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不同时间对人体某些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44名青年官兵在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前、进驻第7天、半年、1年及返回平原半年时,分别检测身高、体质量、脉博、血压、血氧饱和度、皮褶厚度、体脂量及上臂肌围。结果官兵上高原后与上高原前比较,除身高外,其余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进驻高原半年和1年时官兵的体质量、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体脂量较进驻前分别降低7.6%和10.9%、7.1%和11.8%、15.5%和15.4%、23.4%和43.5%,脉博、舒张压分别升高29.6%和12.7%、4.6%和14.2%;下高原半年后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结论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对进驻人员机体某些指标的影响较大,离开高原后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
驻海拔4 300 m高原某部官兵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驻高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驻海拔4 300 m高原某部109名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某部官兵SCL-90的9项因子分均高于军人常模(P<0.05,P<0.01)。军官和士官的总分、总体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义务兵(P<0.01)。高中以上文化官兵各项心理评定指标与初中文化官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高原<6个月官兵的总分和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明显低于驻高原≥6个月官兵(P<0.05);各因子分中有1项≥3分者,驻高原≥6个月官兵占34.7%,<6个月官兵占10.0%。结论影响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在高原工作的时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某部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脱适应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某部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脱适应症状发生情况,为今后部队在高原执行任务后返回平原的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某部1352名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脱适应症状发生情况,对症状发生率和组间症状发生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官兵中症状总体发生率为100%,其中疲倦、乏力、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69.4%、65.6%...  相似文献   

4.
睡眠质量对军人身心健康、作业效率和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我们对2008年4月执行高原(喀喇昆仑山某地海拔4 000~4 500 m)紧急任务某部官兵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高原气候特点及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一般是指发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000mm以上地区.全世界除南极洲外,地球上的土地约有2.5%超过海拔3000m,中亚高原有一百万平方哩在3000m以上,南美的安弟斯山约占1/3百万平方哩,其他的陆地约占1/3百万平方哩,合计约占一百六十余万平方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急进高海拔地区(海拔4 430 m)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加压舱对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急进高原的20名官兵在平原(海拔480 m)、进入高原后(海拔4 430 m)进舱前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入舱后15 min、30 min、1h和出舱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后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平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高于平原;进入高压舱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轻便折叠加压舱对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急性高原病症状.  相似文献   

7.
急进高原部队官兵抑郁和焦虑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进高原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为常驻低海拔地区的部队,特别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急进高原执行任务的心理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某部队急进青藏高原驻训期间190名官兵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官兵急进高原前在海拔1 000 m驻地的焦虑评分(41.25)与到达2 8003、8004、500 m高度和返回到驻地时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达海拔4 500 m时的抑郁评分(14.32)与到达3 800 m时的评分(11.9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各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两量表评分随海拔高度增加均呈轻度加重趋势,脱高原后有短期增高改变。结论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后,心理应激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与高原医学相关的文献都致力于揭示短期接触高原对人体的影响.然而,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群可能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关联,因为有超过4亿人居住在海拔1 500 m以上地区,有趣的是,高原地区人群和海平面附近人群相比有着更低的空腹血糖和更好的葡萄糖耐受性.研究表明,高原地区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更低.但高原地区人群血糖控制的机制仍不清楚.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海拔1 500 m以上地区人群关于葡萄糖稳态维持的最新证据表明,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群有着更低的空腹血糖,并且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更低.高原地区人群空腹血糖的调节和维护,对葡萄糖稳态维持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部队官兵代谢紊乱及舒张期血压降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高原部队官兵代谢紊乱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在高原4 000 m以上,驻守时间1年、按照年龄、海拔不同并在5 d以内到达临潼的150名男性高原官兵,对其体检资料如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脂等指标进行统计,并与200名平原组官兵进行对比。结果随着年龄及海拔高度的增加,三酰甘油(TG)、尿酸(UA)、血糖、脂肪肝患病率逐渐增高,但尤以体质量指数(BMI)增加(37.33%)、UA)增高(20%)和舒张压降低(26%)为甚。结论高原官兵代谢紊乱中以高尿酸、舒张期血压降低检出率高,应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减少脂肪、蛋白摄入量,增加糖类饮食和新鲜蔬菜、水果的供应,适量增加体能训练,定期体检,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驻地部队进驻同一更高海拔地区后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改变,为制定高原睡眠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109名和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99名作为调查对象。当调查对象进驻海拔4400 m高原2周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并以PSQI总分≥7作为睡眠质量下降的参考界值;采用数字广度、数字译码和目标追踪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PSQI总分为(6.39±3.13),明显高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5.13±2.61),P0.05;前者PSQI总分≥7的检出率为33.6%,高于后者的26.6%(P0.05)。