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术室代理决策对开颅手术患者脑氧代谢、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开颅手术的患者98例,依据是否同意手术室代理决策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代理决策,试验组行手术室代理决策。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 d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等脑氧代谢指标及神经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试验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大于对照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试验组CjvO2、SjvO2及CERO2均大于对照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代理决策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创伤,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及神经功能,减少医疗纠纷。 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504-2505
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对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期间60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DR及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vmean、qmean及SSS评分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降低及增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行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30、60min和关气腹后30min,抽取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不同时点的动脉血pH(apH)、颈内静脉血pH(jv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jvC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气腹前apH、jvpH、PjvCO2、SjvO2、PjvO2、CjvO2和Ca-jvDO2等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PaCO2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气腹后各时间段apH、jvpH、PaCO2、PjvO2、PjvCO2、SjvO2、CjvO2和Ca-jvDO2较气腹前有明显变化(P〈0.05);其中气腹后30min及气腹后60min Ca-jvDO2和jvpH较气腹前显著减少(P〈0.01),SjvO2和PjvO2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对脑氧含量及脑血流无明显影响,而在头低足高截石位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时对于病人的脑氧含量及脑血流有一定影响,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脑血流量明显增加,脑氧供需趋向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脑氧代谢及血流灌注监测在预防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前瞻性意义。方法:选择1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通过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左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达颈内静脉球部采血,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20,60min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S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气腹前SjvO2,SjvO2变化无明显差异,丙泊酚复合静脉全麻对于SjvO2,Ca-jvDO2的影响不大。而CO2气腹后10,20和60min的SjvO2,SjvO2较气腹前均有显著增加,Ca-jvDO2有所减少,提示CBF有较显著地增加。气腹后60minSjvO2,SjvO2较气腹后20min明显降低,Ca-jvDO2也有所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无论是手术还是麻醉,对于患者的脑氧代谢和脑血流灌注都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气腹后,脑组织氧代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对于此问题研究其干预措施,对预防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治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78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Hu-EPO、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脑氧供需、氧化应激、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观察组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和脑氧饱和度(rSO2)为(60.03±4.11)%、(9.20±1.21)%、(13.35±1.34)%、(5.03±0.97)%和(67.56±9.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脑氧代谢及血流灌注监测在预防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前瞻性意义。方法:选择1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通过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左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达颈内静脉球部采血,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20,60min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S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气腹前SjvO2,SjvO2变化无明显差异,丙泊酚复合静脉全麻对于SjvO2,Ca-jvDO2的影响不大。而CO2气腹后10,20和60min的SjvO2,SjvO2较气腹前均有显著增加,Ca-jvDO2有所减少,提示CBF有较显著地增加。气腹后60min SjvO2,SjvO2较气腹后20min明显降低,Ca-jvDO2也有所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无论是手术还是麻醉,对于患者的脑氧代谢和脑血流灌注都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气腹后,脑组织氧代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对于此问题研究其干预措施,对预防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切皮时予2 ku/kg乌司他丁,随后以1 ku/(kg·h)泵注至术毕.A组于相同时点子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1)、切皮前(T2)、切硬脑膜后1 h(T3)、缝硬脑膜时(T4)、手术结束(T5)及术后24 h(T6)6个时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氧饱和度(SjvO2)、氧分压(PjvO2),动脉乳酸(aLac)、颈内静脉球乳酸(jvLac),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乳酸生成率(LacPR),乳酸氧指数(LOI).结果:(1)组内比较:与T1比较,两组CaO2、CjvO2于T2~T6时点均降低(P<0.05),而aLac及jvLac在T5、T6时点均较T1升高(P<0.05);余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时点Ca-jvO2、SjvO2、CERO2、LacPR及L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余时点SjvO2、PjvO2、CaO2、CjvO2、Ca-jvO2、CERO2、aLac、jvLac、LacPR及LOI组间及组内均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能改善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术后早期乳酸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尼莫地平对预防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均在脑动脉瘤破裂后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30例术后接受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神经功能、脑氧供需平衡以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中心性静脉血氧饱和度(CjvO2)、颈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和动脉血氧(CaO2)含量比较(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SjvO2、CjvO2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PjvO2、CaO2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SjvO2、CjvO2、PjvO2、CaO2含量较术前1 d均降低(P<0.05),观察组SjvO2、CjvO2、PjvO2、CaO2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预后恢复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血管介入栓塞术后应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尼莫地平治疗可以降低CVS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颈内动-静脉血气分析、算出脑氧摄取率,并探讨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脑氧摄取率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维持循环稳定,以及及时的开颅手术治疗后24 h抽取颈内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选轻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指标有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分压(PjvO2),颈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jvCO2)、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vO2)=SaO2-SjvO2、颈内动-静脉氧分压差(Pa-jvO2)、颈内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jvCO2)、颈内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O2=Ca-ivO2/CaO2.