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析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肿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硬币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腹泻2例,发热、寒战1例,厌食3例,头痛、肌肉酸痛2例;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术附子汤加味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个月(21 d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对2组疗效率进行评估;采用WHOQol-BREF生活量表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4个月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2组治疗后4个月头痛、恶心、皮疹、血清肌酸酐上升发生率,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4个月后疗效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30.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4个月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4个月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个月头痛、恶心、皮疹、血清肌酸酐上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白术附子汤加味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调节护骨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系统探讨附子白术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左心室注射人乳腺癌骨转移细胞株(M 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汤组、附子-白术药对组,另备止常裸鼠正常组(n=6).造模后第4天开始药物干预:唑来膦酸组sc唑来膦酸0.2 mg·kg-1;模型组、附子白术汤组、附子-白术药对组、正常组,分别ig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附子白术汤5.6 g·kg-1、附子-白术药对煎液2.4 g·kg-1、生理盐水20 mL·kg-1;每周3次,持续6周.观察各组裸鼠体重、骨转移灶病理和OPG,RANKL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与附子白术汤组骨转移个数、骨转移率及体重下降率均明显下降(P<0.05),骨转移灶中TRAP(+)细胞数量均减少(P<0.01),OPG mRNA表达含量上调(P<0.01),RANKLmRNA表达含量及二者比值降低(P<0.01);②与附子白术汤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骨转移个数、骨转移率、体重下降率、骨转移灶中TRAP细胞数量,OPG mRNA,RANKL mRNA表达含量及其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附子白术汤和附子-白术药对均可通过调节OPG/RANKL系统,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减轻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溶骨性损伤;附子-白术药对与附子白术汤功效相近,可能是附子白术汤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结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参(冻干粉针)结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结果:两组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分比较,生活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结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用白术附子汤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生存时间,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M-CSF、PTHr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 mRNA、PTH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低于附子-白术药对组的趋势。结论 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与其下调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骨破坏因子M-CSF、PTH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附子-白术药对与白术附子汤功效相近,可能是白术附子汤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急性期(寒湿痹阻证)所致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LDH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中医证候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寒湿痹阻证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5%(P <0.05)。治疗后,两组ESR和CRP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LDH急性期(寒湿痹阻证)所致腰腿痛的疗效良好,可有效减轻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中医证候,抑制CRP、ESR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抑制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法建立骨转移模型;裸鼠随机分为A大组和B大组;A大组分为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B大组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并进行相应干预。观察A大组裸鼠生存时间及体质量变化情况;观察B组裸鼠骨转移程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观察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数量,ELISA法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对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造模后6周时体质量下降率减小(P0.05),骨转移程度明显降低(P0.01)、TRAP(+)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中TGF-β1和PHTrP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附子-白术药对可改善乳腺癌骨转移裸鼠体质量下降,延长生存时间,减轻骨转移溶骨性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调控TGFβ信号通路,减少PTHrP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观察针刺攒竹、太溪穴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活动能力及血清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配合针刺攒竹、太溪穴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通过放免法检测血清β-EP含量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分别在治疗24 h、2个月后的VAS评分、ECOG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18 min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β-E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8 min、24 hβ-EP水平出现显著降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可显著提高唑来膦酸注射液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可抑制因乳腺癌骨转移疼痛被激活的β-EP,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袁瑞华  吴清安 《河南中医》2016,(11):1919-192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辨证分型为痰湿壅盛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头晕头痛、胃脘痞闷等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水平改善程度、低密度脂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符合疼痛评定标准Ⅱ~Ⅲ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基础治疗:根据三阶梯止痛药选择方法给予两组骨转移疼痛患者止痛药治疗。对照组每4周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次,每次4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骨痛灵方,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疼痛有效率(64.71%)及生活质量有效率(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36.36%及3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纯使用唑来膦酸相比较,镇痛效果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左心室注射M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附子-白术药对、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骨转移组织病理变化,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骨转移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L-4含量,Western-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附子-白术药对组、唑来膦酸组骨转移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骨转移组织中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附子-白术药对抑制了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活化,进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8等的分泌,并上调抑炎因子IL-4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腰部功能与活动障碍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眩晕VA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八珍汤加味对肺癌术后化疗引起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服八珍汤加味(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川芎、熟地、当归、白芍等);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不服用中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化疗毒性反应各项均较对照组减轻,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率93.9%,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八珍汤加味防治肺癌术后化疗毒性反应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肾散结法联合化疗、双磷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效果。方法:31例乳腺癌骨转移伴有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双磷酸盐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肾散结方药,对照组仅用唑来膦酸和TP方案化疗。治疗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镇痛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体质量增加稳定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WBC、Hb、PLT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温肾散结方药联合化疗、双磷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止痛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3例经确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8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痛缓解评分(VAS)和生活质量PROSQOL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治疗前(P 0. 05),而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痛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骨痛缓解所需时间及疗效的维持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可有效缓解骨转移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中药离子定向导入治疗腰椎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术后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结合营养神经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中药离子定向导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中药离子定向导入治疗腰椎术后疼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肾化痰方对乳腺癌骨转移重度疼痛患者等效口服吗啡量的影响。方法:乳腺癌骨转移重度疼痛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第1~3天将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滴定至NRS评分4分,治疗第4天静滴唑来膦酸4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第4~17天服用益肾化痰方,统计分析治疗第4、18个24 h所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总量(换算为等效口服吗啡量),以及治疗第1、18天NRS评分、Karnofsky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等效口服吗啡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加明显(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③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④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阿片类镇痛药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尤其以便秘、呕吐为著,治疗组便秘、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头晕、谵妄、尿潴留等副作用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骨转移重度疼痛患者,在常规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及唑来膦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肾化痰方,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且疼痛控制效果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并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便秘、呕吐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味对胃癌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四君子汤加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采取四君子汤加味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利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附子-白术药对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采用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法建立骨转移模型,并进行相应干预。观察裸鼠骨转移程度,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裸鼠胫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BV),选取感兴趣区域(ROI)体积(TV),计算骨体积分数BV/TV,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TRAP)观察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1),Smad3,Smad4,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Gli2)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 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骨转移程度显著降低(P0.01),裸鼠胫骨BMD,BV/TV显著升高(P0.01),TRAP(+)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骨转移灶中TGF-β_1,Smad3,Gli2和PHTr P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Smad4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附子-白术药对可减轻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溶骨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Smad4蛋白表达,下调TGF-β1,Smad3,Gli2和PTHr P蛋白表达,调控TGF-β1/Smads/Gli2/PTHr P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