在所有PSQI因子项中,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其中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相比,原驻地海拔500 m官兵的认知功能测试成绩也有降低趋势,其数字广度测试成绩为(17.85±4.43),明显低于原驻地海拔3700 m官兵(19.94±4.73),P0.05。结论进驻高海拔地区对部队官兵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原驻地海拔500 m部队官兵较原驻地海拔3700 m部队官兵受影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海拔驻地及不同兵种部队进驻更高海拔地区作训时的体能状况,为在高原地区作训部队的体能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常驻海拔3700 m的步兵部队(n=50)、技术兵部队(n=149)和常驻海拔500 m的技术兵部队(n=107)为调查对象,在进驻海拔4400 m地区2周后,测量心率、血压评估习服程度,测量最大摄氧量(VO2max)评估体能状况。结果进驻高海拔地区2周后,各部队可达初步习服;原驻海拔3700 m步兵部队和技术兵部队、原驻海拔500 m技术兵部队的VO2max与原驻地中等标准水平比较,分别下降7%~20%、8%~21%、25%~33%;原驻海拔3700 m步兵部队的VO2max(33.5±1.6)ml/(kg·min)略高于原驻海拔500 m技术兵部队的VO2max(32.9±2.1)ml/(kg·min)(P0.05),但原驻海拔3700 m技术兵部队的VO2max(33.1±2.0)ml/(kg·min)接近于原驻海拔500 m技术兵部队的VO2max。结论进驻更高海拔地区初期,不同驻地及兵种部队的体能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原驻海拔较低的技术兵部队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黑龙江省边防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表含有与血液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20项自觉症状。结果调查表所列的20项自觉症状在接受调查的558名官兵中均可见到,但发生率不同,其中乏力、烦躁、情绪低落、头晕、失眠的发生率分别为75.4%,70.8%,63.1%,61.1%和52.3%,列居前5位;不同职务、服役期文化程度官兵的5种常见自觉症状的发生率各不相同,除战士、干部头晕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官兵的健康状况存在问题,乏力、烦躁、情绪低落、头晕、失眠的发生率较高,但与职务、服役期及文化程度基本无关,因此应注重该地区官兵的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高原边防部队基层官兵和卫生干部对防寒保障认知情况,为加强高原边防部队防寒教育、提高高原冷损伤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现场答卷方式.对海拔5000 m以上高原边防哨卡部队100名基层官兵和12名卫生干部进行防寒保障知识、冻伤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基层官兵对高原防寒保障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4.
抗震救灾官兵多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震救灾期间部队官兵发病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防疫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法,对参加抗震救灾驻汶川县官兵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结果]抗震救灾官兵常见病中以脚癣、发疹性皮肤病、感冒、腹泻多见,少数官兵合并发生2种以上疾病,常见病发病率明显偏高。[结论]为做好官兵卫生防疫防护积累经验,需加强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疆部队官兵(以下简称"驻疆官兵")心身健康水平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驻疆官兵1939名,进行简易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1)军官心身健康总分及骨骼肌症状、心血管症状、消化症状、焦虑症状得分显著高于义务兵(P0.05或0.01);2年军龄官兵心身健康总分及消化症状、言语症状得分显著低于3~5年、≥6年军龄官兵(P0.05)。(2)驻疆官兵心身健康与职业倦怠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3)自我评价、成就感、躯体化、消极怠工、人际关系进入心身健康总分回归方程,可解释"心身健康"67.0%的变异量。结论驻疆军官心身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士兵,职业倦怠是影响驻疆官兵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栾勇 《预防医学论坛》2012,(10):753-754
[目的]了解某部官兵乙肝病毒免疫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在某门诊部参加体检的152名官兵进行调查与抗-HBs检测。[结果]检测152名官兵,抗-HBs阳性的113人,阳性率为74.34%。抗-HBs阳性率,男性为73.38%,女性为84.62%(P>0.05);25~39岁为80.33%,40~54岁为73.68%,55~69岁为64.71%(P>0.05);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为87.61%,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为28.00%,接种史不详的为50.00%(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只有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抗-HBs阳性的因素(OR=1.722)。[结论]某部官兵抗-HBs阳性率较高,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提高抗-HBs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驻藏某部高原军人罹患心身疾病情况及其心理影响因素,为其心身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军人483名,应用自编心身疾病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调查。结果483名军人的心身疾病患病率达58.0%;罹患心身疾病组军人的标准EPQ-N分、生活事件总分、适应因子、突发事件因子及工作环境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军人的社会支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驻藏高原军人的心身疾病患病率较高,情绪不稳定、遭遇较多的生活事件及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是其发病率高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原汽车兵的心理健康问卷分析及服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超然  苟仲勇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48-2050
目的探讨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照心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心理服务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川藏公路上某部277名汽车兵进行测试,并与地方一般人群和中国军人常模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高原汽车兵的焦虑、恐怖、躯体化、强迫、偏执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人际敏感和抑郁因子分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原汽车兵的状态焦虑总分和特质焦虑总分均高于地方一般人群(P〈0.01)。结论高原汽车兵的心理问题较突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军平均水平。建议结合其特点,进行经常性的心理教育、心理测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和个别心理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高原野外驻训期间,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的主要病种构成,为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非高原部队(驻地海拔500 m)和高原部队(驻地海拔3000 m)在2012年7月进驻海拔4400 m的某高原野外训练场,22 d后,根据两部队驻训期间门诊登记(就诊例数分别为199和270),对发生在高原上的主要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非高原部队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合计占89.5%;高原部队前3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合计占63.0%。结论非高原部队与高原部队高原野外驻训的主要疾病病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前2位都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应充分考虑驻训环境因素,加强高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饮食卫生监督,调整卫勤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