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有机溶剂抽提法对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动态检测血浆LPA含量,分析其与梗死部位(皮质支和深穿支)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后6h血浆LPA含量[(3.45±0.3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3±0.31)μmol/L,P〈0.01],并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4.05±0.51)μmol/L],14d接近正常,与高峰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质支组发病后24h血浆LPA水平[(4.64±0.55)μmol/L]高于深穿支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与病程、病灶部位有关。LPA在急性脑梗死发生时具有预警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巴曲酶)26例、对照组1(巴曲酶组)26例及对照组2(丹参组)26例。三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ESS)、巴氏指数(BI)评定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测定。结果治疗14d后,三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P〈0.05),但治疗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BI评分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 F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降低Fg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孙翠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6-217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其中单纯脑梗死患者42例(脑梗死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高血压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高血压组)及健康体检患者40例(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水平及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情况。结果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轻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重度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较中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组、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均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大面积梗死、再发性梗死、多灶性梗死的发生率较脑梗死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与患者脑梗死病变程度有关。常规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等具有萤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清Fractalkine(FKN)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发病3d内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分别按梗死体积、梗死部位及预后评估分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1-3d、7d、14d和28d的血清FKN浓度,与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FKN浓度与脑梗死体积、梗死部位、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各时点的血清FK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于病后7d达高峰值;血清FKN浓度在大梗死组、皮层及伴皮层下梗死组高于其他组;依赖组各时点血清FKN浓度均高于独立组。结论FKN可作为脑缺血炎症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FKN浓度与脑梗死灶的体积、部位及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hs-CRP水平检测,并与8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P〈0.05),经治疗后2周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雷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FIB水平和异常率。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ND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比较急性脑梗死病情与血浆FIB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FIB水平及其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NDS重型亚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亚组患者(均P<0.05),而中型亚组和轻型亚组间血浆FIB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病情越严重,FIB升高越明显,高水平FIB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87例ACI患者和45例正常人血浆Hcy水平,并对ACI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ACI组血浆Hcy水平(27.16±8.0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6.17±5.48)μmol/L(P〈0.05);且中型、重型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5),重型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型(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ACI的发病密切相关,且血浆Hcy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l例,采用常规治疗,共14d;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ra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2次/d,共14d。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14d血浆(清)一氧化氮(NO)浓度;并在治疗前、治疗后7、14d分别进行ESS评分。结果治疗组第7天血清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14天血清NO浓度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组第7天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ESS评分与对照组比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军  潘涛  张均 《江苏医药》2005,31(8):578-57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P-选择素(P-selectin)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24h内血浆P-选择素和ox-LDL的水平,并与32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选择素和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选择素水平与ox-LDL水平呈正相关(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梗死灶者P-选择素和ox-LDL水平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结论P-选择素和ox-LD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同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NO及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S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爱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66-206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I组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升高;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hs-CRP和IL-6有助于AC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学全  李文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90-2791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参粉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和血塞通治疗。两组共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血浆Hcy和NSE。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P〈0.05)。两组血浆Hey和NSE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和NSE的表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颖颖  蔡庆华 《江西医药》2012,47(10):849-851
目的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浆PRA、AngⅡ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血浆PRA、AngU水平。结果病理组ACE基因I/D多态性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AngⅡ水平在病理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问无差异(P〉0.05);病理组携带D等位基因者血浆PRA水平低于对照组愀0.01);病例组内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ID基因型(P〈0.01);I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II基因型(P〈0.051;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1)。结论(1)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2)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无关。(3)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RA水平相关.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血浆PRA水平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20例随机分为联用组(依达拉奉加奥扎格雷),依达拉奉组,奥扎格雷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d及30d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和奥扎格雷组(P〈0.05),联用组的显效率在30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1d后有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用能显著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124例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择124例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脑卒中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按发病〈24h时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Hcy组、高Hcy组,入院时对病例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病例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患者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Hcy水平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蕾  刘江  董曼丽  翟明 《云南医药》2010,(2):142-1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GPIbd)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脑梗死类型和高血压病、糖尿病对其影响。方法95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分为1,病例组;2,对照组。并探讨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脑梗既往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PIbα和vWF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GPIbα表达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vWF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PIb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W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PIb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脑梗死组(P〈0.05)。既往有脑梗史患者外周血GPIbα和vWF的阳性表达率与既往无脑梗死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和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对于急性脑梗患者外周血GPIα和vWF的阳性表达率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GPIbα和vWF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辅助判断急性脑梗死病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GPIb仪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1年12月脑梗死患者100例,以及100例健康体格检查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研究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男女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NBNP与CR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NTBNP)与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40例亚急期患者血浆NTBNP与CR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NTBNP、CRP含量显著高于亚急性期(P〈0.01),且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CRP含量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NT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o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8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raL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10d。对照组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患者血浆hs-CRP的测定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扎格雷具有降低血浆hs-CRP水平的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对血浆LPA及A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15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7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LPA、A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LPA、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LPA、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浆LPA和A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