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瘀论治痔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照洲 《四川中医》2006,24(11):76-77
痔疮多由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等引起,气血瘀滞、筋脉横解是其基本病机。治疗痔疮,应以虚实为纲,祛瘀为本。风热壅滞者,宜疏风凉血消瘀;湿热瘀滞者,宜清热利湿散瘀;阴虚血燥者,宜滋阴润燥行瘀;气虚血瘀者,宜益气活血祛瘀;气滞血瘀者,宜行气散滞化瘀。  相似文献   

2.
面瘫的中医分期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发病迅速,其病机多为风邪客络、气血瘀滞,初起多为风邪客络,治宜祛风解毒;中期气血瘀滞,法当活血通络;痛久虚中挟实,重在养血通络.  相似文献   

3.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4.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分三型: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除湿,活血通络;血瘀痰阻型,治宜活血化瘀,化瘀通络;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相似文献   

6.
口疮,多为火热为病。心脾积热、络热肉腐者,宜清心泻脾、凉润通络;肺胃热壅、热毒滞络者,宜清胃泻肺、解毒通络;阴虚络热、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凉润和络;又有阳虚寒凝、络脉瘀阻者,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凡从络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血瘀证临症或急、或缓、或实、或虚、在头、在肢、在胸、在腹的不同表现,拟定八法,随证治之。①急宜速破;凡猝病血瘀,正盛邪实者,均宜速破,峻攻祛瘀。方如桃仁承气汤加减。②久当柔克:血瘀日久,非可妄伐;法当健脾磨坚,以柔克刚。方如桂枝茯苓丸加减。③实应降气:血瘀实证,多挟气滞。治宜降气之品,辅助活血之方。药如沉香、茴香、川楝等。④虚必调和:无论虚证致瘀、抑或瘀证致虚,除(?)瘕当攻补兼施、互施者外,俱应调气和血。方以逍遥散等。⑤头施引下:凡瘀血在头,均宜上病下取,引血下行。方如三化汤合川牛膝等。⑥肢兼通络:四肢瘀血,因外感者,通络剂参活血品意在活血祛风;由外伤者,活血方加通络药旨在引经通脉。药如地龙、桑枝、豨莶草等。⑦胸以香君:胸阳不振,易致血瘀;活血方君以香药可升清降浊、行气行血。药如檀香、白芷等。⑧腹予辛佐:腹居下,阴气之所。其病瘀血,或兼寒邪相乘,或并气机阻滞。治宜活血化瘀方中佐以辛药,如小茴香等。  相似文献   

8.
总结杨文明教授分期论治中风后脑水肿的临证经验。认为瘀、毒、水、痰是中风后脑水肿的主要病理因素,根据其不同发病时期、不同脑水肿程度,将其分为三期。早期、轻度脑水肿阶段,多以瘀、毒为主,治宜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极期、中度脑水肿阶段,多以瘀、毒、水为要,治宜化瘀解毒、通络利水,方用自拟化瘀解毒利水方;晚期、重度脑水肿阶段,多以瘀、毒、水、痰并见,治宜豁痰化瘀、通腑解毒,方用自拟加味星蒌承气汤。临证善用虫类药化瘀通络利水;强调整体观念,上病下取,二便分消;同时重视患者意识状态的动态观察和辨识,在病情未加重或恶化之前及时采取措施以截断病势。  相似文献   

9.
从血瘀的病因病机、兼夹血瘀的不同证型的治法与方药等方面总结国医大师张学文对血瘀证的论治经验。张学文认为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邪致瘀、七情内伤致瘀、气血阴阳虚致瘀、痰饮内阻致瘀、各种出血致瘀,临床常见兼夹血瘀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毒瘀结证、风痰瘀阻证,治疗上当予理气祛瘀、补气化瘀、温经化瘀、化痰活血、清热解毒化瘀、祛风化痰与活血通络,全面认识血瘀证对于临床上诸多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叶天士善于从络病理论辨治胃脘痛。他认为胃脘痛的络病辨证总以区分虚实为要,通络治法亦根据脏腑辨证结果、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灵活变通:病邪入络浅,络病轻者,以辛香通络为常法;入络深,瘀阻明显者,以化瘀通络为主;若胃脘痛病久、病重,络中痰凝、瘀浊不去,常药难以奏效,则以虫蚁搜络之法治之。络脉虚损者以补虚通络为治疗原则。此外,顾护胃气贯穿通络治法之始终。  相似文献   