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轻度颅脑损伤患者颈内静脉血气分析中SivO2,Pjv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Sa-jvO2,Pa-jvO2,Ca-jvO2,CE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jvO2与CEO2联合分析能科学地表示脑组织摄氧量或耗氧量,能较好地反映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颈内动-静脉血气分析、算出脑氧摄取率,并探讨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脑氧摄取率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维持循环稳定,以及及时的开颅手术治疗后24 h抽取颈内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选轻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指标有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分压(PjvO2),颈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jvCO2)、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vO2)=SaO2-SjvO2、颈内动-静脉氧分压差(Pa-jvO2)、颈内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jvCO2)、颈内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O2=Ca-ivO2/CaO2.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轻度颅脑损伤患者颈内静脉血气分析中SivO2,Pjv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Sa-jvO2,Pa-jvO2,Ca-jvO2,CE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jvO2与CEO2联合分析能科学地表示脑组织摄氧量或耗氧量,能较好地反映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氧分压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78例颅脑重症损伤患者分为A组(丙泊酚静脉全凭麻醉)、B组(七氟烷吸入全麻)和C组(静吸复合全麻)。比较3组患者于麻醉前(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后2 min(T_2)、手术开始后10 min(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及术毕(T_5)时的有创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 O2)、桡动脉血氧含量(Ca 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_0、T_1比较,3组患者T_2~T_5的MAP均显著下降(F=5.112、4.040、4.301,P=0.0002、0.0018、0.0011)。麻醉后,3组患者Sjv O2均显著上升(F=3.833、3.322、8.114,P=0.0027、0.0071、0.0001),Da-jv O2均显著降低(F=3.127、2.635、4.886,P=0.0094、0.0258、0.0004),CERO2均显著减小(F=14.37、8.805、25.72,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全凭麻醉、七氟烷吸入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均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cerebralvascularhemodynamic,CVHD)检测是一种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其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脑血管最大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平均流速(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等运动学指标和外周阻力(RV)、特性阻抗(Zcv)、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RV)、临界压(CP)、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DP)等动力学指标。CVHD检测指标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在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研究、早期诊断、卒中高危人群筛检、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以及预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和CVHD检测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CVHD在脑血管病防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尼卡地平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40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分成尼卡地平(Ⅰ)组和硝酸甘油(Ⅱ)组,每组20人。打开硬脑膜行控制性降压,并于打开硬脑膜即刻(T0)、瘤体分离结束(T1)、夹闭完毕(T2)、停止控制性降压20min(T3)四个时点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球血气分析,记录PaO2、PjvO2、SaO2、SjvO2、Hab、Hjvb值,并计算Da-jvO2、COER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控制性降压效果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期间心率均增快(P<0.01);Ⅰ组患者在T1、T2时点SjvO2值较T0、T3时点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Da-jvO2、COER值明显降低(P<0.01);Ⅱ组患者T1、T2时点SjvO2、Da-jvO2、COER值与T0、T3时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患者在T1、T2时点SjvO2值对应Ⅱ组明显升高(P<0.05),而Da-jvO2、COER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硝酸甘油与尼卡地平均可安全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控制性降压,但后者能有效降低脑氧代谢,改善脑氧合,脑保护作用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取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正常通气组(A组,PaCO235~40mmHg)、轻度通气组(B组,PaCO230~35mmHg)和中度通气组(C组,PaCO225~30mmHg)。各组应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降压幅度在基础值的20%~25%,在降压达到目标值15min后进行过度通气。各组于降压前(T0)、降压达到目标血压15min后(T1)、过度通气使PaCO2达到各组预定值15min后(T2)、MAP恢复且PaCO2恢复到35~40mmHg后15min(T3)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0比较,各组T1、T2时MAP显著降低(P<0.05),T3时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A组和B组其余时点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各时点C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C组CjvO2明显降低(P<0.05)、Da-jvO2和CERO2显著升高(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保持PaCO2在(30±2)mmHg时脑氧代谢障碍,维持PaCO2在(35±2)mmHg以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及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给药组治疗后ESS分值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丹参多酚酸盐两药联用治疗脑梗死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测和探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28例(脑外伤组)进行CVDI检测。分别与正常参考值比较 ;然后和与之相应性别、年龄段健康者30例(对照组)的CVDI值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比较 ,脑外伤组Qmean和Vmean、Vmax、Vmin值显著降低 ,脑血流量较正常人减少 ,脑血流速度减慢(P<0.01和 P<0.05) ;Rv、DR值增高 ,提示脑外伤组患者脑部微循环障碍及其脑血管自身调节机能下降(P<0.01)。脑血管弹性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期多伴有脑循环血液动力学障碍 ,合理使用改善血循环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928-933
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bulb oxygen saturation,SjvO2)监测可及早发现脑氧供需的变化,尽早治疗以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特殊体位手术中应用广泛,与脑组织氧分压(partial oxygen pressure of brain tissue,PbtO2)和近红外光谱对比有其优势,还可用于围手术期生理探索、指导过度通气、综合脑保护和多模式监测等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嘉贵  龚秋霞 《临床荟萃》2010,25(24):2146-214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脑出血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第21天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与巴氏指数(BI)评分及疗效评定,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第21天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CSS(10.6±5.2)分vs(13.5±5.9)分,BI(52.5±6.2)分vs(42.2±6.9)分(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9%和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4%和62.5%(P<0.05);治疗组第14天时中重度(2~3级)脑水肿发生率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ACI)对脑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脑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ACI患者资料,按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1、TXB2、Lp-PLA2、8-OHdG水平及NIHSS评分均降低,GSH-Px、CA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可显著降低脑组织氧化损伤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