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蟾酥是一味传统中药,主要含有蟾蜍内酯类、蟾毒色胺类、甾醇类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蟾酥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蟾酥化学成分、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制剂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发抗肿瘤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华大蟾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邱鹰昆  刘珂  姜永涛  陈继永  窦德强 《中草药》2006,37(12):1905-1908
蟾酥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强心、抗肿瘤、局麻、镇痛、抗炎等多种作用。自蟾酥投入临床应用以来,在抗肿瘤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蟾酥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蟾蜍内酯类、蟾毒色胺类以及甾醇类等。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华大蟾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孙崇峰  范圣此  罗毅  孟兆青  徐晶晶 《中草药》2018,49(13):3183-3192
蟾酥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蟾酥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蟾蜍内酯类、吲哚类生物碱、甾醇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蟾酥具有抗肿瘤、强心、抗炎、局麻、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对近年来蟾酥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蟾酥的物质基础研究、药效机制阐释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蟾蜍属两栖纲蟾蜍科动物,在我国广泛分布。蟾蜍经加工可制成蟾皮、蟾酥、干蟾、蟾蜍头、蟾蜍胆、蟾蜍肝等名贵中药材,其中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蟾酥、蟾衣、蟾皮,"六神丸"、"蟾酥丸"、"麝香保心丸"等药物均含有蟾蜍成分,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其药用价值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蟾蜍体内化学成分组成复杂,主要分为蟾毒配基类、蟾蜍毒素类、蟾毒色胺类及其他化合物。1.1蟾毒配基类蟾毒配基属乙型强心甾族类化合物,这  相似文献   

5.
寇冠军  秦姿凡  邓雅芳  刘伟爽  徐强  王保和 《中草药》2014,45(21):3185-3189
蟾酥由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经干燥而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能清热解毒、醒脑开窍、化结溃坚;具有降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抗肿瘤、麻醉等药理作用。临床中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五官、外科等疾病的治疗;作为有毒中药,其量效关系、毒性成分、中毒剂量和毒理机制等问题亦不容忽视。试从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毒理作用、不良反应、炮制工艺、药动学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总结,为深入研究蟾酥的药理作用及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蟾酥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消炎、麻醉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蟾酥中活性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抗肿瘤活性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等.本文对蟾酥不同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蟾酥为干燥的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物,有毒,且质地坚硬,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蟾酥炮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铁上焙焦的记载,除沿用至今的酒制、乳制、滑石粉烫制,古代还曾出现焙法、煅法、汤浸、醋化等炮制方法,蟾酥炮制加工后更易于粉碎,且能降低毒性。现代研究表明,蟾酥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蟾毒内酯类、吲哚类生物碱、甾醇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强心、抑菌、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该文从蟾酥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蟾酥的特色饮片炮制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炮制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蟾酥的化学及制剂质量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葛勤  康钦树 《中成药》1998,20(1):38-38
蟾酥为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现将近几年来国内有关蟾酥的化学、制剂及质量控制、剂型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蟾酥分泌物中主要含有多种强心甾体化合物,总称蟾酥毒类(bufotoxin),由于在加工干燥过程中发生分解.故蟾酥中所含的成分多系分解产物。按其溶解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大部分,脂溶性部分约占20%,为30余种甾体,现巳知有20种蟾毒配基,水溶性部分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是吲哚类生物碱[1]。…  相似文献   

9.
露蜂房作为我国传统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杀虫及多种炎症。露蜂房的化学成分以酚酸类、二苯基庚烷类和萜类为主;药理活性主要体现在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对露蜂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31-235
马钱子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症,但治疗窗窄,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严重限制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近年来有关马钱子吲哚类生物碱药理、药代动力学方面报道不断增多,以主要有效及毒性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为主,但有关生物碱毒理及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报道仍相对较欠缺。故本文查阅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生物碱化学成分,毒理作用,毒代动力学及临床安全性使用等几个方面对马钱子吲哚类生物碱进行了综述及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马钱子吲哚类生物碱的毒性方面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揭示蟾酥提取物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舒缩的双向调控作用及潜在效应成分组成.方法 利用离体生物能量信号采集系统,评价蟾酥提取物及其水洗脱部位和70%乙醇洗脱部位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缩调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UHPLC-Q TOF-MS/MS联用方法,对各样品进行成分解析;根据成分鉴定结果,逐一考察其中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陈文杰  胡耀廷  王如锋  赵淑娟  王峥涛 《中草药》2021,52(15):4741-4751
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是名贵中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强心、镇痛和抗炎等药理活性。目前,蟾蜍二烯酸内酯成分的主要来源方法是从蟾蜍类药材中直接提取,但此方法成本高、收益低,且药用资源十分短缺,相关新药开发与应用研究严重受阻。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在中药资源保护方面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设计和改造微生物菌株发酵生产天然产物的方法已被广泛使用。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在目标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完全解析的基础之上。基于此,总结近年来蟾蜍二烯酸内酯的生物转化以及生物合成途径解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推测蟾蜍二烯酸内酯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并进一步展望与其相关的生物合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孙爱萍  孙萍  李娜 《中草药》2019,50(3):611-617
目的优化蟾酥中脂溶性成分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总量为考察指标,以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考察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展开剂比例、柱高与直径比、吸附剂与上样量的比值为考察因素,筛选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85%的乙醇提取90min;最佳纯化工艺为展开剂环己烷-氯仿-丙酮(4∶3∶3),柱高与直径比为7∶1,吸附剂-上样量为5.5∶1,2种蟾毒配基纯化后的总量可达66.51%。通过3批放大工艺验证,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蟾毒配基,具有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等优点。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为以后该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板蓝根具有悠久的民间及临床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丹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甾醇、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综述了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以期为南板蓝根中药的深入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栀子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也是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药材。近年来,栀子在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栀子的品质评价问题也成为了该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化学成分、临床新用途相关性、可测成分、传统药性功效、入血成分和贮藏时间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栀子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栀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聂安政  高梅梅  钞艳慧  贾羲  凡杭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20,51(12):3329-3336
槟榔Areca catechu位列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首,至今已有1 800多年药用历史,且临床应用广泛。槟榔的药理作用多集中在驱虫、抗肿瘤、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上。近年来,食用槟榔致口腔癌事件等安全问题发生,而药用槟榔与食用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槟榔碱,药用槟榔的临床安全性遭受质疑。基于化学成分剖析槟榔药理/毒理作用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以期为槟榔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洋金花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品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洋金花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醉茄内酯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倍半萜类以及酚酸类和木脂素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洋金花具有抗炎、抗瘙痒、细胞保护以及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而且其对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皮肤角化、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洋金花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银屑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小儿肺炎、帕金森病、风湿等疾病。综述洋金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洋金花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柴胡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黄涵签  王潇晗  付航  王妍  杨世海 《中草药》2017,48(14):2989-2996
柴胡作为传统大宗药材,使用量巨大,现有野生资源量不足以提供市场需求。为保护柴胡野生资源,扩大药材来源,目前对柴胡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从柴胡属药用植物的生境分布及种类、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柴胡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为柴胡资源开发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