11.
<正> 1 闭者直通输卵管阻塞不通,病位在于下焦少腹血室之地,厥阴肝经经脉所过之处。故其症状常见少腹隐痛或刺痛,经行时尤甚,月经周期不准,两乳或有胀痛,脉象弦涩,婚后不孕等。故遵《内经》“如病在脉,调之血,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留者攻之,血实者宜决之”。涩者宜行宜疏,闭者宜攻宜通。故首选以通为主,所谓“通”即理气活血通络也。因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法可使瘀滞之脉络通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常用四物汤加炮山甲、路路通、桂枝、王不留行、桃红、红花、丹参、水蛭、皂刺等,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难度大,西医治疗虽起效快,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耐受性较差;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缓慢、血管壁改变引起血栓并发症已成为死亡三大原因。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瘀血既是UC病理产物,又是重要致病因素,各临床分型中均有血瘀的表现。活血化瘀,分期辨证,急性发作期以凉血止血为先,同时注重活血化瘀药的应用,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以达止血不留瘀,凉血不凝血之目的;慢性迁延期宜攻补兼施,活血化瘀;临床缓解期宜健脾除湿,活血通络,恪守化瘀通滞不伤正,扶正固本不留邪,虚、瘀同治,化瘀扶正清余邪,降低复发率。以口服、保留灌肠、静脉给药等方式治疗。未来应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寻求循证医学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益气化瘀法是作者提出的论治妇产科难治性疾病的大法。作者认为气虚、水蓄、血滞是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益气化瘀、水血同治是治疗盆瘀征的有效方法 ;通过益气增加静脉张力、化瘀改善盆腔循环、益气化瘀 ,调整 6—Keto—PGF1a、TXB2 平衡为治疗取效的主要机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病机是气虚邪积 ,积邪伤正 ,因虚致瘀 ,而成瘕积聚 ;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月经量多是气虚证的证据 ,有形积、经血夹块、痛经等为血瘀存在的依据 ;益气摄血而固本 ,活血逐瘀而消 ,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月经量 ,降低肌瘤或囊肿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为治疗取效主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是气虚、血瘀、因虚致瘀 ,故论治上应以祛瘀调经为主 ,益气补虚为次。慢性盆腔炎的病机是气虚无力御邪祛邪 ,血行瘀滞 ,阻于胞宫 ;宜益气行血与化瘀祛邪并重。因此 ,提出气虚血瘀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 ,益气化瘀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玉琴教授认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郁(瘀)毒损伤肾络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提出了消渴郁(瘀)毒学说,"郁"在前,"瘀"在后,"郁"范围广,"瘀"比较局限;"郁"指气郁,"瘀"指血瘀。气郁、酒郁、食郁最终导致血瘀,运用解毒通络法治疗。早期以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主,益气养阴,活血即是解毒;终末期则以阴阳两虚、湿毒上逆突出,形成"痰瘀""湿瘀"等,温阳降浊、化瘀利湿即是解毒。通络之法,以化瘀通络、利湿通络及虫类药搜风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5.
气虚血瘀和益气化瘀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益气化瘀法是作者提出的论治妇产科难治性疾病的大法,作者认为气虚,水蓄、血滞是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益气化瘀,水血同治是治疗盆瘀征的有效方法;通过益气增加静脉张力,化瘀改善盆腔循环,益气化瘀,调整6-Keto-PGF1α、TXB2平衡为治疗取效的主要机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病机是气虚邪积,积邪伤正,因虚致瘀,而成症瘕积聚;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月经量多是气虚证的证据,有形症积,经血夹块,痛经等为血瘀存在的依据;益气摄血而固本,活血逐瘀而消症,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月经量,降低肌瘤或囊肿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为治疗取效主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是气虚,血瘀,因虚致瘀,故论治上应以祛瘀调经为主,益气补虚为次,慢性盆腔炎的病机是气虚无力御邪祛邪,血行瘀滞,阻于胞宫;宜益气行血与化瘀祛邪并重,因此,提出气虚血瘀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益气化瘀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清肺活血法在温病肺热证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肺热证热壅气闭者,宜清宣稍佐活血;热盛血瘀者,宜清肺活血并施;瘀阻阴伤者,宜活血兼以清润。临证须根据病程阶段和病机特点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对44例宫腔手术损伤后子宫出血辨证分为血瘀气滞、血热瘀滞、肾虚血瘀等3型,各型均有瘀滞出血。分别治以活血祛瘀、行气导滞;清热凉血化瘀;活血调经佐补肾及补肾固冲调经等方法,达到药物性清宫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龚婕宁 《江苏中医》1997,18(7):28-29
清肺活血法在温病肺热证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肺热证热壅气闭者,宜清宣稍佐活血,热盛血瘀者,宜清肺活血并施;瘀阻阴伤者,宜活血兼以清润。临证须根据病程阶段和病机特点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指出引起扁平苔癣,湿热内蕴与血虚风燥是重要因素。证属风湿热郁于肌腠,血瘀气滞,经络阻隔。风湿热毒侵袭,治宜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除湿;气血营卫不和,瘀而发热、阻滞肌腠,治宜化瘀通络,养血润燥;风湿热邪郁阻,脾胃不和,治宜滋补肝肾,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20.
齐宝芳  邱幸凡  张六通 《光明中医》2009,24(11):2087-2088
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级细分、广泛分布于人体上下内外的网络系统,决定了络脉中气血运行缓慢、面性弥散的特性,因此各种病因伤及络脉而导致络病时,其病机特点为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出现络气郁滞(或虚滞)、络脉瘀阻等变化,即络病在病变过程中都存在着血瘀络阻的病理改变,而且病程愈长愈明显。因此,化瘀通络法对于络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