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防性光疗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性光疗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出生 4 8小时内、胆红素水平超过同日龄正常标准的新生儿 90例 ,随机抽取 5 0例为观察组行预防性光疗 ,其余 4 0例作为对照 ,每天监测SB水平至完全恢复正常水平 ,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 (SB)峰值及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SB峰值 (176± 5 6 μmol/L)与对照组 (197± 72 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前者黄疸持续时间 (8.6± 1.2d)较后者 (12 .5± 1.6d)明显缩短 (P <0 .0 1) ;两组临床症状亦呈现明显差别。结论 蓝光照射早期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半数以上 ,且可缩短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断脐方法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200例足月妊娠的新生儿,按照断脐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断脐法,观察组采用延长断脐法。对比两组黄疸发生率,出生时、出生3d时HCT、STB、Hb、TCB水平以及病理性黄疸患者出生7d时STB、IBIL、TBA水平,并采用血清STB与IBIL、TBA的关系。结果两组黄疸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贫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生时脐血HCT、STB、Hb、TC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生3d时足跟血HCT、H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TB、TC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理性黄疸第7d天STB、IBIL、TB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TB与IBIL、TBA呈正相关。结论延长断脐法和常规断脐法在黄疸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延长断脐法可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且病理性黄疸血清STB与IBIL、TBA呈正相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生后第1天即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比较2组第1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出生后1~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2~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新生儿胎便早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并可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5.73±1.12)d、住院时间为(6.73±1.81)d,均短于对照组的(8.68±1.96)d和(10.54±1.69)d(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积极为新生儿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黄疸消退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黄疸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马菲  张蕾  任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392-5393
目的:观察比较苯巴比妥联合思联康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3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Ⅱ组。实验Ⅰ组给予苯巴比妥,实验Ⅱ组给予苯巴比妥和思联康联合用药,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Ⅰ、Ⅱ组的黄疸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Ⅱ组预防作用更显著。结论:思联康联合苯巴比妥用药,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水疗法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出生后3~5 d新生儿水疗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水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水疗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进行水疗,对照组则给予单纯沐浴,观察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睡眠、喂养、黄疸指数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水疗组与对照组喂奶次数分别为8.5±2.5、7.1±2.8,大便次数分别为3.31±1.02、2.69±1.7,出生后第5 d体重分别为3 418.78±396.46 g、3 332.91±342.12 g,第5 d黄疸指数分别为201.57±2.9μmol/L、218.90±4.3μmol/L,经t检验,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睡眠情况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水疗有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产科分娩的新生儿354例,根据家属意愿,分为游泳组和对照组。游泳组(沐浴 游泳)223例,游泳内容分为10min的水中被动游泳操和自主游两部分。对照组(沐浴)131例,单纯进行常规沐浴。观察两组体质量和大便情况、7d平均总摄入奶量、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和胆红素值变化情况,两组新生儿均为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母婴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游泳组出生后第7天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基本恢复,体质量为(3390±350)g,对照组体质量恢复较慢,第7天体质量为(3090±380)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大便初排时间和大便转黄时间游泳组较对照组分别缩短了(2.0±2.8)h和(9.0±11.8)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7d总摄奶量游泳组为(2360±156)ml,对照组(1930±142)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两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5天、第7天新生儿胆红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对提前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促进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的恢复,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摄奶量和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新生儿发育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行为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及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妇产科接收的新生儿562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实施标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妇产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行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及黄疸异常发生率、出生后1个月内的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以及新生儿家属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异常发生率3.91%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1.0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1.39%、7.83%,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7.28±1.03)h也明显比对照组(10.35±2.12)h短,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的控制总有效率97.15%明显高于对照组83.27%,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满意率97.86%与护理操作技巧满意率92.17%都高于对照组82.21%、78.65%,组间差异都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使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更久,同时降低了新生儿黄疸异常发生率与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游泳对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连续游泳后部分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0例正常新生儿按分娩序号随机分观察组(游泳组)200例和对照组(单纯沐浴组)200例,分别测量新生儿出生时及产后5d、42d的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无明显差异,出生5d、42d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和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指数,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游泳和抚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黄疸的出现及消退时间、出生5 d内的黄疸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髙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出现时间延长,消退时间缩短,出生后第2,3,4,5天的黄疸指数降低(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黄疸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访视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62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将其中未进行新生儿访视的279例新生儿设为观察组,进行了2次新生儿访视的349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新生儿访视时进行干预.结果 两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61.6%和47.3%,两组转儿科治疗率分别为18.6%和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28 d胆红素、开始退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新生儿访视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有其独特的效果,适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5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出生的710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其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n=3482)和观察组(n=3623)。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新生儿,即实行母婴同室。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健康新生儿早期的喂养、睡眠、穿衣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5d内,经皮测黄疸指数和新生儿体质量下降指数。统计出生12个月内,两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率。结果日龄2~5d,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和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12例新生儿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而住院,住院率分别为(8.17±4.59)%、(13.67±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P<0.01)。结论实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健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住院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421-1422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效果。选取收治的新剖宫产生儿窒息中抢救患儿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窒息抢救效果、住院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为17.4±1.6d、1.8±0.5万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0.5±1.9d、2.8±1.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复苏中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成活率,降低住院时间及花费,并能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  张淑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73-1874
目的:观察对新生儿进行游泳和腹部抚触两种干预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抽取210例足月顺娩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常规,干预组在实施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进行游泳和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排胎便的时间、排便量及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和排黄便的时间明显缩短,24h内排黑便量明显增多,黄疸程度及经皮测胆红素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然光疗对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减轻生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自然光照射3h,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0~5d及第15天经皮胆红素值,出生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值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0~5d、第15天经皮胆红素值及出生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病理性黄疸发生,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9%。结论新生儿早期行自然光疗可预防病理性黄疸及减轻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6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干预Ⅰ组73例、干预Ⅱ组72例和干预Ⅲ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哺乳频率;干预Ⅱ组在干预Ⅰ组的基础上进行抚触护理;干预Ⅲ组在干预Ⅰ组的基础上进行日光灯照射护理;比较四组哺乳次数、排便次数、胎便情况、血清胆红素情况。结果:干预Ⅰ、Ⅱ、Ⅲ组每天哺乳频率、排便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Ⅱ组患儿排便次数高于干预Ⅰ、Ⅲ组(P0.05),干预组第1次胎便变黄时间、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两进行比较,均为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干预Ⅰ组(P0.05),每天胆红素下降值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进行比较,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干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行之有效,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采用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氯吡格雷组Ⅱ组和阿司匹林组Ⅲ组,3组均采用常规肝素封管,另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6个月后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功能情况、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长短及干预次数,并比较3组间凝血指标的变化以及用药期间药物副作用。结果:本组资料有104例患者纳入研究,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静脉端,发生率分别为3.17%、1.48%和1.52%(Ⅱ、Ⅲ组和Ⅰ组比较P<0.05,Ⅱ、Ⅲ组间比较P>0.05);各组发生血流不畅或堵管后采用尿激酶治疗,首次尿激酶干预时间Ⅰ~Ⅲ组分别为(32±23.1)d、(61±40.8)d和(67±48.6)d(Ⅱ、Ⅲ组和Ⅰ组比较P<0.05,Ⅱ、Ⅲ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尿激酶干预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PT和APTT延长(P<0.05)。两治疗组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者配合常规肝素封管预防血透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母乳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促进胎便排除、结合抚触、游泳护理、日光照射,直至出院.每日经皮测黄疸指数值,并观察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60例在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8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新生儿行常规护理,并对家长进行连续6 d的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家长进行宣教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