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棘白菌素B母核粗品中的关键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杂质结构。制备的2个棘白菌素B母核杂质(化合物M和N)与棘白菌素B母核具有相同的主体结构,分别为母核F位和E位氨基酸残基的去甲基产物,为阿尼芬净的杂质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离纯化那他霉素关键工艺杂质,并鉴定其结构,为那他霉素工艺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色谱纯化技术,分离制备那他霉素粗品中的关键杂质,经LC-MS和NMR分析鉴定杂质结构。结果 建立了那他霉素工艺杂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制备得到了3个杂质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其中杂质1为那他霉素的C2位差向异构体;杂质2为那他霉素的C18位甲氧基取代产物;杂质3为那他霉素三元氧环开环后脱去羟基形成的双键产物。结论 杂质化合物与那他霉素具有相似的骨架结构,均由那他霉素生产过程产生,为那他霉素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离和鉴定非达霉素潜在有机杂质,为其贮藏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经过热降解的非达霉素精粉中的潜在有机杂质进行分离制备,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分析鉴定杂质结构。结果 非达霉素精粉60℃条件下放置4个月,潜在有机杂质比例大于5.50%,使用UniSil C18(21.2mm×250mm, 10µm)制备柱,以乙腈-0.5‰醋酸溶液(50:50, V/V)为洗脱剂进行制备,得到目标潜在杂质单体,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分析鉴定为8位羰基-非达霉素。结论 建立了非达霉素潜在有机杂质的制备方法,并进行了结构鉴定,为非达霉素贮藏条件的选择及安全性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的1株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4777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分离手段对海洋放线菌SCSIO 04777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参阅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该放线菌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SCSIO04777,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肠道菌素。结论首次筛选得到了1株产生肠道菌素的深海链霉菌,为肠道菌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从Zalerion arboricola菌体发酵液制备的纽莫康定B0粗品中,分离纯化纽莫康定B0丝氨酸类似物,并鉴定其化 学结构。方法 首先用PSN色谱填料进行富集;随后用X3和C18色谱填料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样品后用质谱、核磁进行检测, 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鉴定该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样品,进行结构鉴定后 确定该化合物为纽莫康定B0丝氨酸类似物,与文献报道的结构一致。结论 分离、纯化得到的纽莫康定B0丝氨酸类似物,为进 行发酵及纯化工艺优化、质量研究,以及进行结构修饰,筛选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纯化、鉴定来自放线菌FIM06-0063发酵液中的安莎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FIM06-0063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紫外、质谱、核磁等方法对获得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FIM06-0063菌株发酵液中共分离到4个安莎类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为:9-甲氧基-安丝菌素P-3(9-methoxy-ansamitocinP-3,1),安丝菌素P-2(ansamitocin P-2,2),安丝菌素P-3(ansamitocin P-3,3)和安丝菌素P-4(ansamitocin P-4,4)。结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HL60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72.68nmol/L。  相似文献   

7.
乌灵菌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乌灵菌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液相等多种分离手段,对乌灵菌粉中石油醚、乙酸乙酯部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通过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 5-hydroxymellein(1)、5-carboxylmellein(2)、金雀异黄素(3)和5-methylmellein(4)。结论 化合物2,3,4为首次从乌灵菌粉提取分离得到;化合物1,2,4为乌灵菌粉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垫状卷柏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两个炔酚类衍生物,分别为selaginellin S(1)和M(2)。其中,化合物1为新炔酚类衍生物,是炔酚类成分生源合成途径的关键前体物质;通过ECD计算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9.
周鹏  周琦  陈磊 《黑龙江医药》2011,24(3):381-382
目的:对苦楝子的甲醇提取物中的三萜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常压RP-C18硅胶,葡聚糖凝胶 LH-20以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通过1D-NMR,2D-NMR以及EI-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苦楝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三萜化合物经鉴定为:Meliasenin B (Ⅰ),Meliasenin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粉背南蛇藤醋酸乙酯部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 利用正相、反相硅胶和凝胶色谱柱分离技术分离制备,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素(1)、表没食子儿茶素(2)、没食子儿茶素(3)、大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美国药典公布的头孢妥仑匹酯的杂质谱,合成 3 个杂质,并对其进行结构确证,为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化学法合成,运用 NMR、HRMS 进行结构解析。 结果 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运用 HMR、HRMS 对 3 个杂质碳氢 信号进行了归属和详解。 结论 杂质的合成及其结构的详解为头孢妥仑匹酯的杂质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组Arg34-胰高血糖素样肽-1(Arg34-Glucagon-like Peptide-1[7-37],Arg34-GLP-1[7-37])生产制备过程中的潜在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证。方法:将发酵后的料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和制备液相纯化得到Arg34-GLP-1[7-37]纯品和杂质组分,使用纯品进行高温、酸碱等不同条件下的破坏实验,来探知杂质产生机理,利用MALDI-TOF质谱、蛋白质全序列测序等方式推断杂质的分子量与结构。结果:经阴离子交换色谱及反相制备纯化后,Arg34-GLP-1[7-37]的纯度可达97.9%。分离出3种主要杂质并将其纯化至91.4%,99.2%和96.7%。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测试其[M+H]+分子量分别为1033.5446,2744.2397和3112.4475,通过破坏实验及Arg34-GLP-1[7-37]的氨基酸序列来推测杂质1、杂质3与杂质9可能序列分别为E-F-I-A-W-L-V-R,H-A-E-G-T-F-T-S-D-V-S-S-Y-L-E-G-Q-A-A-K-E-F-I-A-W,H-A-E-G-T-F-T-S-D-V-S-S-Y-L-E-G-Q-A-A-K-E-F-I-A-W-L-V-R。将纯化前后的成分进行比对,表明上述3个主要杂质是由发酵过程产生,通过极端条件处理这些杂质,其含量会显著增加。本研究解析的3个杂质结构及机理探究均为首次发表。结论:由于重组Arg34-GLP-1[7-37]在高温、过酸过碱及氧化环境中不稳定,为防止纯化过程中主产物降解,应注意避免这些条件。本研究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及其类似物的研究指出了一些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LC-MS和二维色谱相关光谱技术识别HPLC色谱图中杂质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ZZ  Zhang DS  Wang N  Feng F  Hu CQ 《药学学报》2012,47(4):492-497
