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选择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作为H2S的供体,将32只♀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epatic fibrosis,HF组)13只、NaHS干预组(S组)11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S组自造模第6周始给予NaHS56μmol/(kg·d)腹腔注射12d,N组和HF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肝脏中COL-Ⅰ、COL-ⅢmRNA表达,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COL-Ⅰ、COL-Ⅲ表达.结果:HF组与N组相比,COL-Ⅰ、COL-Ⅲ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0),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0);S组与HF组相比,COL-Ⅰ和COL-Ⅲ表达降低(均P=0.000);COL-ⅠmRNA表达降低(P=0.009),同时COL-ⅢmRNA表达亦降低(P=0.003),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47).结论:H2S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虫草多糖脂质体(CPL)对CC14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虫草多糖脂质体(CPL)预防CC14大鼠肝纤维化,运用免疫组和Northern杂交化检测肝组织Ⅰ、Ⅲ型前胶原蛋白及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CPL预防组肝脏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0.01);CPL预防组大鼠肝脏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结论:虫草多糖脂质体可以预防大鼠肝纤维化,其抗纤维化作用是通过在转录水平抑制肝脏胶原合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不同剂量排钱草总生物碱对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值。结果: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排钱草总生物碱能显著降低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45只)及螺内酯组(26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螺内酯从造模开始每日1mL 100mg@kg-1灌胃,共7wk.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螺内酯组与肝纤维化组胶原面积比Ⅰ型胶原分别为:2.84±0.86,5.41±2.08,Ⅲ型胶原分别为:2.95±0.82,5.35±2.30.螺内酯组Ⅰ/Ⅲ型胶原增生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螺内酯可使肝组织Ⅰ/Ⅲ型胶原沉积明显减轻,提示螺内酯可明显预防肝纤维化的形成,ALD在肝纤维化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软肝缩脾丸对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索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软肝缩脾丸治疗;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CC14模型组TIMP1、TIMP-2,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无一例阳性.结论TIMP-1、TIMP-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软肝缩脾丸可以抑制纤维化肝脏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增强间质胶原酶的活性,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00mL@L-1四氯化碳(CCl4)sc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将8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C组)和益肝煎剂组(D组)各20只.后两组于造模的同时开始给药,观察10 wk.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Picric acid-Sirius red)染色显示Ⅰ,Ⅲ型胶原.偏振光显微镜下区分Ⅰ,Ⅲ型胶原.用半定量评分方法判断细胞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益肝煎剂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脂肪变性积分分别为2.00±1.36和3.17±0.75(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少于模型组,纤维化程度积分分别为1.32±0.57和2.33±0.82(P<0.01).结论益肝煎剂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软肝缩脾丸对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2 (TIMP -1、TIMP -2 )及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索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并给予软肝缩脾丸治疗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TIMP -1、TIMP -2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CCl4模型组TIMP -1、TIMP -2 ,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无一例阳性。结论 TIMP -1、TIMP -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 ,软肝缩脾丸可以抑制纤维化肝脏TIMP -1、TIMP -2的表达 ,从而增强间质胶原酶的活性 ,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 ,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6 MAPK信号通路,减少脑死亡大鼠肝脏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3组,每组10只.脑死亡组:诱导大鼠及死亡;脑死亡+SB203580组:大鼠脑死亡诱导成功后,经阴茎背静脉注射SB203580(10 mg/kg);两组大鼠脑死亡诱导成功,行人工呼吸6 h后,若平均动脉压大于8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为脑死亡供体,获取肝脏待检.对照组:正常大鼠麻醉后取肝脏待检.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TNF α和IL-1 β的蛋白质表达以及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多个样本间比较行One-Way ANOVA分析,SNK法行两两样本间比较.结果 脑死亡组大鼠肝脏出现p38 MAPK磷酸化,磷酸化p38 MAPK的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0.190±0.004比0.001±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72.53,P<0.01);肝脏TNF α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分别为0.670±0.012和0.240±0.003,较对照组(分别为0.130±0.013和0.001±0.002)明显增加(q值分别为123.99和243.09,P值均<0.01);肝脏IL-1 β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分别为0.560±0.009和0.190±0.003,较对照组(分别为0.160±0.010和0.001±0.002)明显增加(q值分别为135.35和192.23,P值均<0.01).脑死亡SB203580组大鼠肝脏p38 MAPK磷酸化下降,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量(0.120±0.004)比脑死亡组明显下降(q=63.90,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q=108.63,P<0.01);肝脏TNF α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分别为0.430±0.016和0.180±0.004,较脑死亡组明显下降(q值分别为55.11和61.03,P值均<0.01),但仍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68.89和182.06,P值均<0.01);肝脏IL-1β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分别为0.270±0.009和0.140±0.004,较脑死亡组明显下降(q值分别为98.13和50.85,P值均<0.01),但仍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37.22和141.38,P值均<0.01).结论 SB203580能抑制p38 MAPK的磷酸化,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脑死亡大鼠肝脏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肝脏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激动素(kinetin)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含量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用CCl4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激动素组造模同时给予0.1%激动素溶液5ml·kg-1·d-1;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均治疗12周。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3组中的胶原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激动素组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含量分别为(2.107±0.833)%和(1.114±0.413)%,分别较模型组(4.473±2.311)%和(1.964±0.854)%显著降低(P<0.01)。结论:激动素能使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HF)患者心肌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natrium-hydrogen exchanger 1,NHE1)的表达及其与血浆内皮素-1(ET-1)及心肌胶原的相关性,探讨NHE1、ET-1在HF、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35例HF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受试者血浆ET-1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Ⅰ(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含量。同时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FQ-PCR检测心功能Ⅰ、Ⅱ、Ⅲ级组HF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Ct值,分别为6.29±0.66、5.01±0.60和4.40±0.74。心功能Ⅱ级、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1),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HF组ET-1及PⅠCP、PⅢNP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随着HF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组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5,P<0.01),心功能Ⅲ级组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且ET-1及PⅠCP、PⅢNP的含量与NHE1 mRNA的△Ct值(r=-0.587,P<0.01)呈显著的负相关。ET-1与PⅠCP、PⅢNP含量(r=-0.418,P<0.05)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HF患者NHE1 mRNA的表达与ET-1及PⅠCP、PⅢNP的含量均密切相关。