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钛夹针孔式腹腔镜在早期胆囊良性疾患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钛夹针孔穿刺锥鞘和器械对符合手术指征的胆囊良性疾患行胆囊切除术463例。手术方法:建立气腹后,置3个trocar,2个为3 mm,1个为10 mm;胆囊管、动脉的解剖与免钛夹结扎离断,切除后的胆囊及胆石的取出方法改进等。结果 463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针孔式腹腔镜使切口更小、更美观、术后恢复更快;免钛夹消除了钛夹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免钛夹针孔式腹腔镜在早期胆囊良性疾患切除术的应用是安全的,是更进一步趋向微创外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60年院龄。近年来,医院为适应新需求,不断更新办院理念,在整合资源、规范化管理、学科建设、技术创新、医疗质量、医院文化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取得了新进展。向上,医院与北京和自治区内多家知名医院建立长期紧密协作关系。2015年3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合作成立眼科远程会诊基地,北京同仁医院专家定期来院出诊、手术;2007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脑血疏口服液的活性成分。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脑出血疾病相关的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相同的靶点。将交集基因用David软件进行GO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3.7.1软件,建立单味药-成分-靶点网络模型、交集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利用Ledock分子对接软件,验证预测结果。结果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活性成分共56种,其中黄芪紫檀烷苷、槲皮素、汉黄芩素、川芎嗪、桉脂素等可能是重要物质基础。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涉及靶标40个、相关信号通路20条,可能与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有关,而且ESR1、AKT1、PIK3CA、AKT3、EGFR、PTGS2、MMP2、MMP3等靶点可能在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基于整体观角度,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血出血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相互关联网络,系统揭示了该制剂治疗脑出血的主要药效物质以及作用机制,可为临床科学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乙肝口服液中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乙肝口服液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乙肝口服液中的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乙肝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栀子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也是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药材。近年来,栀子在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栀子的品质评价问题也成为了该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化学成分、临床新用途相关性、可测成分、传统药性功效、入血成分和贮藏时间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栀子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栀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评价一款国产候选重组二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疫苗(汉逊酵母)在9-45岁女性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开放Ⅰ期临床试验,在河南省某县招募9-19岁和20-45岁女性受试者,按照0-2-6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二价HPV疫苗,观察接种后30d内不良反应和6个月内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发生率;检测接种前和全程免疫后30d血清HPV16型和18型中和抗体,分析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结果 受试者二价HPV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1%(17/239),其中9-19岁、20-45岁组分别为9.17%(11/120)、5.04%(6/119);1级、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4%、1.26%、0.42%,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全程免疫后HPV16型、18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79/79)、98.73%(78/79);GMT分别是免疫前的632.99倍、1 194.02倍。9-19岁、20-45岁组免疫后HPV16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40/40)、100%(39/...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相互关系的分析,为胆囊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了14个可能对胆囊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采用 Kplan-Meier 分析对确定的单因素进行生存率的描述,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K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切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在胆囊中位置(颈、体、底部)、组织学分化、术中失血、术前黄疸为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 P<0.05);进一步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肿瘤在胆囊中位置是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度分别为1.841、1.852、0.568( P=0.003、0.002、0.002)。结论胆囊癌是胆道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此项研究发现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肿瘤位于胆囊颈部为胆囊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黄疸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但是若选择合适的病例,存在黄疸并不是手术切除的绝对禁忌证(当总切除是可以实现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