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误吸风险分级护理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入院护理评估和干预,内容包括:入院宣教、常规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根据GUSS评分进行误吸风险分级,然后依照误吸风险分级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GUSS吞咽功能评分,同时对比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误吸发生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是为7.69%和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6%、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96、9.867,均P < 0.05)。观察组GUS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是(16.87±3.12)分、(95.23±2.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87±3.12)分、(90.41±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15.481,均P < 0.05)。   结论   误吸风险分级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误吸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赖氨酸在晚期胃癌患者厌食及营养不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4)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和(或)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L-赖氨酸,连续治疗2个月。分别采用患者主观全面评估法(PG-SGA)评分及食欲视觉模拟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及2个月后患者营养状况、厌食情况以及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PG-SG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食欲评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食欲评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胃癌患者饮食中添加L-赖氨酸能有效提高患者食欲,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但起效较慢,需要患者较长时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放化疗科住院治疗的996例肿瘤病人入院48 h内完成营养评估。并将其分为营养状况良好(PG-SGA A级)、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PG-SGA B级)、重度营养不良(PG-SGA C级)3组;其中PG-SGA A级归为无营养不良组、PG-SGA B级与PG-SGA C级归为营养不良组,并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及各项客观营养指标,分析各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959例恶性肿瘤病人纳入研究,其中PG-SGA A级366例(38.2%)、PG-SGA B级268例(28.0%)、PG-SGA C级325例(33.9%),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OR=1.629)、体质量指数大(OR=11.769)、低蛋白血症(OR=10.982)和非利手(或非损伤手)握力(OR=1.060)是恶性肿瘤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而女性(OR=0.164)、年轻(OR=0.958)、无口干(OR=0.038)、无早饱(OR=0.053)是保护因素(P < 0.01)。结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问题,应尽早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营养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不能手术的首选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目的为观察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共计45例,均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其中22例行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试验组)同步化疗及23例行顺铂(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胸部CT、钡餐等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并电话随访患者1年无疾病生存率。   结果  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77.3%,顺铂同步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4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组随访1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 OS, 90.2%)高于顺铂同步放化疗组(78.0%),虽然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白细胞减少及周围神经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大多为1~2级反应,患者可耐受。   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临床疗效较好,1年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疗法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评估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观察呕吐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7.27%,高于对照组的47.27%(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PA、TR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不良患者百分比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呕吐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观察组呕吐鲜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咖啡色呕吐物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确切,可降低呕吐发生率,改善营...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37-39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胃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60例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3.51±1.16)d,排便时间(4.28±0.42)d,住院时间(11.36±2.16)d,分别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营养指标对比,P0.05,术后7 d,两组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了较大改善,P0.05,且观察组白蛋白(35.72±1.59)g/L,前白蛋白(256.37±1.35)mg/L,血红蛋白(90.73±9.74)g/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0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 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单中心研究比较微信平台管理与常规术后管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出院时间排序,奇数组设为观察组(微信平台管理组,153例),偶数组设为对照组(常规术后管理组,1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指导,观察组应用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定期门诊随访,调整患者华法林剂量并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INR达标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抗凝相关急诊就诊次数。   结果   共297例患者入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提高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率(75.48% vs. 59.38%, P < 0.001)。而2组在严重出血事件(1.31% vs. 2.78%, P=0.368)、血栓栓塞事件(1.31% vs. 0.69%, P=0.598)和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事件(0.65% vs. 1.39%,P=0.527)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17.6% vs. 30.6%, P=0.023)和抗凝相关急诊就诊次数[0.86(0.00, 1.00)次vs. 1.36(1.00, 2.00)次,P=0.031]低于对照组。   结论   与常规术后管理相比,通过微信平台管理可明显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INR达标率,降低轻度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抗凝相关急诊就诊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营养不良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0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5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根据患者主观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分为营养良好组(PG-SGA<3分)及营养不良组(PG-SGA≥4分),应用χ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及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结果 通过PG-SGA营养评估,29例(54.7%)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其发生营养不良与年龄、黄疸持续时间、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Bismuth-Corlett分型、BMI、术前白蛋白、肝功能Child分级等因素无关,P均>0.05。