NHE1在HF、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颖炜  曾欣  谢渭芬  张新  林勇 《肝脏》2006,11(1):18-20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获取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结果 PAI-1在正常大鼠肝脏中,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而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表达量进行性增加;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细胞浆;PAI-1与Ⅰ、Ⅲ型胶原呈直线相关.结论 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可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不同病理阶段的表达情况,揭示DDR2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橄榄油拌平衡饲料喂养大鼠的基础上给予60%(V/V)白酒胃内灌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12、16、20周末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检测血清学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DDR2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与各项酒精性肝纤维化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白酒灌胃后DDR2 mRNA和蛋白表达量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对照组DDR2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023±0.132、0.321±0.027,模型1组为3.644±1.686、0.476±0.046,模型2组为8.337±2.387、0.738±0.057,模型3组为15.730±4.569、0.997±0.049,四组之间DDR2 mRNA水平(F=21.74,P<0.01)及蛋白质表达(F=10.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DDR2与Ⅰ、Ⅲ、Ⅳ型胶原面积及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蛋白水平等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Ⅲ型胶原、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蛋白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随酒精性肝纤维化进展,DDR2表达呈时间依赖性,提示其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制备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吡喹酮治疗前后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定量表达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TGF—β1,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可降低其肝脏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源性IL-10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8只)、CCl4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I组,24只)3组,于造模第7周和第11周分别随机选取一批大鼠,分离肝星状细胞并提取总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C组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并呈增强趋势(与N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1;Col-Ⅲ P<0.05).造模第7周,Ⅰ组Col-Ⅲ mRNA的表达量低于C组(P<0.01);造模第11周,两种胶原Ⅰ组的表达量均进一步下降(与C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5;Col-ⅢP<0.01),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星状细胞内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外源性IL-10能显著降低两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洛芬抗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对兔肝组织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A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布洛芬治疗8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兔,取其肝组织作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MMP-1、TIMP-1 mRNA,并用计算机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布洛芬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ollagenⅠ、CollagenⅢ、TlMP-1 mRNA表达减少,MMP-1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布洛芬能抑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 mRNA表达,增加MMP-1 mRNA表达,促进胶原降解,减少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时MMP-1、TIMP-1的表达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制备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定量RT-PCR检测肝脏内MMP-1、TIM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运用相关理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肝纤维化发生时,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M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之间也未见有相关性;TI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时显著增高,与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也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肝纤维化发生时MMP-1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而TIMP-1的表达显著增高,且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增高呈显著相关,提示TIMP-1的表达增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ⅩⅧ型胶原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XⅧ型胶原(collagenXⅧ,CXⅧ)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定量改变。方法以逆行胆管硬化注射加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胆管堵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组。提取肝脏总RNA,以核酸酶保护分析(RNA酶保护分析)定量测定前胶原α1(XⅧ)mRNA水平,并与α1(Ⅰ)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mRNA变化相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胆管堵塞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前胶原α1(Ⅰ)及TIMP-1mRNA水平分别升高20倍及4倍;而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前胶原α1(XⅧ)mRNA水平仅升高到1.8倍。结论肝纤维化时肝脏XⅧ胶原仅轻度升高.这种变化类型可能和XⅧ胶原主要由肝实质细胞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崔焱  张莉  贾继东 《肝脏》2007,12(2):108-111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治疗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16周;治疗组大鼠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加用己酮可可碱16 mg·kg-1.d-1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16周.在实验16周结束后处死3组所有大鼠,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肝组织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指标:Ⅰ、Ⅲ型胶原、TIMP-1、MMP-13的mRNA水平.结果 大鼠肝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466±0.212、1.890±0.078和1.553±0.129,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803±0.186、2.593±0.306和1.897±0.119,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313 ±0.031、1.760±0.225和1.780±0.245,模型组及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大鼠肝组织中MMP-13 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0.690±0.026、0.700±0.010和0.821±0.020,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水平较对照组及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已酮可可碱可降低NASH大鼠肝脏中细胞外基质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对TIMP-1的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升高肝脏中MMP-13的水平,对NASH引起的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琪  田字彬  张翠萍 《山东医药》2006,46(22):24-25
40%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应用不同剂量中药小柴胡汤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胶原Ⅰ型及纤维连接蛋白,运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肝脏内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mRNA的表达。结果肝纤维化发生时,肝脏胶原含量显著增加,TIMP-1mRNA显著增高(P〈0.01);小柴胡汤治疗组肝脏胶原含量及TIMP-1mRNA显著降低(P〈0.01);同期不同剂量小柴胡汤治疗组之间肝脏胶原含量及TIMP-1mRNA无明显差异。认为肝纤维化发生时,胶原Ⅰ型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显著增高,TIMP-1mRNA的表达亦显著增高。小柴胡汤能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在肝纤维化早期可下调TIMP-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软肝缩脾丸对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质酶组织抑制因子-1、2(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mRAN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索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案 制备大鼠纤维化模型,并给予软肝缩脾丸治疗;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的mRAN和蛋白表达。结果 CCl4模型组TIMP-1、TIMP2,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无一例阳性。结论 TIMP-1、TIMP-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软肝缩脾丸可以抑制纤维化肝脏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增强间质胶原酶的活性,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