二线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卡培他滨2000 mg/m2.d,第1~14 d,每天分2次口服。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 d,21天为1周期。最少完成2周期,最多6周期化疗。结果 34例患者中,CR 3例(8.82%),PR 12例(35.29%),SD 11例(32.35%),PD 8例(23.53%),总有效率(CR+PR)为44.12%。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二线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个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艾滋病药物.方法:以抗艾滋病药物扎西他滨为先导物,以取代桂皮酰基对其进行结构修饰.结果:合成了3个N-2',3'-双脱氧胞苷取代桂皮酰胺衍生物.结论: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4.
吉西他滨 (健择 )即二氟嘧啶脱氧核苷 ,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化合物。它作为一种药物的前体 ,进入细胞后代谢成为有活性的二磷酸盐、三磷酸盐 ,并在细胞内聚积 ,竞争性掺入核苷酸链后 ,可终止DNA链的延伸过程。健择的代谢产物抑制了核糖核酸还原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自身的代谢 ,使有活性的磷酸盐降解缓慢 ,在细胞的时间延长发挥细胞毒的作用。我科自 1999年至今用健择联合PDD或 5 FU治疗晚期肿瘤 2 8例。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0例 ,年龄4 4~ 79岁 ,中位年龄为 6 6岁。非小细胞肺癌 11例 ,胰腺癌 15例 ,膀胱癌 1例 ,乳腺癌 1例。病期均…  相似文献   

15.
胡杨霖 《吉林医学》2014,(26):5791-5791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4例,对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组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吉西他滨组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组的患者(P<0.05);吉西他滨组的不良反应要少于多西紫杉醇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能够较为有效地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16.
吉西他滨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不论在单药化疗、联合化疗或联合放疗等方面,都对鼻咽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微,为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阐述了吉西他滨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放疗增敏作用、单药以及联合其他化疗药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胆道癌患者的的疗效和安全情况.方法 该科自2006年1月~ 2010年1月共入选37例患者,均为进展期胆道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650mg/m2,2次/d,共14 d;吉西他滨1 000mg/m2在1d和8d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3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未见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率为30%(11/37),稳定49%(18/37),进展22%(8/37).中位进展时间7.2个月(4.2~ 11.9,95%CI),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6.1 ~21.9,95%CI).无治疗相关死亡,常见毒性反应是外周血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消化道反应、疲劳及偶发的腹泻和皮疹.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进展期胆道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较温和的毒性反应,可使进展期胆道癌患者受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卡塔他滨(希罗达)是目前口服制剂中唯一疗效能超过静脉给药的氟尿嘧啶类药物。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对经紫杉醇或和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仍有20%的缓解率。我科自2001年8月~2003年1月使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抗癌药物的发展,很多癌症患者从化疗中获益.然而,在化疗前很难预计化疗药物对患者是否有效以及患者对化疗药物是否耐受,因此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被用来取得个体化治疗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杨琼  谢德荣  刘建化 《循证医学》2010,10(3):146-149
1文献来源 David C randomized Gemcitabine , Ian C, Deborah DS, et al. Phase III comparison of Gemcitabine versus plus Cap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J]. J Clin Oncol,2009,27(33):5513-55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