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是复方配伍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广义为复方中所有化学成分,狭义为复方配伍所产生新的化成分。对中药复方研究多集中在药理、药效方面,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还较少,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能够更本质地阐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发掘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探索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优化处方,制定科学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特别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发展迅速,复方中每味中药的性能决定了一个中药复方的疗效及其范围,而其最重要的研究部分就是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本文通过药理活性指导下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复方汤液的有效部位、煎煮过程及其成分的变化、有效成分组学的研究、无机元素的作用和复方的拆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建荣  李晓玫 《中草药》2003,34(11):963-966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期常见的第二大痴呆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临床有效药物仍十分有限。中药复方是现代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因其具有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优势,对VaD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中药复方存在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机制不够明确、药物质量难以控制等不足,至今很难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本研究团队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对多年临床治疗VaD有效的参麻益智方进行开发研究,形成了工艺稳定、质量可控、成分基本清楚且安全有效的的中药复方药物,本文分别从临床研究、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效药理机制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治疗VaD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文志明  徐礼燊 《中草药》1999,30(6):468-470
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中药制剂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药理群论、层次论和优化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药理群论、层次论和优化论模型王忠杨明均(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每味中药均含有多种成分,既存在有效部位,又混杂无效甚至有毒物质,由数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其化学成分就更为复杂。对复方的研究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之一。中药复方由严谨的配伍和恰...  相似文献   

8.
中药方剂复方配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宏伟 《中国现代中药》2006,8(12):33-34,39
对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药生殖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继续发展合成甾体类生殖药物的同时,致力于从传统中药中发掘新型非留体生殖活性物质和先导化合物,进而开发出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生殖药物,已成为当前生殖药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仅就中药方剂、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生殖药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中药复方生殖药理 尽管方剂药理是中药药理学的特色和优势,但由于中药方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过分复杂,研究相当困难,因此目前方剂的研究仍以临床疗效研究为主,其现代药理研究方面的资料非常有限。 据报道,中药复方“增茸灵”对正常大鼠和阉割小鼠精囊腺有明显增重作用;对阉…  相似文献   

11.
龙胆保肝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龙胆研究逐渐增多,龙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使用部位、复方制剂等方面研究颇多,尤其在其药理方面的保肝作用是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通过不同部位的保肝作用/不同制剂的保肝作用以及其重要化学成分龙胆苦苷的保肝作用全面认识该药的现代化价值,提高龙胆类中药材的利用率.明确药理作用与机制有益于推进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张旻昱  龚慕辛  杨洪军 《中草药》2018,49(15):3457-3462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体外药理实验中如何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辨析其药效物质基础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含药肠吸收液作为一种新的中药体外药理活性评价方法开始运用于科研实验。阐述了含药肠吸收液运用于中药体外实验的方法流程,总结了目前其在中药体外药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比较分析其应用优势。含药肠吸收液对于中药及中药复方质量评价、作用机制的解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应用成本较低等优势,为含药肠吸收液在中药体外实验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药理体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据刘树民氏报道:近年来,中药复方药理研究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以“证”的模型来研究中药复方药理,不仅能更好地阐明中药复方作用的机理及中医基本理论,而且给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提供实验依据。为此,作者分3个方面论述了中药复方药理与证的内在统一性。1.“证”是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基础,认为离开“证”的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是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4.
<正> 中药复方煎液化学成分含量对中药疗效有重要意义,中药化学成分在煎液中含量受许多因素影响,配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某些有效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孔靓  李宝才  向诚 《中草药》2015,46(22):3289-3296
中药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所含有的所有与该复方临床应用目的密切相关的药理活性成分,是中药复方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性质保持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和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又有化学成分明确的特征。然而因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对其研究成功的案例仍然较少。通过对近年来有效成分组优秀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基于化学成分中药药性辨析的拆方-组方研究""基于色谱指纹图谱敲入敲出思想的有效成分组筛选"和"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有效成分组筛选"3种有效成分组的构建策略,以及对中药有效成分组的"多成分组合""化学成分明确"和"系统整体性"3个方面性质的表征方法,为今后的中药有效成分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由数种单味药配伍构成的统一整体,目前已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可分为全方研究与拆方研究法两大类,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注意量效关系,与化学成分研究也应相辅相成。以下就近年来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独特的疗效和复杂性等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复方的体外药理研究方法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方法的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综述,提出要加强中药复方体外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复方成分分析以及引进新的研究方法,以阐明复方的药理机制与物质基础,提高复方药理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复方中的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了解和掌握中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及君臣佐使等配伍规律的必由之路。尽管数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阐明中医学的方药理论,即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但由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性,至今难以为其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及仪器设备,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创新道路。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状态及方法作一回顾,并为复方中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窑先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83-1584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理,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黄片为临床常用中药复方制剂,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鉴于其具有多重药理功效且副作用小等特点,文章对其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