采用二维色谱相关光谱技术,实现质控HPLC方法与LC-MS色谱系统色谱峰的相互识别。本文采用HPLC-DAD(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得到头孢唑肟和头孢地尼混合降解杂质的色谱图,建立降解杂质标准色谱光谱数据;采用LC-MS的方法结合MassWorks软件的应用鉴别出头孢唑肟和头孢地尼的主要降解产物;通过计算光谱相关性对杂质色谱峰进行归属。色谱二维光谱相关法在不同色谱系统下能够准确定性,在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下,可为质控HPLC方法中的杂质峰的归属提供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并确定头孢曲松钠混合杂质对照品的制备条件。方法通过强制降解试验,得到头孢曲松钠混合降解产物;采用UPLC-Q-TOF-MS法,对混合降解产物中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在所建立的条件下,头孢曲松钠及其降解产物得到有效的分离。混合降解产物中各成分包括头孢曲松钠的工艺杂质:三嗪环(杂质C)、脱乙酰氧基头孢噻肟内酯(杂质B)、7-ACT(杂质E);降解杂质:β-内酰胺开环产物、C-3或C-8位侧链断键产物和异构体。结论混合降解产物中综合了工艺杂质和降解杂质,可作为混合杂质对照品应用于系统适用性试验中,评价色谱系统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武秀娟  宋育文 《药学学报》1992,27(10):796-799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八十年代初法国Roussel-Uclaf公司首次合成的甾体化合物,“七·五”期间我国亦成功地合成了,它具有抗孕激素和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在靶细胞上竞争性地抑制孕激素、黄体期和妊娠期的激素,目前主要作为避孕药物进行研究。 近来报告早孕时如以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类似物联合使用,可使流产成功率达90%以上,且作用专一、使用方便、副作用小,该药的研制成功是抗生育药物研究领域的显著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兰文  易必新  张珂 《中南药学》2014,(10):1015-1018
目的建立测定酚磺乙胺中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并对主要未知杂质进行定性研究。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二氢钾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1;对已知杂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未知杂质用制备液相色谱纯化,再采集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数据,用于结构确定。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酚磺乙胺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地分离,方法学考察符合分析检测要求。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分离提纯的未知杂质的结构得到初步确认。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可同时测定酚磺乙胺中的已知杂质及其他未知杂质;未知杂质结构的确定,为酚磺乙胺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证硫普罗宁注射液中2个较大杂质的结构。方法:利用HPLC和LC-MS等方法确证结构。结果:确证两未知杂质结构为:2-巯基丙酸和N-(2-氯丙酰基)-甘氨酸。结论:2个杂质的结构确定,为硫普罗宁生产工艺的改进及选择合适的运输、储存条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达托霉素是一种正在临床使用的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由于结构特点,其具有很多结构类似的杂质。在达托霉素样品中,通过HPLC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杂质,相对保留时间为0.82。经过分离纯化,获得了纯化的新杂质。UPLC-MS检测发现新杂质的分子量为1617。核磁共振分析,确定新杂质的侧链含有双键,推定新杂质为N-(3-癸烯酰基)-L-色氨酰基-D-天冬酰胺酰基-L-天冬氨酰基-L-苏氨酰基-甘氨酰基-L-鸟氨酰基-L-天冬氨酰基-D-丙氨酰基-L-天冬氨酰基-甘氨酰基-D-丝氨酰基-苏-3甲基-L-谷氨酰基-L-3-邻氨基苯甲酰基-L-丙胺酸-ε1-内脂。根据杂质的化学结构,推测该杂质可能来源于发酵过程中补加的癸酸。因此通过GC-MS分析了起始原料癸酸,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癸烯酸,该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推测。  相似文献   

19.
Clindamycin palmitate hydrochloride is a water soluble hydrochloride salt of the ester of clindamycin and palmitic acid. It is inactive in vitro, rapid in vivo hydrolysis converts this compound to the antibacterially active clindamycin. Total 12 impurities at levels ranging from 0.05% to 0.5% were detected by isocratic reverse-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using RI detector.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impurities were determined by LC-MS analysis. Two impurities were starting materials and the remaining impurities were isolated from crude samples/enriched mother liquors using reverse-phase preparative HPLC. Based on the spectral data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impurities were characterized as, clindamycin palmitate sulphoxides alpha-/beta-isomers (impurity I); clindamycin laurate (impurity II); lincomycin palmitate (impurity III); clindamycin myristate (impurity IV); epiclindamycin palmitate (impurity V); clindamycin palmitate 3-isomer (impurity VI); clindamycin pentadecanoate (impurity VII); clindamycin B-palmitate (impurity VIII); clindamycin heptadecanoate (impurity IX) and clindamycin stearate (impurity X).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ll impurities by spectral data ((1)H NMR, (13)C NMR, MS and IR) and formation of these impuritie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