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未能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40),而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同时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营养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术前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极高,对营养不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护理质量、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便秘发生率。结果护理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对比护理后影响不了、便秘发生率,P0.05;护理效果对比,P0.05。结论对患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NRS2002评分表筛查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予周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探讨对有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新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前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变化、手术前后CRP变化、肛门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实施同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PG-SGA量表评估及人体成分测定,PG-SGA量表得分为0~3分者纳入营养良好组(n=25),4分以上者纳入营养不良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人体成分指标,以及PG-SGA评分与人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营养不良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瘦体组织、身体水分含量、细胞外液量分别为(51.92±6.85)kg、(18.58±1.92)kg/m2、(13.32±3.15)kg、(14.19±4.05)%、(44.13±4.96)kg、(33.02±2.64)L、(12.27±1.38)L,均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的(62.95±11.32)kg、(23.45±1.86)kg/m2、(15.87±3.32)kg、(23.37±3.31)%、(47.18±5.23)kg、(34.75±3.21)L、(13.72±1.3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与体质量、BMI、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蛋白质含量、瘦体组织、体细胞量、骨骼肌量、身体水分含量、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PG-SGA与人体成分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术前进行PG-SGA评分及人体成分测定对评估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干预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120例原发性肝癌治疗选择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健康干预模式,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医护患共同决策模式。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痛苦程度(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焦虑抑郁程度(采用HADS量表)、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及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进行比较。  结果  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心理状态和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程度;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时间、医护满意度、复诊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医护患共同决策健康干预模式,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遵医行为、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康复是安全有效,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全程循环式营养管理对肿瘤恶病质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肿瘤恶病质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肿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型全程“院内-居家-返院”循环式营养管理模式。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成立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全程管理团队、精细化营养干预、集束化患教模式、建立家庭自我营养管理档案、多手段分层随访质控。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的生化营养指标、患者主观整体状态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 index, BI)评分。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的生化营养指标、PG-SGA评分以及BI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均P<0.05)。2组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其他各项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结论  新型循环式营养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尤其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不管患者从医院到家庭,还是家庭再到医院,循环式的全程营养管理均应被全程实施,该管理模式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EEN+PN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给予术后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术后1周ALB、总蛋白(TP)及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3.640、4.529、3.207,均P<0.05;术后1周:t=2.047、2.550、4.079,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1周时IgG、IgA及补体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2.058、3.649、10.680,均P<0.05;术后1周:t=2.897、2.154、6.012,均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010、5.784、4.851,均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 vs. 24.4%,χ2=0.104,P>0.0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给予EEN+PN支持方案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患者(实验组)54例,对比同时期肠外营养途径患者(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评估指标(血液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方面的差异,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排气及相关肝脏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营养评估方面的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方面,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肝功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早期为机体提供术后恢复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的重要营养支持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宁片联合口服营养补充剂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07月—2021年07月湖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诊断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心衰常规治:疗+冠心宁片+口服营养补充剂+饮食宣教治疗。对照组给予心衰常规治疗+冠心宁片+饮食宣教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 PAB),淋巴细胞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宁片联合口服营养补充剂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心功能,增强免疫力与抵抗力,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探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价328例初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①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4.43%,其中各部位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结肠癌75.81%、食管癌63.24%、胃癌62.40%、直肠癌60.27%;②营养状况改变的主要表现为:67.39%患者有不同程度体质量丢失,24.1%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200g/L、31.7%的患者白蛋白水平<35g/L,且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体质量丢失量、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③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肿瘤部位和TNM分期、宿主年龄、食欲和消化道症状等。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部位和肿瘤对宿主造成的代谢改变等因素易致患者营养不良,临床应重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筛选、评价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